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文章通过调查发现目前大学生资源节约型消费行为普遍缺失,其产生机理在于当代大学生的资源节约型消费意识与行为之间存在沟壑,以及群体消费行为模式对个体消费行为存在显著影响.因此,加大资源节约型消费知识的传播、创新和完善大学生管理规章制度、塑造资源节约型消费的教师文化和主流校园文化,成为大学生资源节约型消费行为养成教育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2.
文化消费与价值观密不可分。校园文化消费是大学生最重要的文化消费活动之一,直接影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文章针对当前大学生校园文化消费存在的现象和问题,从加强校园文化精品建设、规范校园文化消费环境、更新大学生文化消费观念、提高消费水平等入手提出了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3.
校园文化消费的主体是大学生,当前大学生校园文化消费现状不容乐观,表现为:消费的认知与行动间存在矛盾,消费倾向于网络化和高科技化,消费层次不高且浪费严重。改进大学生校园文化消费的措施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校园文化产品质量以及服务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引导校园文化消费,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消费环境;引导大学生规范文化消费行为,提高文化消费质量。  相似文献   

4.
校园文化消费的主体是大学生,当前大学生校园文化消费现状不容乐观,表现为:消费的认知与行动间存在矛盾,消费倾向于网络化和高科技化,消费层次不高且浪费严重。改进大学生校园文化消费的措施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校园文化产品质量以及服务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引导校园文化消费,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消费环境;引导大学生规范文化消费行为,提高文化消费质量。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炫耀性消费是一种特殊的消费形态,既表现出对商品物化功能的占有,也表现对商品符号意义的追逐,目的是获取外界对自我的身份认同。这种行为悖反于在校大学生的群体特征,一方面因其收入与消费的不相匹配,另一方面,因其行为与思想的不相一致,表现为个体行为对外界的强烈拒斥。为防范和引导大学生炫耀性消费,必须通过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正确的消费文化教育;提高大学生思想品位,做到个人与社会价值统一;营造良好校园文化氛围,引导正确的消费方式;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约束大学生不良消费行为。  相似文献   

6.
消费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价值观形成有着重要影响,对两所高校大学生消费情况进行的问卷调查发现大学生消费文化中存在的问题,建议以先进文化引领高校健康消费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7.
声乐文化不仅反映着人们消费趋向、也反映着人们的审美趋向、也反映着声乐文化对人们生活方式及价值观的影响。研究大学生声乐文化消费不仅可以有助于我们了解大学生文化消费行为、文化消费尺度、文化消费趋势,而也有助于我们了解大学生声乐文化消费审美倾向、生活方式及价值观发展的预期。为此,本文对新疆大学生声乐文化审美消费的参与性、审美的倾向性以及消费的合理性进行了调查与研究。  相似文献   

8.
文化消费不仅体现价值观,而且影响价值观。大学生文化消费以网络文化为主要内容,以娱乐为主要目的,并受到家庭经济条件的制约,使他们产生对价值观基本问题思考不足、对自我能力和价值认识出现误区、精神家园趋于荒芜。高校可以通过创新校园文化活动形式吸引大学生文化消费、改善校园内外文化设施和环境满足大学生积极的文化消费需求、坚持校园主流文化阵地以矫正大学生文化消费的不良趋势等方式对大学生文化消费进行引导,一定程度上实现对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  相似文献   

9.
校园文化建设视野中的大学生消费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不仅要学习和掌握广博、扎实、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更要注重思想道德品质的修炼。对于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的培养,校园文化建设是不可忽视的重要阵地。文章试图从校园文化建设的视角来分析、探索校园文化在引导大学生消费价值观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消费行为与个人价值观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在校大学生的人数越来越多,而大学生作为当今社会消费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有着他们独特的消费行为和个人价值观。对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和个人价值观的研究,有助于认识青年一代乃至整个社会的消费趋势。2006年下半年,我们对我国部分高校的在校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倾向和个人价值观进行了问卷调查,本文就此调查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1.
文章在论述大学校园是多元文化调适整合体的基础上,分析了少数民族大学生在适应环境、自我认知、跨文化融合等方面存在的文化冲突及其原因,认为重视和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校园生活的文化调适势在必行,并提出了从情感、行为、制度等层面进行调适的建议及措施。  相似文献   

