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0 毫秒
1.
语文教学是一门需要时间才能检验出学习效果的学科。而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需要学生全身心的主动参与。所以课堂的参与就变得尤其重要,从关注课堂发言现状,让孩子信赖老师,从而能够引导孩子积极发言,再进一步明确要求,从而激发学生课堂发言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相似文献   

2.
品德教学需要学生发挥主体性,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讨论,以实现对知识的理解和内化,为良好的行为打下基础。当前的品德课堂中,由于存在自卑心理、从众心理、惰性心理等心理障碍,很多学生不愿发言、不敢发言、不会发言。可以通过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供赢得成功的机会、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等途径,给予发言的自由,培养发言的自信,力促发言的自主,对学生的发言进行必要的心理调适。  相似文献   

3.
品德教学需要学生发挥主体性,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讨论,以实现对知识的理解和内化.为良好的行为打下基础。,当前的品德课堂中,由于存在自卑心理、从众心理、惰性心理等心理障碍,很多学生不愿发言、不敢发言、不会发言!可以通过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供赢得成功的机会、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等途径,给予发言的自由,培养发言的自信,力促发言的自主,对学生的发言进行必要的心理调适。  相似文献   

4.
一、设计数学课堂的互动评价 课堂积极互动一个很大的表现就是课堂发言.课堂很容易培养学生的表现力,也需要学生展现他们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5.
如何合理利用好语文课堂的40分钟,打造一节高效的语文课堂,是每位语文教师都在思考的问题,基于此提出"课堂素养"这一概念。课堂素养指学生在课堂上必备的技能和学习能力,具体分为听讲能力、发言能力、思考能力三个方面。提升听讲能力,需要做到教学语言力求儿语化和趣味性、教学评价力求针对性和鼓励性、教学过程力求任务性和目的性;提升发言能力,需要做到善用肯定鼓励、调动发言热情,构建活动平台、培养发言信心,巧设问题层次、创造发言机会;提升思考能力,需要做到有效提问、设立问题情境,适当引导、鼓励自主创新,鼓励多元、培养质疑思维。  相似文献   

6.
课堂发言是学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理解,在表达过程中帮助记忆,促进思考,训练思维。课堂发言质量的优劣体现出学生能力的强弱,小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它依赖于教育的连续性培养。长期以来,我们的基础教育习惯于应试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应试能力较强,而其他相应的素质却较差。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差,对教师依赖性强,学习较难摆脱教师的"搀扶"。学生课堂上发言的质量,倾听的状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意识和能力等都表明学生接收信息的能力、倾听的习惯、反思的意识和能力需要教师有针对性地培养。  相似文献   

7.
王化标 《考试周刊》2013,(65):17-18
语文阅读教学应该把"倾听权"和"言说权"还给学生,积极对话,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树立新的学习态度。在初中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自由发言和指名发言相结合的形式,把话语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探究、自由发言。  相似文献   

8.
学生发言是课堂组织的重要环节,教师据以自评课堂质量。但是发言需要时间,相对于大量发言主体而言,课堂上时间资源的稀缺性会导致学生为争取发言机会而出现激烈竞争,课堂上的学生因而会出现多种样态,学生也会因为竞争发言机会而在博弈过程中存在严重的内卷问题。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状态将学生进行归类分级,针对学生所处的分区对症施策,通过“口头发言+书面表述”相结合的方式拓宽发言通道,激励学生在课堂上进行高质量的表达和贡献智慧。教师在课堂上起主导作用,需要通过创新性的课堂组织方式为学生创造发言空间,通过讲课留白等方式为学生创造发言悬念,扩大发言主体规模,形成“守望相助+相互制约”的互利共赢的课堂。  相似文献   

9.
杨洁 《现代技能开发》2013,(12):153-154
学生课堂发言是课堂活跃的重要元素。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敢于发言、乐于发言、善于发言,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关键,也是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的手段,最终可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  相似文献   

