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东晋伏韬《北征记》亡佚已久,虽是零圭断璧,文史价值仍大。伏滔出身大儒世家,深得桓温礼遇,曾从桓温伐袁真,《北征记》当是其从征纪行之作。从历代著录及引用《北征记》情况来看,该书似亡佚于南宋。该书主要记述沿途名人冢墓、三国地理等,不乏有价值的史料。《北征记》所记狐书、三王墓等,也对此后的志怪小说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特别是关于老子庙九井的记述,可与后世史籍有关记载相印证,为证明老子故里在安徽亳州提供了史料支持。  相似文献   

2.
《从征记》是较早的地理文学著作,留存了很多文史价值较大的资料.但由于年代久远,此书早已亡佚,其内容只散见于类书、杂史、前人注释等文献著作中.对于该书的作者,学界还存有一些疑惑.通过对《北征记》的佚文进行搜罗比照,判明其作者为刘宋时代的伍缉之,又对伍缉之的生平情况以及《北征记》的亡佚时代进行探考,并论析其重要的史料价值和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3.
六朝时期,地记蓬勃发展,成为史部文献的一种重要类型。其中记述安徽地区的六朝地记,可考知者有八种,皆已散佚,前人辑佚多不完整。对这些地记的作者、成书年代、亡佚时间进行考证,可以厘清一些流传条目的真伪。受六朝时期尚文风气的影响,这些地记具有较浓重的文学性。古代安徽的六朝地记,为我们了解该地区历史、地理等情况提供了第一手材料,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4.
<正>《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编撰的一部志人笔记小说集,主要记载了东汉末年至魏晋期间士族阶层的逸闻轶事与闲谈琐语,其中魏晋,特别是东晋时期的内容占据很大篇幅。该书所记又不限于士族阶层,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士庶僧侣,凡其言行值得称道者都有相应记述。从内容、价值以及对后世的影响来看,《世说新语》无疑是我国古代笔记小说的代表作。该书问世不久,南朝梁刘孝标即为之作注,增补史料,纠正讹误,尤其是征引的古籍多数已经亡佚,吉光片羽,  相似文献   

5.
《水经注》征引了许多前代地记,《汉中记》即是其所征引的比较重要的地记文献之一。《汉中记》或创作于西晋或东晋初,其书大约在元代时就已经亡佚。本文对《汉中记》的作者情况、亡佚时代进行了考证,并讨论分析了其具有的重要史料价值和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6.
《水经注》征引了许多前代地记,其中晋袁休明的《巴蜀志》和南朝宋任预的《益州记》,是《水经注》叙巴蜀地理时最为重要的参考文献.但由于年代久远,二书皆早巳亡佚,其内容只散见于类书、杂史、前人注释等古籍之中.本文即对此二种巴蜀地记进行探究,考证其作者情况和亡佚时代,并论析其所具有的重要史料价值和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7.
一、《竹书纪年》晋太康二年(二八一年)汲郡(治所在今河南汲县南)人发掘古墓(大约是魏襄王的墓),出土古书七十五篇,中有《竹书纪年》十三篇。此书叙述夏、商、西周、春秋和战国时魏国的史事。周幽王以后用晋纪年,三家分晋之后用魏国纪年,至魏襄王二十年(前二九九年)止。据此及古本《竹书纪年》辑本内容推论,《竹书纪年》大致上是魏国的编年史。所记如“太甲杀伊尹,文丁杀季历”都和传统史书记载不同,但该书的某些记述与甲骨文、金文史料相符合。  相似文献   

8.
《高祖传》乃是记述汉高祖的言行即时记实史料。它与《楚汉春秋》、《汉著纪》、《世本》等为《史记》或《汉书》提供了秦、汉时期的史实,由于它早已亡佚,作者也鲜为人知,通过对其轶文的考证,并参考《史记》、《汉书》等史料,厘清两汉时著纪与起居注并非是同一种记事材料,推知《高祖传》非女史记录,力求找到《高祖传》的作者。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李保文影印出版的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17世纪初期蒙古文原文文书(1997,通辽)和台湾影印出版的《旧满洲档》(1969,台北),重新探讨17世纪初期内蒙古历史的若干问题。本文认为,史料是指“给人们以历史知识的一切文本、实物和事实”。然而每一种史料都有不同的价值。论文介绍了本世纪德国史学理论家对史料的二分法,即“遗留性史料”(Uberreste)和“记述性史料”(Tradition)。论文进一步分析了有关17世纪前半叶蒙古史的满蒙档案文书等“遗留性史料”和《满文老档》。《清实录》等等“记…  相似文献   

