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虹 《中国档案》2012,(6):72-73
在中央档案馆的馆藏中有这样一张照片,周恩来面带微笑站在画面的一侧,他的左侧和身后站着几个人。看到这张照片读者不禁要问,这是周恩来在什么地方和什么人的合影?为什么作为总理的周恩来没有站在中间?其实,这是1960年10月19日,周恩来在北京颐和园与当年  相似文献   

2.
从长沙市到长沙县坐车需要半个小1日寸,我是在公交车上遇到这对夫妻的。我就坐在他们后面的座位上。在车上他们俩人好像在商量着重大的事情,不停地交谈着,他们不是用嘴而是用手势。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个微笑都能让对方明白,因为他们是一对聋哑夫妻。  相似文献   

3.
1948年10月,从国民党统治下的北平城里走出来一对年轻的夫妻和一个“村姑”装束的女孩子,这三个人,说话三种口音,年轻的“村姑”却喊那一对夫妻为“表兄”、“表嫂”。这样“表兄”、“表妹”通过了国民党军队封锁线。这位“村姑”就是后来的人民日报的名记者王金凤。王金凤原名叫蒋励君。出生在江苏省宜兴县城一个书香门第。1946年,金凤在上海交通大学上学时,她参加了地下党组织,成为学生运动的骨干分子。1947年,她参加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运动,曾被国民党上海警备司令部拘留了一天一夜。后因在  相似文献   

4.
我们的栖息     
街拐角街拐角是人群出现的地方,同时也是人群消失的地方。一群鲜亮的女孩子出现在街拐角,她们一边笑着,一边哼着,从街角消失了,我知道她们刚刚从我的身后来,她们来自我的身后——那个有笑声,有歌声的地方,而现在她们消失了,她们也将笑声和歌声带走了。她们带着这歌声和笑声去了哪里?街拐角也是人群出现了的地方。一群小学生背着书包,从街拐角走了出来,他们从一个我不知道的学校,从一个我已经永远不可能回到的年龄走了出来,他们正走向我。我,一个陌生的30岁的人注视着他们,我的目光从街拐角捕获了他们,他们也在走向30岁吗?我的目光是有罪的,因为我的注视他们才被认为是朝我走来的,朝30岁走,不是他们的意识,是我强加给他们的。街拐角,我也将从一个街拐角出现。进入另一个人的眼中,我也将从街拐角消火,消失在街那面的某个人的视线里。  相似文献   

5.
晓红 《新闻天地》2011,(9):56-58
在中国体坛,有一对夫妻。他们都是田径运动员.妻子眼睛完全看不见,丈夫视力比妻子好,于是,每次妻子参加比赛,丈夫都在前面给她当领跑员,从全运会到亚运会.从亚运会到奥运会,他们得了铜牌、银牌,直至获得残奥会金牌。  相似文献   

6.
『空巢家庭』话养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对事业上颇有成就的夫妻,因为年迈的双方父母相继卧病在床,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奔波于医院、药店,但半年后他们自己也双双病倒。丈夫向妻子发问:将来谁为我们养老?子女孝顺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相似文献   

7.
《信息系统工程》2003,(11):38-38
随着数码摄影在专业应用日趋普遍,用户对显示器要求相对提高,他们希望在显示器上看到的色彩能够跟打印出来的相片完全一样,这样可减省相片修改和对稿的时间,与及提高相片的质素。在显示器上对色这个过程称为“软打稿”(Soft Proofing)。  相似文献   

8.
居委会要在所辖的街道内评出一对最恩爱的夫妻.几经筛选后,有三对夫妻入围.于是,居委会通知这夫妻,叫他们周六下午去居委会办公室,做最后的评比.  相似文献   

9.
每天听早新闻,已成为许多人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内容。可惜闻其声而未睹其面,人们对电台播音员的工作、生活所知不多。黄铭兴《夫妻播音传奇》一文,介绍了一对夫妻播音员的生平,他们是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的杨磊和徐扬,在上海地区,人们对他们的名字和声音相当熟悉。  相似文献   

10.
方冠晴  晓蓓 《出版参考》2004,(11):40-40
居委会要在所辖的街道内评出一对最恩爱的夫妻。几经筛选后,有三对夫妻入围。于是,居委会通知这夫妻,叫他们周六下午去居委会办公室,做最后的评比。  相似文献   

11.
《出版经济》2006,(3):8
王小波身后出现了一个奇特而略带神秘感的现象,那就是,有不少读者不约而同表达过这样一种感觉:王小波就像一个接头暗号,这些人从别人对王小波的喜爱程度辨别对方是否同类.我们当然知道,这些人并不是什么圣殿骑士,他们也没有什么关于圣杯的秘密盟誓,那么,这些人所感觉到的究竟是一种什么东西呢?他们引为同道的是些什么样的人呢?这个问题使我陷入深思.  相似文献   

