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周金科 《收藏》2013,(1):96-96
钱币界对于“两柱五铢”钱的归属有多种说法,或说源自南朝萧梁;或说为其后的陈朝铸行;或认为应归于出土量较多的蜀地。对此,笔者谈一些看法。《隋书·食货志》:“武帝乃铸钱,肉好周廓,文日五铢,重如其文。而又别铸,除其内廓,谓之女钱,二品并行。”语中的“肉好周廓”是说钱身和穿孔的周围都有廓。据此。“肉好周廓”的五铢钱当始铸于南...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古钱币中,以衡制单位定名的五铢钱,由于设计合理,轻重适中,开创了一个长达730余年的流通记录。在漫长的五铢时期,五铢花穿钱是一朵久盛不衰的奇葩。笔者专题收藏花穿钱10余年,藏品数百枚。这里,选其一组较有代表性的五铢花穿钱与泉友共同赏评。  相似文献   

3.
秦洁 《收藏》2008,(9):110-112
西汉末年,外成王莽篡汉自立,改国号为“新”。王莽在位期间共进行了五次货币改革,这位“改革家”改革速度之快,实施态度之严肃彻底,令人叹为观止。其第一次币制改革在即位前的居摄二年(公元7年),王莽改变汉制,于五铢钱外更铸大钱,文日“大泉五十”,一当五铢钱五十枚,又铸“契刀五百”.一当五铢钱五百枚,错刀“一刀平五千”,一当五铢钱五千枚。几四品并行。  相似文献   

4.
王泰初 《收藏》2007,(6):149-149
北魏所铸“太和五铢”钱文中之“太”字,与我名字中的“泰”同音,故早年就将其钱列为寻觅目标之一。然北魏“太和五铢”钱难觅之程度在陕西不亚于王莽泉布。偶有泉友从旧都洛阳来陕,所携“太和五铢”钱由于真伪难辨,未敢贸然购藏。  相似文献   

5.
王泰初 《收藏》2010,(8):130-131
钱币收藏研究界历来对小五铢的断代、定性存有较大分歧,谱录的说法亦不一而论。民国时期出版发行的《古钱大辞典》将小五铢定为王莽钱,定价“五角”;《历代古钱图说》将小五铢列入六朝陈文帝“鸡目五铢”条下,并称:“按此钱初铸极精小,即旧谱误为沈郎钱,近人属之王莽者是也。”近年出版的《中国钱币大辞典·秦汉编》则将小五铢定性为“冥钱”。  相似文献   

6.
陈康 《集邮博览》2003,(1):52-53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繁荣昌盛的时期,同样唐代的钱币在中国货币史上也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这是因为唐高祖在武德四年(621年)废止实行了700余年的五铢钱制,开始铸行“开元通宝”,“开元”意为开新朝之元,开新币之元。“通宝”意为通行宝货,旧谱家亦将其释为“开通元宝”。通宝体系的钱币更新了五铢体系,一直沿用到废止方孔钱的使用,共实行了1300余年,以大钱为1两,革新了秦汉以来以廿四铢为1两的旧制,这是一项伟大的改革。  相似文献   

7.
陈联廷 《收藏界》2011,(6):83-83
汉代的五铢钱,吸取了秦半两形制的特点,以量命钱,钱重五铢。五铢钱的正、背面有凸显的外廓,形制上的先进性,成为我国货币史上寿命最长的货币。东汉以后,苦于长久战乱,经济凋敝,统治阶级实行了一种"放民铸钱"的政策,为其自身的需要,铸币权"时放时收,向无定见",其结果造成私铸泛滥,"榆荚"猖獗。  相似文献   

8.
吴秉珍 《收藏界》2010,(8):71-71
笔者曾在2009年第7期《收藏界》上介绍过一枚少见的三星“五铢”钱,是钱正面穿下自左至右,由大而小斜排三星。近日笔者再得三星“五铢”两品,与前所介绍各有千秋,相较研审,饶有情趣。现刊于下,供赏之。  相似文献   

9.
张庆明 《收藏》2001,(10):58-58
笔者最近收集到“五子”、“五金”两枚古钱,经本地几位同好共同研究,认为该二枚钱系真钱无疑,属五铢异品钱,现附上照片,供泉友们共同欣赏,并对两枚古钱分别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马树启 《收藏》2006,(9):88-88
2000年3月的一天,我的朋友在郑州古玩市场收集到一枚罕见的朱雀白虎纹“大泉”钱,正面上方篆书“大”字,下方篆书“泉”字,“泉”字向右横倒书写,左右两边分别是高浮雕“白虎”“朱雀”图案,背平素无廊,内穿特大。  相似文献   

