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新作文》2007,(2)
伦敦大英博物馆集中了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古中国的许多珍贵文物,保护好这些人类瑰宝,不知要投入多少金钱。但是,参观这里却不要钱。在精品荟萃的英国著名的国家画廊和国家肖像画廊,著名的海德公园、圣詹姆公园等处也统统不要钱。当然,如  相似文献   

2.
城镇化背景下的文化传承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受到人们的重视,遗址公园作为文化载体,是联系城市与遗址的过度纽带,对于遗址的完整性与真实性起到了保护作用。但遗址公园周边地段的建设往往受到自身与外部建设条件影响而造成不合理开发,使得与历史遗址的文化内涵不符。针对我国遗址公园周边地段发展现状,总结存在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更新规划应坚持整体性、连续性、多样性、动态性的基本原则,以达到城市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双赢。在尊重文脉和现状的前提下,对唐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西宫墙周边地段重新定位,植入新的城市功能,整合资源合理利用,滚动开发,与公园一起融入西安生态格局,提高当地群众生活水平,平衡社会、文化、经济、生态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3.
城市化高速发展,土地资源紧缺,生产用地与生态用地矛盾尖锐,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问题突出.在城市土地资源制约下,建设单一绿地城市空间粗放利用模式已不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提高城市街头公园利用率,展开城市街头公园复合功能设计是形式所趋,文章从土地利用最佳使用原则出发,归类其特征;以公园复合功能典型特点为依据,组织设计;以合肥庐阳区森景公园景观规划为实例,在城市土地利用最佳使用原则下对城市街头公园复合功能设计研究进行实证.  相似文献   

4.
北海道位于日本列岛的最北端。这里远离其它城市的喧嚣和热闹,极目远望,群山层层叠叠,连绵起伏,由于北海道内设立了6个国立公园、5个准国立公园和12个北海道立自然公园,其自然环境得到了完善的保护,至今仍  相似文献   

5.
为了保护人类文化的多样性,进而促进人类文化的进一步发展,从而形成了生态语言学这门应用学科。生态语言学进行研究的内容主要为语言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从生态性质、生态伦理和生态规律来探究人类语言的发展。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网络流行语在数量上急剧增长,且在以汉语为母语的人群中快速传播。因此为了做好网络流行语的研究工作,本文主要对生态语言学与网络流行语的概念,网络流行语形成和发展的原因,以及生态语言学视阈下治理网络流行语的方式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从而通过这种方式,促使人类语言的多样性得到有效的保护。  相似文献   

6.
如今,找热闹的地方容易,寻清静的地方难;找繁华的地方容易,寻拙朴的地方难,尤其在大城市的附近,就更难了。前年初,租赁了农家民房借以栖身。村子并不大,屋舍仄仄斜斜,也不规矩,像一个公园,又比公园来得自然,只是没花,被高高低低绿树、庄稼包围。在城里,高楼大厦看得多了,也便腻了,陡然到了这里,便活泼泼地觉得新鲜。先是那树,差不多没了独立形象,枝叶交错,像一层浓重的绿云,被无数的树桩撑着。走近去,绿里才见村子,又尽被一道土墙围了,土有立身,并不苫瓦,  相似文献   

7.
人工湿地公园在重庆城市生态环境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重庆城市化进程加快,水体污染日益严重,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人工湿地公园是利用生物自净功能,低投入、低运行费、低能耗的环保型的污水处理技术.不仅可进行水资源的循环利用,而且美化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本文分析提出,人工湿地公园是重庆生态城市建设中水资源利用的有效模式,应大力发挥人工湿地公园在重庆生态城市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生态女性主义反对男权话语下人类对自然的破坏性利用和社会对女性权利压制,要求人类在保护的前提下利用自然,进而实现人与自然、男性与女性之间关系的和谐。斯科特.奥台尔的小说《蓝色的海豚岛》体现了生态女性主义的基本思想,通过描写人类对自然的掠夺与破坏和对《鲁滨逊漂流记》的戏仿,消解了人类中心主义和男权话语,进而通过女主人公卡拉娜融入自然、完善自我的活动,充分诠释了生态女性主义的主张。  相似文献   

9.
《初中生辅导》2011,(36):F0003-F0003
花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地处贵阳市花溪区,是以花溪十里河滩为主体,集生态保护、科普教育、自然野趣和休闲游览于一体的高品质湿地公园。  相似文献   

