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新闻最大的特点是“新”。如何使新闻内容新鲜,形式新颖、角度新奇、语言清新活泼,不仅是新闻服从和服务于两个文明建设的需要,而且是广大读者和观众对新闻的要求。所以,在新闻工作中刻意创新,是新闻工作者不断追求的目标。要创新就要有广博扎实的知识功底和丰富的生活积累。新闻工作者要使自己的作品吸弓队感动人.就要有一定的特点。同一题材,在不同记者的笔下,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这个特点就是记者在写作过程中的个人“创新”。提到突破和创新,不少人都深切的体会到最困难的是突破自己、突破个人占有知识的局限和社会生活实践的局…  相似文献   

2.
前不久,笔者学驾车,教练三番五次地讲,学车要做到胆大心细,细心可以避免肇事,大胆尝试车技才会有进步。触类旁通,把这个简单的道理用在新闻采写中可以说明一个问题,大胆尝试是新闻创新的基础,不尝试创新,新闻业务就会像永远行驶在一档上的车,提不起速度。我们许多通讯员聚在一起探讨新闻业务时,提得最多的是创新问题,最头疼的也是这个问题。有关新闻创新的理论文章看了不少,在交流中探讨出的经验不少,拍着胸脯捏紧拳头表态或暗下决心一定要在创新上下功夫的也不少,可在实际工作中,却很难看到“新”的影子。为什么有了创新的…  相似文献   

3.
一、为什么要提出“思辨性新闻”?关于新闻的定义,目前有上百种。在我还没有从新闻教科书上看到“思辨性新闻”这个条目,自己也还没有对“思辨性新闻”进行过周密论证和定义的时候,我便悄悄地为自己立下了一个追求———多写一些思辨性新闻。不管别人怎么看,这些年来我在新闻追求中要说有些什么风格和个性的话,主要就是得益于“思辨性新闻”这个观念和思路的确立。《既打“抗菌素”又打“葡萄糖”》、《保卫21世纪的中国》、《坚决克服“光荣的缺点”》、《群众盼改革领导莫犹豫》、《八名志愿兵为何临阵息鼓?》、《正气是这样树起…  相似文献   

4.
要闻版是一张报纸的“门面”。这个“门面”的好差,直接关系到读者的阅读兴趣。如果读者对要闻版没有阅读兴趣,就会影响到党报的权威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就不可能得到有效的宣传和贯彻。因此,办好地市党报,首先要办好要闻版;地市党报要创新,要闻版首先要创新一、打破常规,选准“头条”。党报的指导性和权威性主要体现在要闻版。但是,长期以来,不少读者对阅读要闻版缺少兴趣,原因何在?不久前,金华日报的一项读者调查问卷表明,80%以上的读者对要闻版上的时政新闻是感兴趣的,他们所厌烦的是要闻版上会议新闻多、一般活动…  相似文献   

5.
"政治家办报"的当代解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57年6月。毛泽东指出新闻舆论宣传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他说,写文章尤其是社论,一定要从政治上总揽全局,紧密结合政治形势,这叫做政治家办报。这是毛泽东对政治家办报的首次阐述。1959年6月,毛泽东对吴冷西谈话时。强调了“搞新闻工作.要政治家办报”思想的重要性。他说.“新闻工作.要看是政治家办.还是书生办。有些人是书生,最大的缺点是多谋寡断。刘备、孙权、袁绍都有这个缺点,曹操就多谋善断”,“要反对多端寡要.没有要点。言不及义,要一下子看到问题所在。”  相似文献   