11.
戎畋松 《收藏》2014,(9):92-93
东汉末年,战乱不已,社会经济遭受严重破坏,商品交易留滞不前。是时盗铸、私铸盛行,尤其是剪凿钱开始大量出现,从而派生出所谓的“剪边钱”和“挺环钱”。也就是将一枚完整的五铢钱沿文字中分周边凿开,使圆钱部分的文字只剩一半,谓之“剪边钱”或“对文钱”;而另一半文字则留在圆圈上,被称之为“挺环钱”,这样就可以把一枚钱分而为二。  相似文献   

12.
“大泉五十”铸行时间虽然仅有13年,但其却是王莽新朝通行货币中流通时间最长、铸量最大的货币。“大泉五十”看似型制单一,但其版别多,内涵丰富,近年不断有新品种面世,尤其是背有纹饰、吉语及动物图案的版别发现极多。“大泉五十”品种从币值形态分有二大类四种。官铸的“大泉五十”钱径约28  相似文献   

13.
魏咏柏 《收藏界》2013,(3):87-87
几年前,我到湘西龙山县里耶镇参观。晚上在古街闲逛时,看到路边一家刺绣店还没打烊,打算进去欣赏—下苗家刺绣。后来无意中在柜台上一个纸盒里看到了十多枚古钱,大多是乾隆、光绪年间的常见古钱,不过还是有一枚引起了我的注意。此钱“直百五铢”篆书顺读,“五铢”二字略为瘦长而与汉“五铢”字样近似,“直百”二字宽矮,面、背有内外廓,背“为”。  相似文献   

14.
陈桥 《收藏》2016,(11):48-48
直百五铢背“为”钱(见图),广穿厚肉,上下右左顺读,面背皆有内郭。正面钱文“五铢”二字略显瘦长,“直百”二字则稍宽肥;钱背所镌“为”字在穿口左侧。据说钱文为诸葛亮所书。是钱为青铜质地,直径28毫米,重7.8克。整个钱体布满硬锈,是典型的出土之物。  相似文献   

15.
王建国 《收藏界》2011,(8):75-76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空前强盛的王朝,素有大唐盛世之美誉。唐朝初年继续使用隋"五铢"和其他杂钱,武德四年(621年)七月,唐高祖李渊废掉了"五铢"和其他杂钱,鼓铸和流通"开元通宝"。  相似文献   

16.
对文五铢,又称作"对文钱",是指一个钱被剪凿成两个钱的对品。其中心部分称"对文钱",其剩余的外缘部分称为"綎环钱"。对文"五铢"花穿钱(如图1),是这种剪凿后的中心部分。钱之所余外部,周郭细薄如綎,内作大圆穿,形如环,曰"綎环钱"(如图2)。  相似文献   

17.
王泰初 《收藏界》2013,(10):73-76
据《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上林负责铸造钱币的"钟官"、"技巧"、"六厩"三官,史称"上林三宫",自汉武帝元狩五年(前118年)开始铸"五铢"钱,至汉平帝元始年终,在123年里共铸造"280亿万"(数据出自《汉书》)枚"五铢"钱。根据现有在西安西汉上林铸钱遗址发现的西汉"五铢"钱范资料,  相似文献   

18.
陈恭悦 《收藏界》2010,(1):74-74
“常平五铢”为北齐文宣帝天保四年(553年)铸造的钱。 “常平”者,喻其常年流通不匮也。提起“常平”两字,还得说一段故事: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宣帝时,关内侯耿寿昌令边郡皆筑粮仓,谷贱时增价而籴,谷贵时减价而粜,民以为便,取名“常平仓”。《北史·齐本记》(天保四年春正月)“乙丑,铸新钱,  相似文献   

19.
据《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自孝武元狩五年三官铸五铢钱,至平帝元始中,成钱二百八十亿万余云”。史料及考古发掘报告均反映出西汉上林三官五铢钱的铸造量很大,后世存量较多,且铸工精整、形制划一。这也使得在当今五铢钱的收藏中,西汉三官五铢钱属于比较容易觅集的普通品种,当然其中也不乏珍稀品;更为重要的是,西汉五铢钱形制中蕴藏了很多待解之谜,尽管西汉五铢钱的形制比较统一,但各时期五铢钱文字形态又各具时代特征,如此种种,令不少泉友迷恋其中。  相似文献   

20.
《收藏》2016,(21)
正直百五铢背"为"钱(见图),广穿厚肉,上下右左顺读,面背皆有内郭。正面钱文"五铢"二字略显瘦长,"直百"二字则稍宽肥;钱背所镌"为"字在穿口左侧。据说钱文为诸葛亮所书。是钱为青铜质地,直径28毫米,重7.8克。整个钱体布满硬锈,是典型的出土之物。钱币学界将直百五铢背"为"钱称为"犍为五铢",因其铸地在四川犍为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