10.
太平天国北征的战略意图是什么?许多论著认为,北征是为了直接攻取北京,从而赢得全国性的胜利。①至于失败原因,通常说,北征主要败在“孤军深入”;也有的同志说关键是北伐军将领指挥不当,犯了“有进无退”的错误,“忠勇有余,智谋不足”③等等。提法略有不同,但多数人都以北征直取北京为前提,都在北伐军身上找失败原因。根据近年由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辑的《新发现的有关太平军北伐的史料》(以下简称《新史料》),③并参考其它有关史料,本文对上述流行说法,提出不同的意见。是否妥当,愿得到史学界同志们的指正。  相似文献   

11.
《西域图记》是研究隋唐时期中外交通的重要史料,惜在南宋时亡佚,现存七则佚文,其中一则保存在《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中,其书序言讲述成书过程、篇章结构、主要内容。唐初《西域图记》残缺不全,且诸国题记次序错乱。《隋书》纪传编撰者将《西域图记》残本作为《西域传》的基本史料,并且保留原样,不作修正,以致今本《隋书·西域传》西域二十国编排混乱,与《西域图记》序言中四十四国及其以交通位置系国的叙述不符。  相似文献   

12.
《水经注》征引了许多前代地记,叙西南地理主要征引的地记有《汉中记》《巴蜀志》《益州记》等.这三种成书于晋宋时期的古代地记,是西南地区最早的地方志书.但由于年代久远,这些地记早已亡佚,其内容只散见于类书、杂史、前人注释等文献著作中.本文主要对此三种西南地记进行探究,分别对其作者情况、亡佚时代以及文史价值等进行辑考、论析.  相似文献   

13.
《参天台五台山记》是北宋时期日本僧侣成寻所著的日记。该书保存了一些北宋时期关于印度僧侣、交通、佛教、器物的史料,既可补现有史料之不足,又可与现有史料相印证,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4.
干宝是魏晋时期的著名学者,一生著述颇丰。他兼通经学、史学、文学,而在史学方面的建树和贡献犹为显著。由于其史学著作早已亡佚,而《搜神记》辑本被称为志怪小说的代表作,于是今人多称赞其文学造诣,但其《晋记》的史学价值、《搜神记》的史料价值及史论史观方面的建树不能忽视。  相似文献   

15.
成书于南朝刘宋时代的地记《永嘉记》,今早已亡佚,唐宋类书屡见征引。但关于其书作者,学界看法不一。文章经考证提出:《永嘉记》的作者是郑缉之,并非谢灵运。《太平寰宇记》或误题谢灵运《名山记》作《永嘉记》。郑缉之所作《永嘉记》在北宋前期犹存于世,南宋时亡佚。  相似文献   

16.
中学语文课本中选了一些“记”体文章,它属于古文中的“杂记”类,可分为五大类: 一、游记类。游记是记述旅行见闻的一种文学形式,按其内容侧重点,可分为两大类:一是以写景状物为主的纯游记作品。如柳宗元《永州八记》、徐宏祖《徐霞客游记》。二是借记游来阐述某些哲理的游记。如范仲淹《岳阳楼记》,王安石《游褒禅山记》等。二、记事类。这类作品主要是记述某一事件的经过情况的。如张溥的《五人墓碑记》,方苞的《狱中杂记》等。三、记人类。这类杂记叙述历史上重要事迹。  相似文献   

17.
郑缉之《东阳记》是较早的古代地记作品,或于南宋时亡佚。在今人刘纬毅等辑本之外,补辑得《东阳记》佚文数条。并在此基础上,对《东阳记》佚文价值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8.
《初中生》2014,(1):21-21
正东晋名臣桓温去世的时候,除了留给其子桓玄一支数量不菲的军队、一个南郡公的爵位,还有一颗篡取东晋王朝的野心。桓玄当时年龄虽小,对自家祖上的崇拜却无以复加,逢人便夸老爹桓温如何如何英雄,爷爷桓彝如何如何忠烈。然后本着老子英雄儿好汉的逻辑,恬不知耻地夸自己是当世英雄。当既有贼心又有贼胆的他一步步取  相似文献   

19.
西晋文学家夏侯湛的诗歌多数亡佚,结合夏侯湛现存的十首诗歌及史料中关于其亡佚作品的论述,全面考证和评述夏侯湛的三言体诗歌、四言体诗歌、五言体诗歌及楚辞体诗歌。  相似文献   

20.
《西关志》是明代嘉靖年间的王士翘编篡的一部记述长城重要关塞的方志书,在流传至今的同类志书中,它是最早编篡的一部。该书的内容广泛,记载详细,可信度高,具有较大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