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同一健康”理念基于一种“辩证综合”的逻辑理路,揭示人类与动物及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深层健康联结。“同一健康”展现人们对“人类世”全球健康风险的深邃洞察,彰显人类健康与动物及生态健康之间的同构关系,推动人类健康研究由个人健康向全球健康的深刻演变。“同一健康”体系的建立与发展,需要树立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实践理念,恪守“人-动物-环境”和谐共生的实践原则,遵循“多元一体”的实践方法。“同一健康”的理念阐释与实践方略为实现人类与动物及环境的“一体健康”构筑了蓝图框架,为应对全球健康危机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与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
健康生活方式就是追寻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的身心和谐发展的人类活动的全部,这种生活方式也可理解为“和谐式生活方式”或“生态型生活方式”。健康生活方式教育的内容应以健康的教育理念,依据社会的需要、学习者的需要和学习者的兴趣及所关心的问题从人身心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及社会中人的和谐诸方面思考,构建一个有针对性的幼儿园生活方式教育内容网络,从不同领域、不同层面引导幼儿形成一个整合的生活方式概念,最终以一种健康的方式生活。  相似文献   

3.
基于“大健康”理念价值理想的综合意涵,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青年学子健康成长的寄望之深、教导之切、嘱托之重,立德树人之“人”之健康的学术人应具备清晰坚定的学术理想信念、科学理性的学术生命认知及和谐发展的学术人格体系。培育健康学术人要注重涵育研究生坚定的学术理想信念、构建师生健康共同体,为健康学术人铸魂立本;加强研究生敬畏学术生命教育、提升研究生和谐的身心素质,为健康学术人强基固本;锻造研究生健全的学术人格体系、提升研究生心理免疫能力,为健康学术人深根树本,努力培养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4.
健康生活方式就是追寻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的身心和谐发展的人类活动的全部,这种生活方式也可理解为“和谐式生活方式”或“生态型生活方式”。健康生活方式教育的内容应以健康的教育理念,依据社会的需要、学习的需要和学习的兴趣及所关心的问题从人身心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及社会中人的和谐诸方面思考,构建一个有针对性的幼儿园生活方式教育内容网络,从不同领域、不同层面引导幼儿形成一个整合的生活方式概念,最终以一种健康的方式生活。  相似文献   

5.
道德教育不仅要造就“道德”的社会.也要造就“道德”的人。“道德”的人是整体的人、有生命意识的人.“道德”的社会是健康的、有益于整体的人生活的社会。“道德”的人与“道德”的社会共生存在;道德教育内容与社会化价值生态共存,造就整体的人与健康的社会是道德教育时代合理性的最佳论证方式。道德教育作为一种高度人化的事业,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消极情绪成因与疏导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健康观念认为 ,健康不仅包括生理健康 ,还包括心理健康、良好的社会适应性以及道德健康。然而 ,有关资料表明 ,近年来我国大学生情绪波动较大 ,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相伴而生 ,尤其是消极情绪显现的范围与比例(本科、专科、研究生)及表现有着明显的增加趋势 ,大学生因不良情绪导致的心理障碍已广泛引起社会的关注。一、大学生消极情绪的表现常言道 :“人非草木 ,孰能无情” ,“喜怒哀乐 ,人之常情。”一般来说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一种态度体验 ,它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主观需要之间的关系。”客观现实与人的需要的多…  相似文献   

7.
见到这个题目,您也许拍拍胸脯特自信:“没问题,我的孩子很健康!”可是,人怎样才算是健康?健康就是身体不闹病?不。人,不仅仅是自然人,而且是社会人。传统医学只考虑到人的生物属性。近年来,出现了“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其观点是,人必须处于自然、社会、生理、心理的平衡状态中才是健康的。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作了这样的界定:“健康不仅仅是没有躯体缺陷和疾病,而是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这样的健康观告诉我们,所谓健康不仅包括生理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一个女孩为了满足入团的愿望,用圆规扎破手指,  相似文献   

8.
足球让我们把黄土地变成了绿荫场,足球让孩子们快乐地去读好书、做好人.我们学校先后走出了34位“国脚”,被誉为“国脚的摇篮”.下面,我将学校开展校园足球工作中的一些有效经验与大家进行分享. 一、深化健康理念,确立育人目标 新合村小学特色之“名”是足球“踢”出来的,我们从大量实践中体会到:在健康始于“足”下的同时,还得将健康深入人“心”.因此,我们提出了学校的发展思路:“深化健康教育,培养健康学生,塑造健康人格,奠基健康人生”,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理念:健康第一,奠基健康人生.  相似文献   

