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了解中学生学习成功感现状,本文采用《学习成功感量表》,以湖北和福建地区的750名中学生为例,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总体来看,除了满意感,其他维度得分均高于中点2.5,中学生学习成功感总体情况较好;重点中学学生的学习成功感得分显著高于普通中学的学生;男生满意感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学生干部的学习成功感得分显著高于非学生干部;城市中学生的学习成功感得分显著高于农村中学生。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湖北和福建地区的698名中学生为例,对中学生积极完美主义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发现:中学生积极完美主义处于中上水平;中学生积极完美主义总分以及内部各维度在性别、学校、城乡来源、是否学生干部以及是否独生子女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的目的是在初中生群体中试用并修订中学生消极完美主义量表。中学生消极完美主义量表包含16个项目,因子分析提取4个因子,分别为害怕负面评价、绝对完美的要求、过度谨慎和隐藏消极信息。量表的一致性系数(Cronbach’sα)为0.77,重测信度为0.86,4个因子可解释总方差的47.7%。从而得出结论,修订后的中学生消极完美主义量表具有较理想的信效度,适合初中生使用。  相似文献   

4.
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运用多维度完美主义量表、心理症状自评量表对480名师范院校大学生的完美主义倾向和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师范院校大学生完美主义倾向总体上不存在年级差异,但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完美主义总分与心理健康总分存在正相关。结论:完美主义倾向对心理健康有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5.
运用SCL一90强迫分量表和多维完美主义量表(FMPS)的测量工具,对初中生强迫现象的现状进行调查,并对完美主义与强迫倾向的关系进行进一步探讨。结果表明:1初中生强迫倾向在性别、年级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男生的强迫总分显著高于女生,初一年级强迫总分显著高于初二,而在其他人口学变量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3完美主义在人口学变量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2完美主义与强迫倾向存在正相关。结论:初中生的完美主义与强迫倾向存在一定程度的正向相关,且完美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强迫倾向。  相似文献   

6.
目的:针对现今体育锻炼心理效益评价工具存在的问题,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指导,初步编制一个科学而有针对性的评价中学生体育锻炼积极心理效益量表。方法:根据量表的内容框架,结合专家访谈和体育锻炼具体情境,经开放性测试和出声思维测试,形成了中学生体育锻炼积极心理效益量表初稿。抽取900多名被试进行问卷的预测试,再通过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形成正式量表。结果:(1)《中学生体育锻炼积极心理效益量表》共由60项目组成,由人际关系、自我认知、适应能力、情绪体验、道德素养和人格品质六个分量表构成;(2)量表的克隆巴赫α信度系数总量表为0.944,分量表的信度系数都在0.75以上。量表的信度良好,结构与数据拟合较好,符合心理学测验要求。结论:《中学生体育锻炼积极心理效益量表》共有六个分量表和60题项组成,量表具有可靠的信效度,是评价我国中学生体育锻炼积极心理效益的一个有效测量工具。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采用中文版完美主义量表(CFMPS)、自我接纳问卷(SAQ)、交往焦虑量表(IAS)对1156名高职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表明,高职大学生的完美主义对自我接纳、交往焦虑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自我接纳在完美主义与交往焦虑之间具有完全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8.
采用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和大学生完美主义量表,对郑州大学45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的完美主义得分、人际关系得分以及各自的维度得分,在男女性别上均无显著性差异;除条理性得分待人接物得分与异性交往得分外,其他方面均在年级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人际关系及其四个维度和完美主义及其四个维度,在性别、独生与非独生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在年级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完美主义对人际关系存在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验运动员完美主义、自主和控制动机与体育道德取向之间的关系,并考察自主和控制动机在完美主义与体育道德取向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 243名青少年运动员的完美主义、自主和控制动机与体育道德取向进行测量。结果显示:①完美主义追求对体育道德取向有显著的正向预测效应,完美主义担心对体育道德取向有显著负向预测效应;②自主动机对体育道德取向有显著正向预测效应,控制动机对体育道德取向有显著负向预测效应;③自主和控制动机在运动员完美主义与体育道德取向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完美主义追求和完美主义担心不仅对运动员体育道德取向产生显著直接效应,同时还分别通过自主和控制动机对运动员体育道德取向产生显著间接效应。持有完美主义担心的运动员更易形成控制动机,从而更有可能产生消极的体育道德取向;而持有完美主义追求的运动员更易形成自主动机,从而更有可能产生积极的体育道德取向。  相似文献   

