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苏哲子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兵器科学研究院研究员。1936年生于陕西省咸阳县,1959年毕业于北京工业学院(现北京理工大学),先后参加领导和主持研制了多项重型武器装备,其中两个装备参加了国庆35、50周年阅兵。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1项。1992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3年获兵器工业首届科技带头人,2004年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05年获兵器工业科技创新突出贡献一等奖。  相似文献   

2.
《科学中国人》2007,(1):F0004-F0004
苏哲子 中国工程院院士.1936年生于陕西小咸阳县,1959年毕业于北京工业学院(现北京理工大学),先后参加领导和主持研制了多项重型武器装备,其中两个装备参加了国庆35、50周年阅兵。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1项。1992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3年获兵器工业首届科技带头人.2004年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05年获兵器工业科技创新突出贡献一等奖。[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2002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授予中国工程院金怡濂院士最高科学技术奖,奖励263项科技成果,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24项,国家技术发明奖2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218项。我院获2002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27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4项。从总体上看,我院近年来获国家科技奖的比率呈上升趋势。特别是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蒋锡夔院士等完成的“物理有机化学前沿领域两个重要方向———有机分子簇集和自由基化学的研究”,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打…  相似文献   

4.
正金涌,1935年7月出生于北京,中国工程院院士,化学工程专家,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化工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院长。金涌于1959年毕业于苏联乌拉尔工业大学,同年进入天津大学化工系研究进修班学习,后分别在中国科技大学和清华大学任教。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16年获得第十一届光华工程科技奖工程奖。2017年获得清华大学突出贡献奖。先后获国家技术发明奖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项。  相似文献   

5.
在2001年新增选的中国工程院 院士中,清华大学1996届电机系博士 毕业生、41岁的海军工程大学教授马 伟明最引人注目,他是中国工程院历 史上最年轻的院士。作为舰艇电力系 统的学科带头人,马伟明先后获国家 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发明三等 奖2项,军队科技进步一、二等奖6项, 国家专利4项,为我军装备建设和电 力系统技术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 献。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4,19(2):104-110,157
200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分别授予中国科学院院士刘东生、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永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奖励254项科技成果,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19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18项),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9项(一等奖空缺),科技进步奖216项(特等奖1项,一等奖16项,二等奖199项),国际科技合作奖4人。我院刘东生院士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成为继吴文俊院士、黄昆院士之后我院第三位获此殊荣的科学家。此外,我院还获16项科技成果奖,其中自然科学奖6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科技进步奖二等奖9项。我院推荐的数学家丘成桐获国际科技合作奖。下…  相似文献   

7.
赵振业1937年生,河南原阳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博士生导师,航空部、北京市劳动模范。1961年考入西北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毕业后进入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从事航空超高强度钢专业研究。40多年来,应用基础理论研究有所建树,合金设计有所发明,应用技术研究有所创新。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发明三等奖等国家级成果奖5项,合金发明专利2项,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航空科学基金一等奖1项,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出版《合金钢设计》专著。  相似文献   

8.
正专家简介:贺克斌,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院长。国家环境保护大气复合污染来源与控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和"多介质复合污染与控制化学"创新群体带头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和"区域复合大气污染与控制"创新团队带头人。承担多项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以及省部级奖11项,获全国高等教育国家级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  相似文献   

9.
2012年度技术创新工作简述 昆明贵金属研究所(简称:贵研所)始建于1938年,是中国唯一专门从事贵金属多学科领域研究开发的知识创新、技术创新核心平台,被誉为中国的"铂族摇篮" 2012年,昆明贵金属研究所共组织申报各类科技项目43项,获准新立项项目18项(包括国家支撑计划子课题、国家863计划子课题、国家自然基金课题等),新增项目拨款1566万元(其中:获国家财政拨款815万元、省财政拨款281万、企业拨款470万元)与厦门大学孙兰荪院士团队合作共建院士科研工作站获省科技厅批准.  相似文献   

10.
陈赛娟,女,1951年5月出生浙江鄞州人.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终身教授.现任上海血液学研究所研究员、所长,医学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1975年毕业于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1981年获医学硕士学位,1989年获法国巴黎第七大学科学博士.  相似文献   

11.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2,17(2):154-156
王选、黄昆院士获 2 0 0 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于 2 0 0 2年 2月 1日在京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朱基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在大会上讲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宣读了《国务院关于 2 0 0 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胡锦涛主持了大会。会上 ,江泽民向荣获 2 0 0 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王选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黄昆颁发奖励证书和奖金。江泽民等  相似文献   