6.
“新闻策划”剖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几年来,随着“策划”理念与行为在企业经营、广告宣传、公关活动等领域的广泛运用,新闻出版界也及时探索“报道策划”、“编辑策划”、“出版策划”等运作问题,“新闻策划”概念也就应运而生。但是,这个应运而生的概念却不那么幸运,流行伊始,就引起了争论。赞成者说:“新闻策划”是“报纸的新的生长点”,“有新闻就会有新闻策划”,“有新闻竞争就会有新闻策划”;反对者说;“新闻根本就不能策划,凡是策划出来的也不能称之为新闻”,“策划性新闻只不过是披着新闻的外衣的广告和宣传”。因此,科学地认识“新闻策划”这个概念及其反映的现实内容,就是探索新闻传播领域中策划问题必须首先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书业人语     
要改革就有可能“阵痛”,所以我们提出要“稳妥”;不改革就等死,所以我们强调要“突破”。这是一对很难把控的矛盾,而现实工作中又必须面对它,无法回避,也不容回避。我们如何去处理这对矛盾呢?改革开放是一个历史过程,具体到一个单位也是一样,尽管过程会短些。我是这样看的,改革是过程,从这个角度出发,要稳妥推进;改革的过程是有阶段的,在每个阶段是应有阶段性目标的,实现这些目标是要有突破的。没有阶段的突破就没有过程真正意义上的推进。阶段性突破是积跬步,不积跬步何以致千里?!书业人语$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董事长@谭跃…  相似文献   

8.
新闻报道宏观策划最重要的是要有创新,没有创新,还只是停留在一种常规的、平庸的报道上,就谈不上新闻策划。创新是新闻策划的灵魂,而且要体现在每一个环节上。新闻报道宏观策划如何创新是摆在地市党报目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认为,地市党报新闻报道宏观策划的创新要遵循新闻规律和宣传规律,按照“三贴近”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现在经济生活繁荣了,人们的交往多了,经济利益多了,人们交往中的纽带多了,发生纠纷的机会就多了。人的行为就需要规矩,需要法律。新闻也是一种社会行为,也要有规矩。规矩的结果是大家都按一个公平的准则来作。新闻的对象是社会生活,当面临着法律调整的问题。除了本身和法律相通的“真实”原则之外,另一个相通的原则,是我们过去没有搭起来的“公开”原则。新闻要反映社会生活,必须秉持公平。在目前的新闻界经常会遇到两类问题。一是当公众关心的事情在新闻上发生问题,不能报的时候,一句话,要有纪律性。但我们还经常发现,与新闻…  相似文献   

10.
张永红 《新闻导刊》2006,(6):33-34,32
随着新闻写作形式的不断创新.有一种新闻不时出现在各类新闻媒体上。尽管它也是以目击形式出现的.但它选择的不是已发生了的新闻事实,而是尚未发生的.即“某某事情没有发生”。从没有发生的“新闻事实”本身理解.它没有发生似乎并不构成新闻:但如果将“某某事情没有发生”作为新闻事实.它又确确实实是已经发生了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它仍是新闻写作的一种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1.
何光珽 《新闻界》2001,(5):8-10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这是江泽民总书记站在世纪之交的历史高度,向我们发出的号召。创新是时代的要求。它是对既往的继承,更是对既往的突破。没有继承,无从突破;没有突破,无所谓创新。创新,不是对原有事物的修修补补,而是在旧事物的基础上发生质变,实现脱胎换骨的变化。江总书记说:“创新,包括理论创新、科技创新和其他创新。”站在时代潮头的新闻工作,肩负着正确舆论引导社会的使命,因此,新闻创新的任务尤为迫切,却又十分艰巨。新闻创新是一个很大的题目…  相似文献   

12.
采编新闻,不但要学会“抢”,而且要学会“压”。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就要求新闻工作不但要在时间上善于“抢”新闻,以增强时效性;而且要在时机上善于“压”新闻,以增强指导性。只有在最适当的时机发稿,才能体现最大的新闻价值,取得最佳的宣传效果。因此,有时新闻“压”反而能“升值”。“压”得合适、巧妙,可以一“压”值千“金”。关键要看新闻采编人员有没有预见性和善于不善于利用时机。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就是要不断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新闻实践犹如奔腾不息的长河,不是处于静态,而是处于动态,处于政治的漩涡和激流之中。新闻实践永远没有止境,新闻创新也就永远没有止境。正如歌德所说:“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常青”。新闻实践需要创新,就要不断突破思维定势的束缚,冲决传统新闻模式的羁绊,才能永葆蓬勃的生机和活力,如果因循守旧、墨守陈规、胶柱鼓瑟,鲜活的新闻实践就会变成死水微澜,毫无生机。所谓新闻创新…  相似文献   