10.
探讨了张家川回族中学生自我价值感对心理控制源的影响.运用青少年自我价值感量表和内--外心理控制源量表对149名张家川回族中学生自我价值感和心理控制源水平进行团体测试.做出相关和回归分析,以此来说明回族中学生心理控制源和自我价值感的关系.结果表明:回族中学生在心理控制源量表与自我价值感量表上各因子得分均呈显著的负相关:且高、低自我价值感组的回族中学生在心理控制源水平上的得分有极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生本学习是生本教育的主要实现方式.积极心理学对于深刻理解生本学习能提供独特的视角.生本学习的自主性与主动性给学生带来欢乐与乐观的心理,其重视自主学习中的探究性使学生产生深度的幸福感,重视合作学习以促进学生的交往能力与自我表现能力的提高.生本学习能促进学生的成功感与进步感,增强其幸福感,从而有助于人格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在中学生体育课情境下对中文版基本需要满足量表(BNSS)的信、效度进行检验,并根据心理测量学标准做出修订与完善.采用BNSS对930名被试中学生进行了测量,其中30名中学生参加了间隔两周的重复测量,以检验量表的重测信度.结果表明,中学生基本需要满足包括自主需要满足、能力需要满足及关系需要满足,各因素的项目载荷在0.462-0.795之间,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817-0.866之间,重测信度在0.725-0.802之间,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表明量表结构效度良好,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中文版BNSS适合在中学生体育课情境下使用.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应用自编自我意识量表和SCL-90对广州市城区716名中学生进行问卷测查,研究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状况以及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结果表明:总体上中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较好,自我意识发展的性别差异、年级差异以及性别与年级的交互作用均不显著;SCL-90各维度与自我意识总均分都显著负相关,其中的抑郁和人际敏感与自我意识的相关最为密切,自我意识中的自觉性、自信感、能力评价、体貌评价和自尊感对心理健康具有较大的影响;应该采用多维视角看待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培养中学生良好的自我意识水平以提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4.
为了了解当前瑶族中学生英语学习倦怠状况及其与学习成绩的相关关系,并进一步探讨应对方式是否在学习倦怠与学习成绩间起到中介效应的作用,本研究采用SPSS17.0及Amos4.0对调查问卷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瑶族中学生英语学习倦怠的情绪耗竭维度、学习低效能感维度及总量表均与学习成绩存在及其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积极的应对方式各维度与学习成绩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消极的应对方式各维度与学习成绩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且应对方式在学习倦怠与学习成绩之间起到了中介效应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旨在探讨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心理韧性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以779名中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主观幸福感、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和SCL-90进行测试。结果表明,1)初中生的心理韧性和主观幸福感得分显著高于高中生,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要显著低初中生:2)心理韧性、心理健康与其主观幸福感显著相关;3)心理韧性以及情绪控制、目标专注、积极认知维度及心理健康的抑郁和恐怖维度能显著预测主观幸福感,心理健康的抑郁和恐怖维度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再加入心理韧性后下降。结论:心理韧性在中学生心理健康和主观幸福感之间起中介作用,即心理健康通过心理韧性影响个体的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16.
浙江省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关系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进一步研究课外体育活动对浙江省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容、应用自编的<浙江省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状况问卷表>和<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ental Health Test)量表对浙江省2052名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和心理健康的状况进行问卷调查并应用数理统计法对收集的数据进行问卷统计.研究发现:浙江省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状况与心理健康的各个因子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在此基础上本研究提出了三点对策:针对不同的身心特点,区别对待不同性别、年级的中学生;增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次数和延长课外体育活动时间;积极地、科学地引导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中学生社会支持对独处行为的影响。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采用青少年社会支持量表和独处行为量表对379名中学生进行测量,结果表明,1女生的社会支持得分和孤独显著高于男生,而男生的孤僻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在社交焦虑上两者则没有显著差异;2独生子女的积极独处得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3中学生社会支持总分同积极独处和孤僻呈显著负相关,客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与孤独呈显著正相关。积极独处同孤僻呈显著正相关,孤僻和社交焦虑存在显著正相关,社交焦虑和孤独呈显著正相关。由此得出结论,性别对社会支持和独处行为有着较大影响,社会支持对独处行为影响较大,同时独处行为各维度之间也存在较大的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课外体育活动干预对农村留守中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针对提高农村留守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理论依据和策略参考。以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某农村中学留守学生为研究样本,随机分为实验组(50名)和对照组(50名),实验组进行12周课外体育活动干预,对照组正常生活学习,采用张兴贵编制的《青少年学生主观幸福感量表》测量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前后的主观幸福感水平。研究认为:课外体育活动对农村留守中学生主观幸福感有正向促进作用,但对于留守中学生家庭亲子关系的改善无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了顺应时代发展和满足社会需求,新的课程标准对中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培养中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如何提高中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笔者认为,通过探究式学习可以提高中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笔者通过一个探究式英语学习的实验,发现了探究式学习与中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关系。通过对实验过程和结果的分析,笔者认为,探究式学习可以推动中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为了考察体育锻炼态度和身体自我观念与中学生一般生活满意感的影响,以锻炼态度、身体吸引力、身体价值感、一般自尊和一般生活满意感5个量表为研究工具,对517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女生锻炼状态不乐观,身体自我意识水平较低;(2)高中生锻炼积极性和生活满意感较低;(3)锻炼程度对中学生一般生活满意感等心理因素有一定影响;(4)锻炼态度对中学生一般生活满意感存在着特定的影响作用.结论:中学生锻炼态度对形成积极的身体自我意识和较高的自尊、生活满意感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