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的关键所在。那么,是谁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呢?是教师,还是家长?事实上,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既离不开教师苦口婆心的说教,也离不开家长不厌其烦的督促。总之,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是家校共育的结果。在借鉴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小学数学教学,以开诚布公的家长会、便于讨论交流的家长微信群、校讯通平台以及形式多样的作业题等为切入口,浅谈家校共育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一个人的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弟子规》是一部儒家经典,列举了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和处世求学应有的礼仪规范,是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良好教材。笔者所在的学校开展了《践行〈弟子规〉,促进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将学习和践行《弟子规》渗透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进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3.
养成教育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包括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以及待人接物等方面的行为习惯。"养成一种好习惯,一辈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养成一种坏习惯,一辈子都还不清它的债务。"因此,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聋校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由于听力的缺陷,与同龄的正常学生相比,存在着对事物感知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20,(6):7-8
良好的行为习惯与健康的人格是每个人身处社会中所必需的条件,也是个人被社会评判的第一准则,所以学生在小学阶段进行行为习惯培养和人格教育是学校和教师开展教育实践中十分重要的环节。班主任作为学生在学校学习时的主要负责人,在小学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培养和健康人格的塑造工作中担任着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5.
叶对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学校工作的永恒主题.“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只要学校坚持引导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从注重实践活动做起,耐心指导、强化训练、持之以恒、反复实践,就一定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6.
小学是培养个体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学习习惯的形成将影响着学生今后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因此,一定要重视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积累,本文着重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谈一谈如何抓住课堂时机培养低年级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7.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教育的重点在‘育’,所谓‘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养成,就会形成不易改变的学习行为。我校一直注重学生的各种行为习惯的培养。艺术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课是我们实施艺术教育的有利阵地,在音乐课中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又会让我们拥有一个完美的课堂。  相似文献   

8.
体育行为习惯,是指学生在较长的体育学习时期内由于重复或练习而形成和巩固下来的一种行为定势。初中阶段是习惯形成的重要时期,对初中学生良好体育行为习惯的培养,不仅要加强体育思想理论学习的教育,使学生产生正确的学习动机,还要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形成终身锻炼的意识。针对这一问题,笔者谈谈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和训练。  相似文献   

9.
养成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习惯是养成教育的产物,它往往起源于一些看似不经意的小事,却蕴含了足以改变人类命运的巨大能量。高职学生年龄小,正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初步形成阶段,如果学校教师在这个时期不及时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生活上放任自由,学习上听之任之,道德上不加约束,没有好的行为习惯养成,必定会养成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形成良好班风、校风的基础,是建设优秀班级、品牌专业、示范学校的保证。  相似文献   

10.
学生的行为习惯受多方面的影响,班级作为一个学生学习的环境,它对学生的行为习惯有着极其大的影响。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对每个学生的健康都有着巨大的教育作用。学生的行为习惯受到班级管理间接的和直接的因素。在班级管理中教师应给孩子一个良好的环境,在良好的环境中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让孩子健康的成长。  相似文献   

11.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学生不断获取知识并提升综合素质的重要行为和心理基础。本文通过分析如今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薄弱欠缺之处,提出了增强行为习惯培养在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的渗透、提升教师在学生行为习惯培养过程中的参与感、深化学生对于行为习惯培养意义的认识的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12.
首先从内在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到外在培养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中的心理素质、创新意识、勤奋自学的能力、良好的行为习惯、劳动的信念和艺术等多方面来论证在农村学生中的养成教育必须从家庭、社会、学校全方位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相似文献   

13.
学习习惯是在学习活动中通过练习和不断重复固定下来的学习方面的行为方式,也是一种定型化、自动化的行为方式。因此,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可使学生顺利地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还有很多常见的方法:如讲述、规定制度、适时提示等等,只要我们每一位教师用心去教,细心去想,耐心去做,总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训练,不仅是学校工作的整体要求,也  相似文献   

14.
王丽 《考试周刊》2013,(92):134-134
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是在长期的学习中慢慢养成的,初中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们今后的发展有很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从学习行为习惯培养的重要意义,外来工子女学习习惯的现状,培养外来工子女学习习惯的措施等方面,就如何培养外来工子女的学习物理行为习惯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5.
正幼儿年龄段的孩子塑造性强,是形成行为习惯的重要阶段;小学时期的孩子学习力弱,是培养、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小学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应该注重从课堂学习、学生自我教育等环节的良好学习行为入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一、因材施教,不同情况区别对待1.学生学段特点的不同。小学低年级学生和高年级学生  相似文献   

16.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有利于学习有条不紊地顺利进行,有利于学生更有效地获得更多的知识,有利于学生学习独立性的形成。在小学阶段教师在进行教育教学的同时,要特别关注学生良好学习行为习惯的养成,把对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养成贯穿教学的方法面面、每时每刻。特别是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主要阵地,小学语文教师对学生要具有充分的耐心和细心,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生的行为习惯而作出应有的贡献,这样不仅有利于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开展,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高虹 《西藏教育》2012,(8):53-53
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成功的开始,而如何养成初中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一直是困扰每一位教师的棘手问题,若使初中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仅仅凭借教师单纯的说教是根本不起作用的,因此教师们必须谨遵教育原理,通过合理的教学方法培养初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教育的能力,让每一位孩子都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如何去自主学习、自主教育,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中,从而为养成初中生自身良好的行为习惯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高中阶段正是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利于其健全人格的塑造。文章通过阐述良好行为习惯的特点、主要表现以及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实践意义,并基于真实的教育教学实践,从学习和生活两方面总结高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具体策略。如从班级环境、自习纪律、课堂氛围、学习方法和作业监督等方面着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利用班会活动课和节假日契机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以期帮助青少年在自律中获得自由,在奋斗中向阳成长。  相似文献   

19.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保证之一,也是促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的金钥匙.学生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意味着学生将会渐渐形成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态度.特别是在小学高年级的学生,他们即将进入到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中学阶段的数学学习对学生的要求更高,所以教师应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重视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文章结合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教学理念,深入分析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路径.  相似文献   

20.
武红娟 《考试周刊》2015,(19):61-62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有利于学习有条不紊地顺利进行,有利于学生更有效地获得更多的知识,有利于学生学习独立性的形成。在小学阶段教师在进行教育教学的同时,要特别关注学生良好学习行为习惯的养成,把对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养成贯穿教学的方法面面、每时每刻。特别是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主要阵地,小学语文教师对学生要具有充分的耐心和细心,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生的行为习惯而作出应有的贡献,这样不仅有利于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开展,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