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7 毫秒
1.
随着社会发展,志愿服务为社会创造了不可估量的效益与价值,志愿服务活动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与称誉.中国和西方的志愿服务的起源有着类似之处,但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的不同.从多种不同的新视角比较中西方志愿服务,可以深刻认识我国和西方志愿服务发展的差距.  相似文献   

2.
文化总是一定社会现实的反映。志愿服务源于西方的慈善思想,并在近代美国和欧洲迅速发展,形成了以“公正、包容、责任”为核心的志愿文化。在中国,由于经济、文化的差异,志愿文化的内涵发展为“公正、和谐、责任”。志愿文化是志愿服务的灵魂和价值基础,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引导人们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需要从伦理道德、社会功能、文化自觉三个方面来构建我国的志愿文化。  相似文献   

3.
志愿文化意味着个体对于他人、对于志愿组织、对于社会的一种责任的担当,一种坚定的、与权利和义务相当的承诺,一种自觉的公民精神。自在的志愿文化与自觉的志愿文化对于志愿文化的发展具有不同的作用。志愿文化的发展要以自在的志愿文化为基础;自在的志愿文化有待于发展到自觉的志愿文化。以理性的认识、自省和反思精神为特点的自觉的志愿文化的发展能够促进志愿文化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当今社会,资本技术时代已被创意时代侵蚀,创意文化产业已成为中国文化繁荣的新方向。志愿文化作为创意中国的新文化,它掀开了中国文化发展的新篇章,让志愿文化成为一种时尚是当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和社会进步的标志。通过对志愿文化的内涵和特征、发展现状,以及兼具指引价值、整合文化、创新方法等三大价值功能研究,结合志愿者和志愿精神可以深刻了解当代志愿文化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伴随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转型及体制转轨,公民关注和参与志愿服务成为历史的必然.中外传统历史文化中的友爱思想是推进及发展当代社会志愿服务事业的文化源流.友爱是志愿服务的实然意涵.当代社会的志愿服务作为责任公民关爱弱势群体以及推进社会公益事业的情感与行为表达,赋予友爱思想以新的时代内涵与特质.志愿服务的伦理维度就在于以型塑社会共同体成员公民气质为基础,建构涵盖陌生社会个体之间的友爱人伦关系.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新冠肺炎疫情突发及应对中,志愿服务发挥了重要作用。透过新冠肺炎疫情审视我国志愿服务的发展及文化积淀,可以发现我国志愿文化具有民族精神基因传承、实践基础推进和全新时代发展机遇等生长性特征。同时,受疫情激发的志愿文化,在理念影响、媒介创新及发展规范等方面生长力表现突出。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转型期,探索疫情后我国志愿文化生长路径,是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和选择。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志愿服务已经进入规范化和理性化的发展阶段,外部环境的推动和内部改革的演变,已将中国的青年志愿服务组织引入国际化、专业化和多元化的发展道路。相较于西方青年志愿服务组织的现状与特点,我国的青年志愿服务组织在内容形式、政策制度、人员管理和运行模式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经过比较研究,我们应为青年志愿服务的发展提供更宽松的社会环境,加强各领域的资源融合,推广企业化的管理模式,拓宽国际化的发展思路,探寻适合我国国情、符合组织发展与受众需求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8.
<正>从历史的角度考量,现代意义上的志愿服务亦发端于国外,经由长期的发展积淀,逐渐形成了带有自身地域特色的多种模式。相较而言,国外大学生志愿服务多隐含于志愿服务整体之中,很难对其进行单独的论述与剖析。应该说,无论是以美、英为代表的西方国家,还是在以日、新加坡为代表的东方国家,都在自身的政治、经济与社会文化背景下建立了带有独特文化烙印的志愿服务体系。无论在哪个国家或地区,志愿服务均有着呈现出共性特征的表现,志愿服务这种介乎于"国家主义和个人主义之间的中介媒质"在社会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重要性的不断提升是现代性在当代社会中  相似文献   

9.
志愿服务20年——中国志愿服务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志愿服务正式引入中国已经近20年,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领域。通过从中国志愿服务学术论文的统计分析、志愿服务的国外状况及比较研究、志愿服务实证和案例研究、志愿服务动机与管理研究等不同角度对我国志愿服务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总结,指出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指导思想,同样也是中国志愿服务发展的指导思想。要使我国的志愿服务有比西方国家更广阔的群众基础,能与社会主义制度和主流价值观保持一致,就必须建立中国志愿服务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基础,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志愿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0.
比较视角下的大学生志愿服务:制度化与专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志愿服务在弘扬人类道德文化、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我国志愿服务事业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和困境。国内外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发展历程、基本特征及招募、培训、评价和保障机制的比较显示,建立和健全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需要积极培育大学生志愿文化,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相关制度,提升大学生志愿服务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并尽快为大学生志愿服务立法。  相似文献   