10.
倾听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技能,是一个重要的语文学习习惯。学生学会倾听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在课堂上只有认真倾听教师的话语,倾听同学的发言,才能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才能保证活动有效地进行。作为语文教师,应当义不容辞地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倾听的能力。为此,我试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相似文献   

11.
小学数学是基础学科,教师在日常数学教学管理阶段,需要加强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围绕学生语言表达、解题思路等各个方面,推进数学课程教学目标的达成。也就是说,教师要认识到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同样重要。两者能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在教学实践阶段,经过观察之后会发现,在课堂活动之中,有积极发言习惯的学生往往是思路清晰且解题细致的,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较好。而不敢发言的学生,可能本身是一位学困生,又因为缺乏自信心,而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出现一种“恶性循环”。因此,教师要围绕课堂教学要求,探索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措施,不断提升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  相似文献   

12.
在现阶段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大多数初中学生课堂不能积极发言,更不能将自己的疑问表述出来,当数学教师让学生做练习题时,就会发现一系列的问题。那么要想培养学生主动提问的能力,就需要数学教师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然后耐心引导,与学生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激发初中学生数学学习兴趣,逐渐培养学生主动提问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人一生受用的宝贵财富,小学阶段是培养小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小学数学教师也肩负着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任,要想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积极发言、学会审题以及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需要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语言在交际中的“工具”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因此,从小学低年级起就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一、鼓励诱导,培养兴趣 怎样使学生敢说,乐说,会说?教学中要注意从三方面培养学生说的兴趣。 1.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初入学的儿童一般都不能大胆发言。我对敢发言的同学给予表扬鼓励,对胆小的同学让他们先试读课题、词语和句子,消除其胆怯心理,从敢于当从朗读,逐步做到敢发言并会发言。 2.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课余时间,教师尽量和同学们生活在一起,与他们  相似文献   

15.
何虹 《陕西教育》2009,(3):110-110
是否关注学生思维素质的教育是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一条分界线.积极思考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有效途径之一,然而,实践中往往存在把积极发言与积极思考等同起来的错误认识,我们应明确:积极发言不等于积极思考,要努力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  相似文献   

16.
许文莉 《天津教育》2020,(1):187-188
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积极发言,通过学生的发言,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然后采取下一步的教学策略,针对学生出现的实际情况,对症下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上课的时候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极发言,给学生创造一个发言的良好的机会。学生要大胆地发言,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在发言的过程中要克服胆怯心理,针对问题要逻辑思维清晰,先说什么再说什么,自己心中必须明了,不能含糊其词。学生的发言要有新意,能够引起其他同学讨论的兴趣。让学生在课堂上喜欢发言,有针对性地发言,课堂才能活起来,才能够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7.
教师还需要认真地在“诗外”多下工夫,例如设法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培养观察的习惯,多给学生提供写话的机会,在阅读教学中随机引导学生体会某种写作方法,在口语交际活动中鼓励学生积极发言等等。这样的辛勤耕作必然会获得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18.
对大学高年级阶段的学生进行文学教育时,需要充分培养其思维,通过提前准备、课上引导、讨论发言、学生总结加教师总结实现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式,充分培养大学生的参与意识,独立思考能力及团队讨论的精神。在普遍学习中寻求个性的发展,实现教学成果的扩大化。  相似文献   

19.
阅读是吸收知识的源泉,是创新的基础。英语教学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有着责无旁贷的责任。相比初中英语教学而言,高中的英语教学需要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地加强学生的英语水平和理解能力,使学生具有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英语学习方法和阅读能力,从而养成自学的好习惯,积极探究,发言解决问题,为终身发展和继续学习做好基础。为了进一步提高高中生的阅读能力,本文对怎样培养高中生阅读能力培养这一问题做出分析、建议。  相似文献   

20.
学生的课堂发言对课堂教学效益关系极大。积极踊跃的课堂发言,能够畅通师生交流,促进教学反馈,利于教师引导点拨,利于培养学生质疑思辨、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能力。然而,在大量的课堂调查中发现,学生课堂发言主动性不容乐观,尤其是随着年级的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