12.
关键词     
国家科学技术奖1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2012年度国家科技奖共授奖330个项目和7位科技专家,其中41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3项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74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3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22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87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郑哲  相似文献   

13.
简介     
陈 章  (1936.2.14-)。航空发动机专家。四川省成都市人。1957年毕业于北京航空学院。现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长期从事叶轮机研究,指导并参加了某压气机改型设计,提高了流量、压比和效率;提出一种新型装置,保证了发动机在整个飞行包线内稳定可靠工作,排除了空中熄火故障,获1999年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主持完成的“低速大尺寸压气机台及动态测量技术”,是研制核心压气机的主要设备,技术含量高,对提高我国设计研制水平有重要作用,获1993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在叶轮机三维理论与实践以及粘流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多项成果,部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发表的论文中有40篇次被美国索引刊物索引,1部专著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培养博士13名,博士后4名。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周济  (1946.8.26-)。机械设计及制造自动化专家。上海市人。1984年毕业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现任华中理工大学教授、校长,中国工程院教育委员会委员。提出并组织实施了符合国情的推广应用CAD、数控的技术路线;提出并实践了数控加工直接插补、单调性分析优化等算法理论;主持开发了自主版权的机械CAD、优化设计等系列软件产品,推广应用于1000多家企业;主持研制的华中I型数控系统,成为国产系统主要型号,广泛应用于机械、能源、航空等行业,创造了显著经济效益。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4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7项,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著作11本。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柳百成  (1933.2.11-)。铸造工艺与设备专家。上海市人。195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学学士学位。现任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在国内较早提出用计算机技术改造传统铸造行业,在开拓铸造过程宏观及微观模拟仿真新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完成的铸件充型凝固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1998年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完成的并行工程环境下铸造CAD/CAE研究,1998年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完成的商品化铸造工艺CAD及凝固过程模拟分析系统,1996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研究成果在40多个工厂推广应用。长期研究铸铁结晶凝固过程及石墨形态控制机理,为提高球墨铸铁性能及开发新型铸铁奠定了科学基础,1995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获2项发明专利。发表论文156篇,被EI收录34篇、SCI收录5篇。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土。 钟群鹏  (1934.10.28-)。机械装备失效分析预测和预防专家。浙江省上虞市人。1957年北京航空学院研究生毕业。现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和失效预防研究所教授、副所长。在材料韧脆转移数学模型和冷脆断裂机理控制、压力容器失效分析和弹塑性安全评估技术、宏微观断口物理数学模型和定量反推分析方法等方面取得重要研究成果;主持或参加500多例机械装备失效分析的预防项目,获得重大社会、军事和经济效益。主编2项压力容器评定国标,建立了新的评定指标体系。80年代创立我国第一个失效分析学术组织,90年代又创立中国科协工程联失效分析和预防中心。获国家和省部级奖9项,发明专利1项。发表论文100余篇,主编24部专著和教材。培养了40多名硕士和博士。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刘友梅  (1938.2.16-)。电力机车专家。江西省上饶市人。1961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现任株洲电力机车厂高速开发部高级工程师、主任。我国电力机车发展的奠基者之一。作为总体设计师,主持并实现了我国第一代电力机车的三次重大技术改进。主持了第二代、第三代电力机车的研制开发,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主持了韶山8型电力机车的研制,创造了240Km/h的“中国铁路第一速”,使我国铁路运输进入国际高速领域。主持第四代电力机车的研制,实现了我国铁路机车交流传动技术“零”的突破,获1997年铁道部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先后获“詹天佑科技成就奖”和“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杜善义  (1938.8.20-)。飞行器结构力学和复合材料专家。辽宁省大连市人。1964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现任哈尔滨工业大学复合材料研究所教授、所长,中国力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复合材料学会副理事长。解决了战略武器复合材料及结构设计中的若干关键技术;发展了战略武器和航天器用典型复合材料及结构的性能表征和安全评定等方面的理论体系与研究方法;将细观力学理论推广到复合材料领域,发展了随机夹杂理论;解决了某战术武器超高强钢薄壁壳体的低应力脆断问题;在国内率先研制了智能复合材料用于振动和复合材料工艺过程的监控系统。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发表论文150余篇,出版著作10部。培养博士生25名。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钊  (1940.2.3-)。地雷爆破专家。河北省无极县人。1964年毕业于西安工程兵工程学院。现任总装备部工程兵技术装备研究所高级工程师,专业技术少将,我军地爆专业领域的主要开拓者之一。主持、承担了多项重点型号装备的研制,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和显著的军事经济效益。负责研制成功多种型号防坦克地雷和快速机动布雷系统装备,成为我军工程兵的主要装备,为我军地爆工程装备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和地爆专业学科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获全国科学大会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荣立二等功l次。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土。 陈一坚  (1930.6.21-)。飞机设计专家。福建省福州市人。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现任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第603研究所研究员。长期从事飞机设计研究工作,主持参加了10多个型号飞机的设计和研制,为我军航空工业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作为某型号飞机总设计师,打破旧的设计规范体系,采用诸多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设备,使飞机达到国家要求的战术技术指标,并组织81个厂所成功地完成了研制任务,填补了我国此机型的空白,现已批量生产装备部队。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二等奖l项,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二等奖1项。主编出版的设计手册2套,译著3册。荣立一等功2次。部级劳动模范。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相似文献   