10.
世纪广场     
我的家乡——石河子,是世界十大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城市之一。这里环境优美、绿树成荫,有许多休闲场所,如:西公园、游憩广场、北湖公园、南山牧场……可我最喜欢的还是世纪广场。  相似文献   

11.
长治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生态旅游发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治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是山西省第一个国家级湿地公园,属全国保护最完好的原生态天然沼泽地之一。长治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生态资源丰富、自然景观优美、独特,具有发展生态旅游的优势,在旅游开发中,发展生态旅游,应该坚持保护性开发,重视生态建设,拓展开发空间,加强区域联合,结合自身特点深化旅游产品开发,重视环保教育,搞好旅游促销,以实现区域环境生态与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以张掖国家湿地公园为例,通过对恢复后湿地公园水鸟的种类、数量、分布以及生态特征等的变化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探索湿地生态恢复区对水鸟的影响,以水鸟为指标体现湿地恢复的效果,对今后湿地恢复及保护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当前,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如何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是当前人类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在这一背景下,学者们将文学与生态环境相结合,从而产生了生态批评文学。生态批评文学提醒人们关注自然生态环境,并激发人类的生态意识,促使人们自主积极的保护生态环境,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画面。文章主要对杰克·伦敦的小说《荒野的呼唤》和《白牙》中蕴含的生态意识进行解读,以期为构建当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环境提供有效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郭文 《华章》2007,(11):77
墨家提出的"节用"、"节葬"的观点是对人类奢侈浪费行为的批判,为保护自然、保护生态提供了现实的行为规则."节用"、"节葬"包蕴着积极的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现代条件下的节用对保护自然、保护生态,对设计的可持续发展尤其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关注生态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马克思和恩格斯较早产生了生态危机意识,人类活在当下,更应该清醒理智地认识这种危机,去除焦虑,保护环境和心灵生态。  相似文献   

16.
在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不断被恶化的大背景下 ,保护自然资源、节约能源、保持良好的生存环境、创造绿色的设计来重建人类良性的生态家园 ,已成为人类社会保持可持续发展的一项极为紧迫的课题  相似文献   

17.
周代生态环保思想的历史文化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生态环境保护思想源起先秦,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对于后世生态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有着重要影响。在"万物有灵"观念的支配下,古人逐渐确立了爱护自然和生命的行为准则,这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保护生态的客观作用。"万物有灵观"长期地影响着人类社会,并成为后世生态环保思想形成的重要源头。图腾崇拜是人类社会生产力极端低下的产物,图腾主义的信仰,说明了人类尚不能积极地进行对自然之物再生产,而只是消极地禁止对自然界的动植物之剿灭。西周至春秋时期,阴阳五行思想已经得到社会广泛的认可,并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产生重大影响。人们普遍认为天、地、人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世界就是一个充满了各种联系的整体,它们互相影响,缺一不可。它也促成了生态环境保护思想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人类历史文明的积淀,更是未来文明的母体,孕育未来文明的基因.全球化与现代化的加速推进破坏人类自身生存的生态环境,势必导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消亡.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必须坚持整体性原则,才能保持文化生态平衡,实现文化可持续发展.文化生态理论对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理论支持和方法论指导.以吴桥杂技为个案,在文化生态视域下探讨开发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从生态审美角度赏读格拉宁的《一幅画》,小说为我们展示了一幅美丽的自然风景图画和一幅充满艺术魅力的绘画创作,两幅图景交互映衬,汇成人们心目中的一幅美好画卷。它不仅是自然生态美的艺术体现,还促生了人们心灵审美的生态诉求和维护精神家园的生态斗争。小说传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观,自然美、艺术美、心灵美共生共存的生态审美观,保护自然、保护人类文化遗产也是保护人类精神家园的历史生态观,经济建设与生态保护统筹兼顾的发展生态观。  相似文献   

20.
从人类社会的发展来看,人类的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自然生态保护与文化生态保护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自然生态与文化生态对人类的健康生存都起了重要的作用,它体现了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协调统一与共生共荣.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在经历了科技与经济的迅猛发展后,不仅对自然生态和自然遗产的价值和意义早已觉醒,对文化遗产和文化生态的价值也有深刻的认识,因而众多的有识之士和专家学者在关注人类共同的自然遗产的同时也在呼吁和关注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