12.
学会忘记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一对瑞典夫妇和一对奥地利夫妇在登山途中遇到了巨大的雪崩。凭着平时练就的敏捷身手,他们躲过了这一劫难,但却在奔跑中掉进一个无法攀爬的山洞里。面对残酷的现实,两对夫妇经过痛苦的思考,开始了他们与世隔绝的生活。他们不再提洞外的事情,而是像往日的生活一样,  相似文献   

13.
看似平凡实奇崛,是《“夫妻井”的奉献》(见4月19日《新华社新闻稿》)中人物的最鲜明特色,这也是通讯具有感人力量之所在。说那一对对采油工夫妻平凡,的确他们文化水平不高,从事的劳动也不复杂,整日周而复始重复着单调枯燥的作业。说他们不平常,正是这些平平常常的人,一年为国家生产原油55万吨,相当于一个玉门油矿的年产量,更何况这一滴滴原油出在渺无人烟的荒原上,工人们吃水要靠汽车送,买菜要跑数十里,十数年没有进过一次影剧院,没有休息过一个节假日……这些类似荒原上“小草”一般的普通劳动  相似文献   

14.
什么是世界上与时间逆行最远的?是文字吗?照片吗?时间可以令这些寻常的东西变得充满了神奇的魅力与不可预测的力量。但是我们究竟能和时间逆行多远?记忆、胶片、文字似乎都抵挡不住岁月的侵袭。也许只有一种姿态,可以抵御岁月的剥蚀,那就是阅读,它可以在文字中寻觅到永恒所在。 阅读时,读者处理了文本,他们创造出影像和言辞的转换来呈现它的意义,他们靠着知识的层累、对经验的记忆、将书写的句子、段落之间建立起关联,  相似文献   

15.
2014年10月13日,一位名叫高露的姑娘来到门头沟区档案馆,把一本名为《我的回忆——难忘的岁月》的书捐赠给区档案馆.她说:"这是我父亲的回忆录."笔者翻开书,两张照片立刻吸引了我的注意力.姑娘指着一张单人证件照说:"这就是我的父亲鲁鸣,原名谭潾,土生土长的斋堂人."接着又指着一张与毛主席合影的照片说:"这是我父亲1964年与领导人的合影,毛泽东身后的这个人就是我父亲."接着高露讲起了她父亲鲁鸣的故事.  相似文献   

16.
曹瑞月是湖南省资兴廖市人。在廖市街上,没有人不认识她:小巧玲珑的身材,眨巴眨巴的一双大眼睛,俊秀的鹅蛋脸上,还有一对小酒窝儿,一条乌黑的长辫,拖在身后,一摇一摆的,她袅袅地挑着井水,从街那头走过来。  相似文献   

17.
刊林漫步     
郑贱德撰文讲,“横看成岭侧成峰”,说明客观景物是多角度的。一个新闻事件,同样有多种报道角度,而哪种最佳呢?回答是:面向读者,从读者的角度去采写新闻。从读者身上去捕捉交叉点。在新闻实践中,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有些报道,上下反映不一致,领导部门叫好的,群众不一定感兴趣,一般读者欢迎的,有关领导又提出异议。能不能使大部分报道找到一个领导、读者都感兴趣的共同点呢?如同在数学坐标中,两条垂直线相交就可以求得一个点的  相似文献   

18.
很多人对“皮皮”和你的创作很感兴趣,你能谈谈吗? ●皮皮,起这样的一个笔名就是为了代替真实的姓名,所以不该在这里再把真名写出来。皮皮是瑞典一本书中的一个小女孩儿,我因为喜欢这个女孩儿的性格而选择了她的名字,现在看来有些不妥了。她可以永远是那个小女孩儿,而我不能。已经进入中年的我开始为这个名字苦恼。想把这个名字改动一下,可能性又不是很大。最可能的就是改成“老皮”,你们觉得妥吗?  相似文献   

19.
“妈妈一个家,爸爸一个家,剩下我一个,好像多余的……”当年知青家庭给留守孩子制造的伤害仿佛还在昨天.而今因打工引发的诸多空巢家庭问题又摆在我们面前。 安徽省太和县一对中年夫妻因外出打工而发生情变。他们没有料到,他们红杏婚变引发的最大受害人就是自己最疼爱的女儿。这位一直留守在父母爱的边缘的小姑娘,不幸患上了精神抑郁症并被迫辍学。她在母亲的策划和指使下,竞将亲生父亲引上了黄泉路。  相似文献   

20.
(一)43年前侯波拍摄的毛主席在韶山和少先队员们合影的那张照片早已为国人所熟悉。毛主席脖子上系着一条红领巾,主席身后簇拥着一群笑得合不拢嘴的学生。在这一幅照片中,偎依在主席身边的男孩、女孩若干年后结成夫妻的佳话(见图一)尚鲜为人知。我当时在一家女性杂志社任专职记者。得知这个消息无论从政治角度,或是趣味性、传奇性,都是极好的线索,我如获至宝,脑海里思索怎样联系采访。几经询问,才得知主席身边的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