14.
院士档案李乐民中国工程院院士、博士生导师。1932年05月出生。1952年毕业于交通大学(上海)电机系电讯方向,毕业后留校任教。1956年经国家院系调整到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现电子科技大学)任教。1985年至1994年任信息系统研究所所长。1990年至1994年任宽带光纤传输与通信系统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1980年8月至1982年8月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分  相似文献   

15.
正建站单位:上虞颖泰精细化工建站院士:沈寅初、宋宝安建站时间:2013年10月省级站认定时间:2017年6月上虞颖泰精细化工有限公司院士专家工作站成立于2013年10月,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沈寅初院士、宋宝安院士。2017年6月被认定为浙江省院士专家工作站。工作站运行期间与院士团队联合攻关省部级项目4项、在国家核心期刊《农药》上发表论文1篇、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培养浙江省优秀教师1人,有5人学历、职称得到提升,引进了2  相似文献   

16.
楚戈  凌学江 《今日科苑》2012,(16):12-13
人物简介:彭先觉,核物理专家。1941年出生于湖南湘潭县。1964年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原子工程系毕业后分配至二机部九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理论部从事核武器的理论研究及设计工作。1999年起任院科技委主任,同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3年起兼任原国防科工委核试验专家组组长(两组长之一),2002年起兼任总装备部科技委兼职委员,核武器技术专业组组长。2007年10月被科技部聘为国家磁约束聚变专家委员会主任。现为博士生导师,中国核学会副理事长。曾获"科学大会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三项、二等奖二项、三等奖二项及部委级奖多项。1994年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1992年获"光华科技基金一等奖",1997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奖"。  相似文献   

17.
《科技创业月刊》2006,19(11):I0001
葛修润,1934年7月12日出生于上海市南汇县周浦镇,1952年7月以优异成绩考入清华大学水利系,1954年9月入前苏联敖德萨建筑工程学院学习,1959年以优异的成绩获苏联优秀毕业生证书,获苏联水利工程师称号。回国后分配到中南力学研究所(即现在的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工作至今。1988年获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并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现任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岩土力学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兼任上海交通大学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岩土力学与工程研究所所长。  相似文献   

18.
专家简介胡思得,核物理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1936年3月31日出生于浙江宁波。1956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物理系,同年9月分配到第二机械工业部第九研究院(现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历任研究室副主任、副所长、副院长等职,1994年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院长,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院士,1996年当选为四川省政协常委。曾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和部委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多项。1993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995年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主要著作有《原子弹设计理论》等。  相似文献   

19.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0,(2):121-121
本刊讯 由 5 2 4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评选出的 1 999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和世界十大科技进展 ,于 2 0 0 0年 1月 6日在北京揭晓。此次评选由中国科学院学部联合办公室、中国工程院学部工作部、《科学时报》社联合主办。中国十大科技进展 (按得票多少排序 ) :(1 )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一艘试验飞船飞行成功 ;(2 )储氢纳米碳管研究获重大进展 ;(3)我国科学家发现青藏高原上空存在“臭氧低谷”;(4)我国发现迄今世界最古老的脊椎动物化石 ;(5 )我国推定出夏商周三代纪年 ;(6 )我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获硕果 ;(7)上海医学遗传研究所成功…  相似文献   

20.
任雪芬 《科协论坛》2001,16(2):12-14
1997年12月5日,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所所长张高勇同志被中国工程院授予院士称号。这是山西省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人,也是我国目前日用化工领域唯一的工程院院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