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志刚 《情报科学》2007,25(10):1472-1477
数字时代与三大版权主体之间存在着利益上的冲突,版权保护与权利限制也许是版权制度中一对永恒存在的矛盾。如何维护个体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动态平衡,是版权法长期以来试图解决的难题。合理使用制度面临着怎样的挑战,它又如何在网络环境下得到继承和发展,国际版权公约与各国版权法是否给予了针对数字技术的调整,从法律调整的基本原则、立法模式和程序改进等方面,对我国版权合理使用制度如何延伸至网络环境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探讨了P2P技术下版权人与P2P软件用户以及软件服务提供商的利益冲突以及P2P技术对传统版权法律规则提出的挑战。建议我国应尽快完善规制P2P技术的数字版权立法,并对此提出两点建议:版权法利益均衡原则的破与立,以及建立数字版权综合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3.
周月 《情报探索》2009,(2):43-45
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对版权法提出了新的挑战,现有版权法的版权授权无法满足其发展需求,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版权法进行修订.以适应数字图书馆版权授权的发展需要,在完善数字图书馆版权授权过程中应当遵循私权保护、利益平衡和社会受益三个原则。  相似文献   

4.
新悦读     
《世界发明》2010,(2):18-18
创意产业中的知识产权 《创意产业中的知识产权》侧重于对数字时代美国版权法和商标法的解读,专业性强。为各界人士详细介绍了数字时代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为教师、学生以及电影制片人,小说家,摄影师,媒体记者和编辑等需要熟知和运用版权商标法规的人士而创作。  相似文献   

5.
试论版权法中技术措施的规避与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环境下,版权人为保护其版权作品而普遍采用的技术措施开始受到世界各国版权法的保护,同时基于利益平衡精神,中外版权法又都规定了规避技术措施的“例外”与“免责”。“合理使用”者如何在版权法许可范围内规避技术措施,以及如何利用技术措施保护自主版权,是两个看似相互冲突但又存在一定必然联系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版权的角度对开放获取作了详细的阐述,并认识到了两者之间相互的影响,主题是探讨目前国内外主要的开放获取政策如何在版权法的框架内实施.文章从开放获取的发展历史、知识产权对开放获取的影响、主要国家开放获取的发展和版权法的制定修改以及我国在开放获取发展道路上应该注意的问题等4个方面,讨论了法律角度下开放获取的发展方向,分析了现行版权制度的缺陷,以及版权合理使用制度在数字化环境下受到的限制,最后对我国发展开放获取模式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7.
数字时代传统版权理论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版权基本理论、基本原则与数字时代的适应性探讨不断深入.寻求技术发展、版权保护和公共利益三者之间新的平衡成为数字时代版权研究的重点.以法律、技术、经济、文化、公共政策相结合的多雏研究模式成为传统版权理论研究的新视角,并产生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相似文献   

8.
构建数字环境下版权保护的利益平衡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肖冬梅 《情报杂志》2002,21(11):55-56
网络技术的发展冲击着传统的版权制度,版权所有人与使用者之间利益失衡,迫使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和各自对版权法进行修改,造成版权的普遍扩张和合理使用范围的相对缩小。版权法的基石是利益平衡,要构建数字化环境下版权保护的利益平衡机制就要处理好版权所有人与使用者、各类版权主体之间以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利益平衡问题。  相似文献   

9.
开放获取自存档的版权许可障碍与解决措施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版权法的法律框架下实现开放获取,版权所有人的授权许可是关键.有鉴于此,尝试对自存档OA仓储的版权许可障碍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措施,以期为相关机构制定版权管理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王英 《现代情报》2009,29(6):10-11,14
面对数字技术在图书馆的广泛使用给版权带来的巨大影响,而传统版权制度的创新尚无法对私人利益和公共利益于图书馆领域开展有效协调时,不如寻求包含"权利相互性"与"权利立法平等性"等先进立法理念的版权补偿金制度的支持,以促进版权人、图书馆及社会利益的共同实现,这项制度必将成为图书馆使用数字版权的重要法律模式之一。  相似文献   