9.
健康心理学诞生在20世纪70年代。中国古代老子的《道德经》,庄子的《庄子》,孔子的《论语》及《黄帝内经》等著作中都蕴藏着丰富的健康心理学思想。《黄帝内经》指出:“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这就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人与天地相应”的自然观。天人相应的学说是中国传统养生的重要理论,也是中国传统健康心理学思想的重要理论基础。那时人认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  相似文献   

10.
汉代人的国家意识在带有“公”属性的同时,其一家一姓“皇帝专属”的“私”属性十分浓厚。虽然总体来看,汉代人的强国与爱国意识得到了空前强化,但汉代人的国家意识也具有多层次性、差异性和可变性。理性看待汉代人的国家意识,可为现今中国真正有效、稳固、积极、健康的群体爱国意识的形成及爱国行为的产生提供有价值的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11.
《辽宁教育》2014,(9):F0002-F0002
抚顺市清原满族自治县实验小学创建于1959年。现有学生1700余人,教师110人.其中国家级、省、市县级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及骨干教师70余人。学校遵循“教育让生命更美好”的育人思想,以“学生第一、健康第一,发展第一”为办学宗旨.沿着“德育工作人本化,教学改革体系化,队伍培养名牌化,环境建设规范化”的科学管理之路。  相似文献   

12.
在当今学校教育中 ,人们对于“健康”教育这方面的理解 ,还存在着片面性认识。认为身体没病 ,就是健康。与此同时 ,人们对于“体罚”也仅理解为对身体的伤害。其实不然 ,人的健康应包括身体、心理以及社会实践能力等是否良好。一般来说 ,学校领导只会极为关注及处理对学生的体罚现象 ,却忽略了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罚”的伤害 ,更不用说去处理使用了“心罚”的教师。  众所周知 ,严重的“体罚”会使人致伤或致残甚至死亡。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清楚知道 ,“心罚”就如同变相了的“体罚” ,达到一定的程度时同样会导致学生的身心受到严重伤害 ,扭…  相似文献   

13.
《黄帝内经》中的健康理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帝内经》中蕴含着丰富的健康心理学思想,尤其是所蕴含的健康理念对现代人来说发人深省。“神可御形,形神兼养”、“阴平阳秘,整体和谐”、“谨守于道,德全不危”的健康理念是《黄帝内经》健康心理学思想的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14.
健康姓什么     
人皆有姓。其实,健康也有“姓”。 健康姓“动”。生命在于运动,运动才能强身健体。健康姓“笑”。笑意写在脸上,笑口常开,  相似文献   

15.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健康的人、完美的人。“健康”在词典中诠释为:人体生理机能正常,没有疾病或没有缺陷,也指人的精神正常或事物正常发展;“完美”就是完备美好没有缺点。我想做一个完美的人至少应该具备“五个三”。  相似文献   

16.
现代化运动给予人类的不仅仅有活力和繁荣,同时也有压力和危机。心理和人格的病变构成了现代人生存面临的重大障碍。从生理、心理和社会行为相统一的健康整体性角度塑造现代人的健康人格,克服健康仅指生理健康的片面性,是现代人学的新课题。联合国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新概念是健康人格研究的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整体的人”的思想是健康人格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17.
吴晓丽 《教师》2010,(24):111-111
陶行知先生指出:“健康的生活,就是健康的教育。”“忽视健康的人,就等于跟自己的生命开玩笑。”他这些思想主张跟我们现在的新《体育课程标准》中所提倡的“健康第一”“终身体育”“健康教育”是相一致的。现结合我的教学实践来谈几点想法。  相似文献   

18.
以往人们认为,所谓身心健康就是没有疾病,即身体检查找不到哪一部分有病态的证据。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逐渐认识到人是一个身心统一体,人的健康不仅仅是没有身体疾病,而且应该是心理上同样没有不正常现象。WHO(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曾对健康下这样的定义:“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即人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精神健康和社会适应功能良好三个方面。最近,WHO具体提出了人的身心健康标准,它包括肌体和精神的健康状态。肌体健康可用“五快”来衡量,精神健康可用“三良”来衡量。1.食得快吃饭…  相似文献   

19.
赵德成 《成才之路》2010,(16):47-47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那么,何谓人文性?笔者认为,人文性不是文学性,不是文化性,也不是人的自然性,它应该是三者有机融合而折射出的人之为人的东西,是一切有利人“健康”(身心健康、情感健康、道德健康等)发展的东西。就语文而言,谈人文性,离不开教材、教师和学生。  相似文献   

20.
胡金香 《甘肃教育》2009,(13):20-20
众所周知,现代社会对“健康”概念的理解已远远超越了传统的医学观,它不仅需要人身体、生理的健康,还需要人的精神和心理健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曾提出:“健康的一半是心理。”有关研究表明:心理发生变化的高峰在青春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