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3 毫秒
1.
高职院校的生态学课程教学可以成为一个宣传生态理念和环保意识的阵地,对于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的生态学课程教学无论是在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上,还是在环保意识的培养方面都作了一些探索,但适应生态文明建设的生态课程教学改革尝试较少。因此,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1)优化课堂教学内容;(2)拓展课堂教学知识;(3)增加体验式教学模式;(4)开展课外科技与实践活动等形式,以培养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使之更好地为生态文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环境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环保也因此成为人们的新理念。在全国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教育部已将环境教育正式纳入中小学课程,环保教育正在走进中小学课堂,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也已成为初中教育的重要德育目标。新课改下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应该重视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以古今中外经典文章为载体,挖掘其中有益的绿色文化资源,在高校<大学语文>课程中渗透生态文明理念,是增强大学生绿色生态意识、实践"环保教育进高校"宗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生态意识是生态文明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如果缺乏生态意识的支撑,人们的生态文明观念淡薄,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就不能从根本上得到遏止。可以说,公民生态意识的缺乏是现代生态悲剧的一个深层次的根源。本文在呼唤全民生态意识提高的基础上,结合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试图以大学生为生态意识培养的切入点,以高校德育为大学生生态意识培养的主阵地,结合生态意识培养,探索高校德育改革,最终提升高校德育的价值关怀,促进德育向人性的自然回归。  相似文献   

5.
生态意识是生态文明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如果缺乏生态意识的支撑,人们的生态文明观念淡薄,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就不能从根本上得到遏止。可以说,公民生态意识的缺乏是现代生态悲剧的一个深层次的根源。本文在呼唤全民生态意识提高的基础上,结合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试图以大学生为生态意识培养的切入点,以高校德育为大学生生态意识培养的主阵地,结合生态意识培养,探索高校德育改革,最终提升高校德育的价值关怀,促进德育向人性的自然回归。  相似文献   

6.
以英国HUD大学教育专业的课程为个案,分别从课程目标、课程类型、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班级规模、课程考核等几个层面,对其课程设计的主要特点进行分析和梳理,进而指出其课程设计实际是"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产物,期望可以对我国高校的课程设计的改革产生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绿色发展已经成为一个时代命题,开展生态文明教育,造就高素质人才是高校的重要职能。本文从人才培养视角,分析高校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功能内涵,从而探索出一条通过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改革人才培养体系,构建通识教育课程,搭建教学实践基地和培养生态文明教育师资的生态文明教育教学之路。  相似文献   

8.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开始普遍利用互联网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生态文明教育中也普遍借助互联网的作用,有效利用互联网对大学生开展生态文明教育,这对于推动教育现代化、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以及美丽中国建设等都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更好地开展生态文明教育,高校应着力进行互联网教育平台的搭建,提供丰富多样的生态文明教育内容,改革传统的生态文明教育方法,强化教师队伍的生态文明意识等,使得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实效性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9.
课程设计是机械类专业的重要实践环节,对培养学生工程意识、实践动手能力具有重要作用。课程设计的考核方式和效果评价需要开展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以成果为导向的理念的改革与实践,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创新能力以及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教学质量。本文介绍了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以成果为导向的理念,以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为例开展的教学改革评价及其效果。  相似文献   

10.
生态文明教育包括生态文明知识、生态文明意识、生态文明行为、生态文明理念等多个方面。小学科学课程中的很多内容属于生态文明知识,有着对生态文明行为的要求,渗透着生态文明意识的培养,在技术与工程领域需要运用生态文明理念进行思考。在小学科学教材编写中,应从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梳理属于生态文明教育的学习目标,在教材框架中进行综合考虑,通过实践活动、拓展与应用、内容渗透等形式加以落实。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高校开展环境教育,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是促进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生态文明的关键。从在高校开展环境教育重要意义出发,讨论了高校开展环境教育的理论基础、主要内容以及高校开展环境教育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2.
生态文明教育是大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以问卷的方式,对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开展现状、大学生获取生态文明知识的途径及其所希望的生态文明教育方式等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目前高校生态文明教育不够完善,开设的生态文明课程较少,而且往往重理论轻实践;大学生掌握的生态环境学知识较少,部分学生对生态文明的态度比较冷漠。建议高校完善生态文明的课程设置,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的心理教育与实践教育,同时应通过自身的生态文明行动加强教育。  相似文献   

13.
目前全国高等学校生态环境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重视学生个体环境意识的教育,但缺乏对他们作为未来环境管理者能力的培养,缺乏生态环境教育实践课程的开展。应提高高等学校生态环境教育地位,重视其师资队伍培养,并对高等学校生态环境教育课程建设进行立项研究。  相似文献   

14.
通识课程是通识教育得以实施的载体。近年来,随着通识教育越来越受到高校的重视,通识课程也成为高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考察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设置,对我国商科院校的通识课程建设颇有启示。商科院校在通识课程建设中应围绕学校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合理规划,突出商科特色;促进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相融合;设置综合性通识必修课程;打破重人文轻应用的观念;去除通识课程考核的功利性。  相似文献   

15.
随着双语教学在普通高等院校的推行,高职院校也开始选择部分课程作为双语教学的试点。文章总结了双语教学实施过程中学生对于教材选取、教学方法、课程考核提出的要求,通过系统的分析,初步形成了实施双语教学活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的一些策略设想。  相似文献   

16.
目前,地方财经类院校的商科类专业通识教育课程设置具有通识教育课程设置比重较大、必修课的构成趋同、选修课的构成和修读方式趋向多样化的特点,存在高校通识教育课程的自主设置权过窄、特色发挥不足,学生选课的自由度过小,与商科人才综合素养培养的吻合度不够、通识教育课程的管理不到位等问题。需结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商科人才的素质、学校的特色和传统,进一步优化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强化通识教育课程实施的保障等来加强通识教育课程建设。  相似文献   

17.
作为河南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河南地方高校是除了政府、企业、环保NGO之外最具有影响力的生态责任主体。其责任主要是培养“生态人”、弘扬传统生态文化、推动生态批评的繁荣。为了更好地承担责任,发挥其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河南地方高校要从科学构建生态知识文化体系、培养高素质的生态人才、营造共建生态文明的优良环境、引领生态文明社区的建设等方面,积极参与河南省的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8.
高校节能管理与生态文明建设密切相关,高校节能管理目前存在节能意识淡薄、管理技术落后和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只有通过构建立体的节能管理模式,才能有效地将高校节能与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比如加强节能宣传教育、加强能源审计计量能有效解决高校节能管理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高校能源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19.
实验室是高校科技创新和实践的重要基地,海洋类院校涉及化学、生物和海洋环境实验室.在开展相关教学与科学研究过程中接触和使用多种化学试剂、生物样品、环境样品及实验仪器设备,实验室安全隐患突出,因此开展实验室安全课程是必要的.针对课程思政理念下实验室安全教育的路径展开具体的分析,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课程内容中,以事故案例、实验...  相似文献   

20.
高校课程的变化与特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高校课程主要有以下几个变化:课程内容的更新与数量的增加,高校的课程受到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并成为高校评价的主要内容,人文课程与科学课程相互融合,通识课程的发展。高校课程存在以下主要矛盾:专业性和综合性的矛盾、规定性和选择性的矛盾、学术性和实践性的矛盾。高校课程有如下特点:重视在现实领域的基础上进行综合,重视对学科知识本身的研究,发现性和开放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