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今传媒》1995,(5)
陕西省评选出十二名党报优秀记者本刊讯陕西省地、市以上党报优秀记者评选活动近日圆满结束,十二名同志在陕西省党报优秀记者殊荣。评选优秀记者,在我省还是第一次。其目的在于落实江泽民总书记关于培养一批坚持正确方向、深入反映生活、受到群众喜爱的名记者、名编辑、...  相似文献   

2.
加强地市党报通讯员队伍建设势在必行卢健党报担负着向人民群众传达党的声音,向党和政府反馈群众呼声的使命。要将党的主张准确无误地传递给人民群众,把人民群众的呼声、建议最大限度地收集上来,仅靠报社的记者是不够的,因为记者的人手有限,不可能无一遗漏地掌握一个...  相似文献   

3.
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是作为一名党报记者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条件。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新形势下,面对各种风险和诱惑,党报记者政治上能否过关、是否过硬关乎党的思想宣传阵地是否牢固、喉舌作用能否发挥。党报记者无论何时都要与党保持高度一致,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  相似文献   

4.
党报必须要讲政治,作为党报的编辑和记者更应理解政治性对于党报的重要意义与真正内涵。作为一名党报记者,我把工作中对此积累的一些体会和感悟写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一、善于发现身边的闪光点在工作中,党报记者应以媒体人的独特敏感性察觉采  相似文献   

5.
地方成就报道是党报唱响主旋律的一出重头戏.然而,这类报道往往工作性强,时效性差,贴近性差,有时甚至被报道的地方也不叫好.这是党报记者、地方通讯员和驻地记者最挠头的难题.  相似文献   

6.
融媒体时代,地方党报的记者需要向全媒体记者转型。通过不断增强融媒体意识、锤炼融媒体技能,地方党报记者可以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以适应各种工作要求,做到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7.
目前,地市党报记者队伍中对党的喉舌作用认识比较深刻,作用发挥也比较好。而对内参的写作却了解得不深不透,也不是那么重视,有的甚至不屑一顾,认为是份外事。因此,出现有些记者连续数年不写一篇内参稿件的不正常现象。  相似文献   

8.
加强和改进党报的作风建设,按照党中央的要求,努力实现党报记者作风的进一步转变,核心问题是党报记者要树立心系群众、服务人民的意识,要始终坚持密切联系群众的观念不动摇,并把这个观念付之于实际工作中。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党报记者工作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作为党报记者要在坚守职业道德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利用新媒体优势拓展党报的影响力度,提高党报的宣传效果。本文就新时期党报记者如何向全媒体记者转变展开讨论,提出了全媒体时代党报记者的转型策略,希望能够对党报记者更好的开展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当前,怎样改进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新闻报道,一直是困扰党报和党报记者的一个重要问题。如果这个问题处理不当,势必影响到党和政府事关全局的重大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与执行,影响到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影响到来自基层群众的声音能否得到正确及时的反馈,乃至最终影响到党和人民舆论宣传阵地的巩固。所以,作为一名党报记者,应该把这一问题提升到政治的高度来认识,对此问题的理解不能过于简单化。  相似文献   

11.
延安《解放日报》改版前,报社的编辑记者、甚至地方党报的编辑记者都认为作为党报的《解放日报》就应该是那个样子;但随着整风运动的深入和来自中央的批评意见,使得党报记者编辑开始探索如何成为完全党报的具体途径和做法,经过一次次的探索,党报从上到下的思想都发生了彻底的变化,党报报道内容与倾向越来越明确,一些做法被当作模式继承下来,党报终于被重新塑造了。  相似文献   

12.
媒介新论     
《中国地市报人》2006,(9):31-31
党报影响力的有效到达 《解放日报》总编辑裘新在2006年第4期《中国记者》发表《影响力有效到达与党报的科学发展》一文说,党报影响力的有效到达,体现为有效发行、有效吸引、有效影响等环节。  相似文献   

