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析微博中传媒侵权及其法律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音子 《新闻世界》2012,(4):179-180
微博语境碎片化且缺乏完善的监督机制,出现了媒体的官方微博侵权现象,而微博便捷的转发功能扩大了侵权的危害范围和程度,这对法律法规的跟进和应对提出了新要求。本文从案例入手,根据现有的法律法规,分析微博中传媒侵权的概念、危害、类型,试析微博中传媒侵权的管理。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微博、论坛等社会化媒体成为大众关注的热点。媒体也开始转载转发来自微博、论坛等社会化媒体的内容。本文实例分析媒体转载论坛、微博言论现状及造成的侵犯名誉权行为,并针对我国现行法律中关于转载微博、论坛言论新闻侵权的漏洞,对此类侵权行为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3.
微博侵权现象伴随微博的产生而产生,且对社会危害日益凸显.微博侵权的表现主要有著作权侵害、名誉权侵害、隐私权侵害、姓名权侵害、名称权侵害、商标专用权侵害等六种类型.微博侵权的特性一是其传播特点加大了侵权的危害;二是构成微博侵权的博文往往指向性更强且更直接;三是侵权主体具有广泛性并难以识别;四是侵权具有即时性等.文章提出了完善相关网络侵权法律、提升微博用户媒介素养、提高微博运营商管理水平等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4.
党颖 《中国出版》2015,(12):38-41
微博作为新媒体的典型代表,在经过了快速发展之后,已经明显加快了社会信息之间的流通。但是,当人们在享受着新媒体带来快捷、便利生活的时候,自身和他人的权利却因各种因素而受到侵害,这就是微博侵权。文章对导致微博侵权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并对微博侵权行为提出相应的法律监管对策:明确微博服务商的责任;及时履行审查义务;净化网络环境,健全管理机制;完善相关网络侵权法律,明确各方需承担的法律责任与义务。  相似文献   

5.
张锐坤 《东南传播》2021,(1):138-140
新媒体是指大众通过网络等媒介向外发布他们相关新闻的新型媒体传播方式。很多新媒体甚至取代了传统媒体在年轻人生活中的地位,可以一周不看新闻,但是一天看微博、刷微信总觉得少了什么。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其存在的一些民事法律风险也变得日益明显,如:微博上随便转发一些文章或图片被诉侵犯著作权的;所以,在通过新媒体盈利的同时,如何规避相关民事法律风险、不侵犯他人合法权益成为了重要的问题。本文从三个部分:新媒体民事侵权的概述、新媒体民事侵权法律风险的成因、新媒体民事侵权法律风险的预防入手,以民法的角度阐述新媒体活动中对于相关民事法律侵权的风险规避。  相似文献   

6.
微博侵权现象伴随微博而生,且社会危害日益凸显.微博侵权特征一是其传播特点加大了侵权的危害,二是构成微博侵权的博文往往指向性更强且更直接,三是侵权主体具有广泛性并难以识别,四是侵权具有即时性.其成因主要有“去罪化”心理、把关的滞后性、断章取义以及网络法规的不完善等.  相似文献   

7.
晋瑾 《传媒》2016,(14):79-80
新闻媒体是信息传播的主要载体。近年来,媒体侵权案件时有发生,而我国与之相关的法律规范却还不够完善,导致媒体侵权案件备受争议。本文对媒体侵权的特征、存在的法律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措施予以介绍,以避免媒体侵权案件的发生,维护媒体的权威性。  相似文献   

8.
李丽 《新闻世界》2009,(12):35-36
伴随传媒业的发展,近些年来,新闻侵权案件也呈现出多发态势。作者通过对众多新闻侵权案例的研究发现,新闻侵权案件中,涉及侵害他人名誉权、隐私权、肖像权,媒体败诉并承担民事责任的占多数。由此,文章列举了法制节目中最常见的三种侵权类型和法律性质,并提出媒体从业人员的法律自律问题。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目前舆论界对于媒体侵权立法的两种呼声,并分析了媒体侵权作为侵权主体在性质、法律保护和涉及利益等方面的特殊性,最后探讨了媒体侵权立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认为这完全符合侵权责任法的立法原则,且对于完善我国法律进程和加强媒体行业的规范化运作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媒体侵权”是大众传媒经常遇到的纠纷.目前,新闻视角的不断扩大和报道题材的深入挖掘,新闻报道已经延伸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之中,使“新闻侵权”或者“媒体侵权”这一问题不断发生.笔者就一则案例探讨新闻媒体的侵权问题,以及新闻采访权与公众知情权的关系,并对新闻侵权主体的如何确立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李润阳 《新闻世界》2014,(7):304-305
微博作为一种新型的信息沟通平台,在改变人们生活同时,也提出了网络著作权保护的新问题。目前在司法保护存在诸多弊端的情况下,微博平台有责任为微博提供著作权保护。新浪微博运营商采取了若干主动保护微博著作权的措施,包括事前侵权防御和事后侵权处理,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保护范围有限、保护方式机械、保护效率不高等缺陷。  相似文献   