11.
本文简介国际版权法和一些国家关于版权标记的相关法规,一些国际期刊使用版权标记的做法;分析了我国期刊维护权益存在的法律障碍和使用版权标记的现状;阐述了版权标记对我国期刊维护权益的现实意义和具体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12.
刘茗 《大众科技》2007,(9):98-99
数字版权管理技术可广泛地应用于文本、图象、视频等数字化内容的管理和保护.文章首先对数字版权管理技术的产生与发展进行了综述.并根据e-book对数字版权管理技术的需求,提出了适合e-book的数字版权管理系统的功能结构.并以国内比较成熟的方正Apabi电子图书数字版权管理系统为例,对典型的e-book数字版权管理系统进行了解析.  相似文献   

13.
余秋英  郑丽航 《现代情报》2009,29(10):66-69
数字网络技术使版权与公众信息权的冲突更趋激化。如何善用新技术缩减作品传播的加值成本、公众自觉维护原创者基本权利、原创者适度的"权利让予"是网络环境下版权与公众信息权保持衡平的三要点。"创作共用"许可协议是一种在协调权利与义务、权利与权利、权利与权力、权利与责任关系下的维护网络环境下版权与公众信息权平衡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14.
数字图书馆"合理使用"方式的现实与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陈伟  汪琼 《情报杂志》2004,23(4):72-73
在数字技术的基础上寻求合理使用,在网络传播的基础上寻求合理控制,做到既保护版权人的合法版权,又维护社会公平获取知识信息的合法权益,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科学事业的发展,是数字图书馆在数字网络环境下,适应现代版权制度的必然趋势。数字图书馆应当研究和适应现代版权制度所赋予的权利与义务,正确运用“合理使用”的方式,并推进合理使用制度的发展与进步,努力在公众用户与版权人之间建立新的利益平衡机制。  相似文献   

15.
电子版权与图书馆的合理使用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3  
1电子版权与合理使用制度在图书馆信息服务领域的矛盾 1.1版权的概念及在电子环境中扩展的内涵与外延 版权也称著作权,是作者依法对其创作的作品所享有的权利.在以文献信息为主的传统版权时代,版权法的基础是有限的复制技术,有限性意味着复制作品成本很高,版权保护的社会成本较低.而在信息时代,光电复印、计算机技术改变了复制的有限性和人们使用作品的方式,同时也产生了与有限的复制技术所不同的创作概念.  相似文献   

16.
数字版权管理技术在强化版权人和数字内容提供商利益保护的同时,威胁和侵蚀了数字商品消费者享有的知情权、安全权、隐私权、公平交易权及合理使用权等基本权利.因此,应从技术创新和法律完善两个层面构建数字版权管理技术运行下的数字商品消费者权益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17.
分析我国数字经济环境下现行知识产权制度的不足,并对国外数字经济战略和立法进行比较分析。研究认为,在版权领域,数字化技术导致在线侵权泛滥维权困难、版权滥用及垄断、严保护与共享精神冲突等问题。在专利领域,数字化技术引发可专利性、专利审查积压和专利丛林、诱导低价值专利产出等问题。此外,需对数字经济最基础的数据建立专门的财产权保护制度。最后,提出我国应当适时修订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推动《数字经济法》立法工作并制定国家层面的数字经济战略三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丁遒劲  周杰 《情报杂志》2013,(2):165-168,134
"复制"和"二次传播"是导致文献传递机构与版权人之间矛盾的主要原因,版权结算通过经济补偿和合理授权使用的方式可有效缓解这一矛盾。本文在概述我国文献传递服务版权处理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发达国家文献传递服务利益格局,阐述了复制权组织的作用及版权处理实例,从版权法、复制权组织和图书馆角度提出我国文献传递服务解决版权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版权法的法律框架下实现开放获取,版权所有人的授权许可是关键。文章尝试对开放获取仓储涉及的版权许可问题进行分析,以期为相关机构制定版权管理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朱维乔 《情报探索》2014,(3):121-123
论述了图书馆知识产权风险的产生原因及类型,应用SWOT分析法对知识产权风险的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等因素进行分析,进而提出风险控制策略,即图书馆可以通过充分利用公有信息与深入挖掘开放存取资源、增值加工馆藏文献、充分保障技术措施、关注版权法立法动向、加强版权说明以及教育用户遵守版权法等途径,控制知识产权风险,提升图书馆服务质量,树立自身的良好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