14.
9月24日,在延安举行的全国地市报学术研讨会上,全国记协国内部主任阮观荣同志就目前新闻界兴趣的“现场短新闻”热,综合了各方面对此的研究情况,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一、“现场短新闻”的界定。“现场短新闻”这个提法过去没有,反映在新闻理论和新闻实践上都是一种创新。什么是“现场短新闻”,提出了许多见解,而比较一致的解释——“是深入新闻实践的现场,采写、制作的新闻价值高、现场感较强、短小精干的新闻”。二、“现场短新闻”的三要素。首先是新闻价值高。包括要有丰富的信息价值;正确的宣传价  相似文献   

15.
又到一年开学季,新一茬的新鲜学子进入大学,他们怀着青涩的憧憬进入大学,被“分装”到若干专业“流水线”中,其中,有相当比例的学子进入了一个名叫“新闻传播”的专业.新闻传播专业经过过去几十年的野蛮扩张之后,呈现出非理性繁荣.很多院校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以至于把新闻传播专业的门槛拉得出奇地低,让人感觉若没条件开其他什么专业,那就开新闻传播专业吧.这种低水平扩容的专业“大跃进”,严重稀释了饱受“新闻无学”之讥的新闻传播专业的水准.  相似文献   

16.
广播编辑能不能巧妙地运用编辑手段优化新闻节目,直接关系到广播新闻节目的精品生产。因此说,编辑工作是影响广播新闻节目质量的重要一环。随着人们欣赏水平和审美情趣的不断提高,从内容和形式上都对广播新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作为广播编辑要突破传统的思维方式,有意识地抛开头脑中以往思考类似的问题所形成的思维程序和模式,要警惕和排除它对寻求新的设想所可能产生的束缚作用。有没有创新精神,是“平庸”和“优秀”的分水岭。广播新闻编辑创新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7.
改进经济报道应从何处入手?有从报道思想上着眼的,有从报道形式上入手的,有从写作技巧上改进的。笔者认为,着力找到一个最佳的切入点。有助于牵住经济新闻的“牛鼻子”。何光先同志在论述十年来经济新闻写作的得失时曾说:“创新,是把新闻写活的关键,也是把经济新闻写活的关键。经济新闻创新,需要以把握经济报道的特点为前提,并注意事实本身的特征,勇于探索立体写作,讲究写作技巧,也就是说要有创新意识。才有可能获得成功。”这是很有见地的。如何创新,即要找到一个结合部,一个突破口,把经济新闻本身的特点和经济事实的具体特点结合起来,这个结合部和突破口就是经济新闻的切入点。如何寻找这个切入点?根据许多成功的经济报道的经验和笔者个人的体会,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去努力。  相似文献   

18.
我们已经站在新世纪、新千年的门槛上。展望21世纪,有识之士一致的看法是,知识经济——一个全新的经济形态和经济时代将会降临于人类社会。目前,知识经济初显端倪,正是“小荷已露尖尖角”。 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新闻工作也必须走创新的道路,这就是:新闻传播的内容要创新,新闻传播的方式要创新,新闻传播主体的素质要创新。  相似文献   

19.
高延清 《新闻传播》2009,(10):78-78
由于宣传教育在整个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中始终处于首要地位,其改革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思想是行为的先导”.当前人口与计划生育宣传教育的改革创新首先要从理念上进行创新。为此,笔者就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在理念创新方面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以求专家指教。  相似文献   

20.
在观念上来一个大的转变和突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以往适应计划经济模式的思维模式、采访途径、报道内容以至写作方法等都需要转轨,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对新闻手段的要求。比如,拿新闻价值来说,就有许多错位的现象。其一,视野狭窄,习惯于按“一地方二国内三国际”的思维方式取舍新闻,对本地区发生的即便是新闻价值不大的事件,也要在显要位置刊登,对海内外发生的新闻价值极大的事件,则放在极其次要的位置,甚至不登。在地方新闻中,有的报道没有跳出“单纯以生产为中心”的框框,新闻视角仍囿于车间,工厂或田头,没有把笔触伸向流通领域、消费领域,没有从市场这个“万花筒”去折射整个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这种新闻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