12.
ABSTRACT

The literature on campus climate has mainly focused on diversity and demographic variables within single or multiple university campuses from one country. There is a need to investigate campus climate further with regard to cultural issues and the role of teachers. This study thus proposed to examine perceived teacher support as a mediator of the relation between institutional and psychosocial variables of the campus climate of two universities from two culturally distinct countries. To achieve this goal, 980 Brazilian and Portuguese university students answered the Institutional and Psychosocial Campus Climate Inventory. Findings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how students from two different countries described their campus climate and how both Brazilian and Portuguese students described their institutional climate more accurately than their psychosocial climate. Moreover, results from a mediation analysis revealed that perceived teacher support media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udents’ perceptions of the institutional readiness of their university and their sense of well-being, as well as newcomer adjustment. A modera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country of origin modera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udents’ perceived teacher support and newcomer adjustment. Implications for developing a positive campus climate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3.
校园周边环境对大学生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高校应积极应对。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有效途径,表现在构建物质文化环境、学术文化环境、社团文化环境、高校管理文化环境等。同时,增强大学生参与改造社会环境的影响力和与环境的互动力是提高其防御能力的根本。  相似文献   

14.
美国等发达国家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对我们思考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很有其借鉴意义。美国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特点有:更加尊重学生校园文化活动的主体地位、更加注重大学多元文化的交叉与融合及更加强调和重视对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目前,我国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亟待转型:从"学校主导"向"学生主体"转变、从"文化统一"向"多元交叉"转变、从"注重传统"向"强调创新"转变及从"专才教育"向"通才教育"转变。为此,我们从树立理念、提高热情、重视社团建设和推进社会实践活动等角度,提出自己关于推进我国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针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分析,可以进一步促进二者之间的相互促进作用。同时,通过不断优化二者之间联系,可以培养更多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发展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方法:基于应用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关系开展分析,并以此为基础研究二者之间的互动现状,提出具有可行性的实现途径,为高校开展这两方面互动工作提供参考。结论:在高校工作中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都有积极的指引作用。都有助于学生陶冶情操,树立正确的发展目标,凝聚精神,更好地引导学生进入社会,完成身份转化。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学生优秀文化品质时树立正确方向,在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共同的教育下树立校园新环境。  相似文献   

16.
高校校园文化是大学精神的彰显,也是教育与学生实践活动的表征。当今时代,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对高校自身的发展、学生和教育者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将幸福文化注入校园物质文化、校园精神文化、校园制度文化、校园行为文化四方面建设内容中,能增强高校校园文化活力,并能有效地创新高校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17.
从传播学、社会学、文化学视角对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传播作出了相应探讨和分析,认为校园网络给高校文化的传播带来了新格局,提出通过加强高校网络文化主体、文化内容及文化队伍的这三个层面的建设,来促进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科学、合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杨秋  姜翔 《教育教学论坛》2020,(11):190-191
传统模式下完全依靠学校职能部门提供的传统学生活动和服务模式无法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校园文化活动需求。基于PPP模式下的全员参与性校园文化活动机制的建立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建立项目化运营的校园文化活动机制,让师生获得更高的时间效率、更多的校园文化活动的投资、更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更好的学生组织服务品质。有效提高校园文化活动的项目投融资能力,使学校和学生在校园文化活动建设中互利双赢。  相似文献   

19.
周雨风 《高教论坛》2007,(1):115-116
大学校园中出现的奢侈消费、虚荣消费、超前消费、恋爱消费等现象应该引起足够注意,这些不良消费行为折射出当代大学生不正确的价值观、金钱观和人生观,其负面影响不容忽视.本文从重庆几所高校大学生的消费现状出发,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解决的办法.希望能对当前大学生个人消费问题的研究提供一些启示和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