11.
琚崇皓 《文教资料》2013,(12):90-91
多年来,中国和美国都大力支持国家志愿服务的发展,在来自国家和社会等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下,志愿服务均取得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但与志愿服务发展较早的欧美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的志愿事业起步较晚,不够成熟。本文旨在通过社会认知、立法、政府投入力度、资金和社会保障等方面中美双方的对比,提出可供中国志愿服务发展借鉴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金巧美 《孩子天地》2016,(9):283-284
随着知识社会的到来,人们对社会文化越来越来重视,文化志愿服务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和肯定。文化志愿服务在提高市民素质、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进步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我国文化志愿服务的队伍不断的壮大,在对志愿者队伍进行管理的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也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13.
志愿文化作为一项先进的社会文化,在价值引导、精神激励、道德培养、能力提升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志愿文化提倡相互关爱的人际关系,强调人与社会、自然和谐共处,医学人文精神以病人为本,强调一切从人性出发,强调在医疗过程中对人的关心、关怀和尊重,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通过志愿文化的社会整合功能,开拓新的文化认同空间,对医学生的人文精神培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志愿服务实践,从人文精神角度来探究志愿文化发展,并提出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4.
我国志愿服务组织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得到迅速发展。随着志愿者队伍的壮大,志愿服务组织作用凸显,其中在社会中影响力最大、最为活跃的是社区志愿服务组织、青年志愿服务组织、中国红十字志愿服务组织和中华巾帼志愿者组织。以这些为代表的志愿服务组织极大地弥补了政府职能的不足、促进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志愿精神随着志愿服务组织的发展不断得到弘扬,志愿服务组织为公众志愿精神的培育提供了载体。  相似文献   

15.
中外志愿服务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比较中外志愿服务在活动宗旨、组织管理、公民参与度和经费渠道等方面的差异,分析了影响我国志愿服务发展的"掣肘"因素,并提出发展我国志愿服务的几点建议,主要有志愿服务要与公民社会培育相结合,突破现阶段简单的社会救助意义,而将其提升到调整整个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高度;充分挖掘、发挥志愿者组织作为第三域广泛参与社会生活的作用,使志愿服务全民化、日常化;志愿服务的管理应与政府组织剥离,而交由非政府组织管理实施,并随着非政府组织广泛深入的发展而实现其巨大的社会支持功能;志愿服务应改传统的义务服务为非营利服务,以确保志愿服务工作的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16.
国外志愿服务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志愿服务正式引入中国已经近20年,被视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领域。从志愿组织的缘起、发展以及与社会生活关系,志愿组织与民主、政治关系,志愿服务的经济研究等不同角度对国外的志愿服务研究文献进行归纳总结、分析研究,必将促使具有中国特色的志愿服务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17.
公共服务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核心理念,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发展现代化社会的必然选择。公共服务理论视域下,从价值、制度角度对大学生志愿服务文化建设问题进行分析,寻找切合大学生志愿服务文化发展实际的前进道路,是推进当代大学生志愿服务文化建设的必然途径。  相似文献   

18.
志愿服务是当今社会文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是公众参与社会活动中去的有效途径。志愿精神培育旨在通过一定的教育方式,培育公众的志愿精神,培养公众的社会责任感,使之树立现代公民意识。志愿精神的培育关系到我国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我国社会问题的解决及我国高素质青年的培养。因此需要让公众了解及接受志愿精神的价值体系、了解及内化志愿精神所包含的要素、培育公众的社会责任意识,从而促进志愿精神内化为公众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9.
我国非政府组织志愿失灵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方,非政府组织在公共物品的提供中存在着慈善供给不足、服务活动的特殊性、非独立性和业余主义等"志愿失灵"现象.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志愿失灵"表现为公众的志愿捐赠严重不足、志愿活动的特殊性、NGO活动中志愿行为不足、公众的志愿参与不足等.对此,政府与非政府组织之问建立广泛的合作伙伴关系,实现民间捐赠制度化,加强志愿活动制度建设等是弥补我国非政府组织"志愿失灵"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中国大学生志愿者在社会保障、社区服务、救援抢险、大型活动、扶贫开发、社区建设、环境保护及促进社会稳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志愿服务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能体现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与政治价值.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需要制定全国性志愿服务法律法规的制定;培育志愿文化,促进大学生志愿服务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