12.
陈芳 《出版广角》2016,(21):58-60
司法实践中,无论是对微博客体的判断,还是对微博主体的判断,都具有特殊性.侵犯微博版权的表现复杂多样,维权存在较多障碍,因此,可采取建立微博侵权的认定要件、适用举证责任倒置制度、制定针对性的侵权赔偿标准、明确微博平台的法律责任、构筑便捷高效的维权机制等措施加强对微博版权的司法保护.  相似文献   

13.
费蓉 《今传媒》2012,(12):24-27
无"微"不至,无"博"不欢。这句话形象地概述了近几年微博在国内的风生水起。随着微博这一新兴网络媒体的流行,微博版权问题也被公众提上了议事日程。在我国著作权法即将进行第三次修订的背景下,本文首先对"微作品"进行界定,然后从个人之间、平台之间、新旧媒体之间的盗用和"僵尸粉"的克隆四种行为来诠释"微侵权"的形式,最后从政府、平台和受众三个维度浅析"微保护"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然而仅仅做到真实,就能防范新闻侵权吗? 当然不是。随着公民权利意识的不断增强,媒体进行的真实报道导致的侵权纠纷越来越多,媒体被推向被告席的新闻侵权案例逐年快速增加,媒体侵权败诉屡见不鲜。作为新闻工作者,要防止踏人新闻侵权雷区,必须远离六类容易被忽视的新闻侵权,始终在法律授权的范围内进行采编工作。  相似文献   

15.
刘海燕 《大观周刊》2011,(30):209-209
新闻侵权在当今信息社会中屡见不鲜,而调查结果表明,在新闻侵权纠纷中,公众媒体胜诉者不过十之一二.对于公众媒体而言,知晓侵权类型并掌握规避侵权纠纷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舆论监督作为媒体的基本职能之一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但与此同时.相伴而生的新闻侵权问题也呈现出“三多”趋势,令涉案的媒体和新闻从业人员进退维谷,不胜其扰:即新闻侵权现象“多”、官司“多”和败诉“多”。  相似文献   

17.
唐玉春  宋显仁 《今传媒》2010,(12):39-42
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公民和法人日益重视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通过提起民事诉讼保护自己的名誉权;我国法律制度的逐渐完善,又使得人们有依据对名誉权案件提起诉讼。而新闻媒体在报道中,如果把握不当,就容易造成侵权,因而,新闻媒体常常容易成为名誉侵权案件的被告。媒体侵权有何特点,媒体应当怎样加以防范,这是媒体应引起重视的问题。本文就此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8.
陈力丹  董晨宇 《当代传播》2011,(2):10-13,16
2010年我国新闻传播界的新鲜话题频出,有关新媒体的讨论是这年学界突出的热点话题,诸如微博、物联网、网络水军和《侵权责任法》中关于网络侵权的规定等。同时,新闻改革话题也随着新闻出版改革、三网融合的政策性推动而受到关注。年内,关于新闻职业道德、典型报道的生产、公共事件的媒体角色等,也引发了一些讨论。本文对2010年九方面的新鲜话题进行回顾,并大致勾勒出一年来我国新闻传播理念的新收获。  相似文献   

19.
所谓新闻侵权,是新闻机构或者个人利用新闻作品,损害他人人格权的行为,并主要集中在名誉权和隐私权的侵害上. 近年来,新闻监督中的新闻侵权问题已经成了一个令世人关注的社会问题.说其令人关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新闻侵权的现象增多,二是新闻侵权官司增多,三是新闻侵权案件中媒体败诉居多.  相似文献   

20.
谢玉盛 《视听界》2006,(2):92-93
据不完全统计,近十年来,全国的媒体侵权案件数量已达5000多起,而且还在逐年上升;在这些侵权案件中,记者或媒体的败诉率达70%以上。这是一组令人警醒的数字。新闻媒体如何在发挥舆论监督作用的过程中避免新闻侵权呢?笔者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这一问题逐一探讨。“内容”侵权舆论监督如果失去了真实性,也就失去了权威性。在舆论监督中,新闻报道一定要公正、客观、真实、准确,要用无可辩驳、无可非议的事实来说话。然而,从已发生的新闻侵权案件看,绝大多数案件都是由于虚假的新闻报道引发的。虚假的新闻分两种情况:一是主观上的故意,是作者为了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