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会出现“高原现象”。处于“高原期”的教师,表现为专业发展停滞不前,很难再上一个新台阶,找不到前进的动力。一些教师的专业发展因此半途而废。“高原现象”已成了许多教师专业发展上的“拦路虎”。  相似文献   

2.
“高原现象”本是教育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指的是在学习或技能的形成过程中,练习的中后期往往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或者下降的现象。在曲线上表现为保持一定的水平而不上升,或者甚至有所下降。但在“高原现象”之后,又可以看到曲线的继续上升。同样,教师在专业成长过程中也存在着“高原现象”。作为幼儿园管理者,应关注教师的“高原现象”,及时分析教师发展停滞不前的原因,并积极寻找克服的对策,增强教师战胜困难的信心。这样才能帮助教师突破“高原”现象,实现其专业的持续发展。一、正视教师成长过程中“高原现象”的成因教师成长过程中“高…  相似文献   

3.
浅析教师专业发展中的"高原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常常会遇到“高原现象”,制约着个人的成长。帮助教师正确认识“高原现象”,早日突破“高原期”,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中会出现人们常说的“高原现象”。处在“高原期”的教师,专业发展停滞不前,找不到前进的动力,无法跨上另一级台阶。如何有效突破“高原现象”呢?我的体会是参加教科研。  相似文献   

5.
一、问题的缘起 在负责学校教科研工作时,笔者发现一个严重的现象:教师一旦评完小学高级职称后,就很少参加县级以上各类比赛。以乐清市淡溪镇第一小学2012学年的数据为例,2012学年参加县级以上比赛的人数有31人次,其中小学高级教师只占9.7%。由此可以看出,教师在评小学高级职称前,因评高名额有限而产生激烈竞争,督促了教师积极参加各类比赛,一旦评高成功之后,积极性就随之降低。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对教育教学的积极性在慢慢地消失,拥有的热情在渐渐地消退,对学校和教育局举行的活动持冷漠态度。这种现象着实令人担忧,长此以往将给整个教育体系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我们认为这是一种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高原现象”。经过多番文献的查找,笔者发现众多学者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高原现象”进行了研究,其中惠善康、曹健等调查指出中小学教师出现“高原现象”的比例为52%。那么如何准确把握和处理好教师专业发展的“高原现象”,对于促进教师自我发展和改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高原现象”是教育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指的是在学习或技能的形成过程中,出现的暂时停顿或下降的现象。在曲线上表现为保持一定的水平而不上升,或者有所下降,在“高原现象”之后,曲线又继续上升。当今,教师发展也出现程度不同的“高原现象”,表现为教师的专业德性和专业能力的发展处于相对停顿、甚至稍有退步的状态。  相似文献   

7.
“高原现象”是教育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指在学习或技能的形成过程中,出现的暂时停顿或者下降的现象。在成长曲线上表现为保持一定水平而不上升,或者有所下降,但在突破“高原现象”之后,又可以看到曲线继续上升。研究发现,教师在专业成长过程中也存在着“高原现象”,处在“高原期”中的教师,专业发展停滞不前,好象很难再上一个新的台阶,找不到前进的动力,影响教师的专业成长。[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高原现象"入手,深入挖掘这一现象的根源,提出创建和谐的学术环境、建立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改革教师培训模式等一系列措施,以帮助中小学教师克服专业发展的"高原现象"。  相似文献   

9.
造成教师"高原现象"的原因很多,教师出现高原现象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一个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高原现象,一个学校的发展出现高原现象从某种意义上讲是这个学校的领导(更多的是一把手)自身出现了高原现象.  相似文献   

10.
王成其 《成才之路》2009,(19):19-20
教师的“职业高原”现象是当前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本文通过对小学教师中存在的“职业高原”现象展开分析,提出了如何克服小学教师职业高原现象的发展对策,旨在促进教师不断完善自我,成就自我,从而真正实现教师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刘畅 《文教资料》2006,(10):137-138
在我们的艺术教学过程中,会碰到相当多的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出现“高原现象”。如何正确对待这一现象,学生应在教师的引导下,帮助学生克服“高原现象”,使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与成功的喜悦,使学生真正成为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善于学习、自主学习的终生学习者。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青年教师信息技术应用中“高原现象”的原因,并从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技术取向与学校gJ领三个方面提出了克服“高原现象”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3.
在小学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中普遍存在“高原现象”,突破它的关键是要提供有效激励与知识支撑,使教师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教育行动研究对“高原现象”具有破解作用,可以提升教师的专业地位,改善教师的知识结构,激发教师的自我发展需求.教师培训与教育行动研究有如下三个结合点:理论培训与校本培训、校本教研相结合,专家指导与同伴相助相结合,扩大视野与个人反思相结合.  相似文献   

14.
教育心理学家在研究操作技能形成过程时,发现了人类学习过程中一种带规律性的现象,即在学习的一定阶段上会出现效率降低,进步速度减慢甚至停滞的现象,人们把这种现象称做“高原现象”。教师作为一个专业工作者,其职业发展是一个有着阶段性特征的十分复杂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也存在着高原期。一般而言,教师经过职前准备进入学校后,在大约从教10年左右,开始进入职业发展的高原期。  相似文献   

15.
“高原现象”是美术特长生专业学习进程中出现的一种特殊现象,阻碍了学生学习的继续深入,如果不及时加以解决,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阻碍其专业的发展.通过对“高原现象”进行界定,并理性分析“高原现象”产生的原因,提出了突破策略,包括教师调整教学策略使学生正视“高原现象”的存在,优化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16.
高原现象是一个教育心理学的概念,指的是在学习或技能的形成过程中,练习的中后期往往出现暂时性的停顿或者下降的现象。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成长也是一种认知过程,教师专业发展中的高原现象例子也客观存在着。  相似文献   

17.
陈斐 《教育探索》2009,(6):83-85
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的“高原状态”集中地表现为“鸵鸟主义”和功利化取向。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的“高原状态”缘于教师的职业倦怠、社会环境功利化和教研活动行政化。改变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的“高原状态”,一是应指引教师开展基于专业成长的对关键教育事件的研究,二是应建构基于教师专业成长的“校本教研共同体”。  相似文献   

18.
“高原现象”是教师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在不同老师身上的表现也不一样,但他们的基本特征是相似的。我们应引导教师作好成长规划,不断积蓄力量,调动教师成长的内驱力,让具有“高原现象”的教师尽快走出“高原期”,克服“高原反应”.使教师对工作永远保持青春活力,奋斗不息,与时俱进,为学校的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石。  相似文献   

19.
“高原状态”是指专业发展达到一定水平后长期停滞不前的现象。这种现象在小学教师中普遍存在,严重制约着小学教育质量的提高。“高原状态”教师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如下六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高原现象"是一个教育心理学的概念,指的是在学习或技能的形成过程中,练习的中后期往往出现暂时性的停顿或者下降的现象.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成长也是一种认知过程,教师专业发展中的"高原现象"例子也客观存在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