13.
具有强烈的大局意识、用良好的大局观指导日常的新闻采访写作,是对党报记者的基本要求;培养和锤炼自己的大局观,也是多数党报记者都很重视的基本功。作为派驻在省辖市记者站、长期远离本部工作的省级党报驻站记者,工作范围处于全省的一个局部,工作性质又要求把自己所在城市的工作放在全省的大局中来观察思考,存在从“窗口”看全局的挑战,  相似文献   

14.
霍峰 《青年记者》2012,(21):43-44
新闻监督既是党报的一项重要职能,也是党报增强权威性、扩大影响力的一条重要途径.青岛日报充分发挥青年记者朝气蓬勃、体力充沛、急公好义、理性思辨能力强等优点,从前年起在一版等重要版面开辟了一个青年记者主导实施的大型深度调查类新闻栏目《党报青年记者调查》.  相似文献   

15.
张征 《新闻前哨》2010,(9):24-24
在现在的市场上,党报成为一个系统,都市报也成为一个系统。党报的记者和都市报的记者差别都非常大,操作的方法差别也比较大。翻开楚天都市报,我发现了和原来想象都市报不太一样的报纸,又不是党报,又不是都市报。  相似文献   

16.
关于新闻一般规律与党报特殊规律的争论,是学术界一个常辩常新的话题。我们知道,理论能够指导实践,同时它也必须来源于实践。因此,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决不能是一场脱离新闻实践活动的空空清谈。深入新闻实践活动、紧紧围绕新闻活动的实践主体,尤其是处于始发地位的实践主体——记者”来分析新闻一般规律与党报特殊规律,不仅完全有必要,而且能使这一问题在新的角度观照下得到新的理解。一、记者角色定位对于新闻一般规律与党报特殊规律的争论,焦点主要集中在后者:党报特殊规律是否存在?这种提法是否科学?它与新闻一般规律有什么样的…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多次强调,党的新闻工作一定要增强大局意识。江泽民总书记在1996年视察人民日报社时就明确指出:“报社的同志要有大局意识。全局观念。”大局意识是对一个新闻工作者的基本素质要求。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环境,面对国内不断发展变化的政治、经济、社会形势,面对改革开放中各种观念、思潮的冲击,党报如何准确地宣传好党的主张,反映人民群众的愿望,让人民群众满意,这是对党报的严峻考验,归根到底,也是对党报记者大局意识的考验。 党报记者的大局意识,主要体现在三个层次上。 一、在坚持正面宣传中,牢…  相似文献   

18.
党报记者是新闻工作中的特殊群体,是维系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桥梁、纽带上的螺丝钉。党报记者是党的新闻工作者(如果又是共产党员的话则具双重身份),一言一行不仅代表个人形象,而且传播着党的政策和群众的心声,既要为个人树形象,更要为党旗添光彩。新闻贵在真实、准确,慎在过与不及,所以党报记者采写新闻要求规范、真实、准确、简明,既不得言过其实,也不得言有不及。不真实、不准确就失去了新闻的生命力;过与不及则起不到应有的宣传效果。这好比是一颗螺丝钉,拧得紧了容易折,拧得松了不顶用,只有拧得恰到好处,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刘宏奇 《传媒观察》2005,(12):29-31
新闻传媒受到新闻规律与市场规律的双重制约,而作为一级党报,理所应当地要承担许多宣传的职能。报道地方“得意之作”,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地方成就报道就是一项“规定动作”。这是党报受到地方党委、政府密切关注的优势,是党报唱响主旋律的一出重头戏。然而,我们也不难发现,这类报道往往工作性强,地域性强,时效性差,贴近性差。写者有心、读者无意,有时甚至被宣传的地方也不叫好。这也是广大地方通讯员和驻地记者最挠头的难题。  相似文献   

20.
位置与目光     
位置与目光承才林业内人士习惯把新闻单位分成若干级,诸如中央级、省级、地市级、县市级。就党报系列来说,县市级党报的位置处于最基层,而供职于县市级的记者也就是最基层的记者了。基层记者所处位置低,其目光所及也就有了局限。基层记者有其难处。这是实情。因此,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