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邓刚是近年来文坛上崛起的一位颇有成就的青年作家,他有两支笔,一支笔描写工厂,一支笔描写海.描写工厂的《八级工匠》、《刘关张》都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描写海的《迷人的海》则更是轰动文坛之作.但对取得这些成就的邓刚我们有些隐隐的不满,觉得他笔下的工厂太实,而其海则太空灵.当然,后来描写海的《蛤蜊滩》要实一些,但又似乎太单薄.《当  相似文献   

2.
鲁迅《祝福》中的祥林嫂和托马斯.哈代《德伯家的苔丝》中的苔丝是两个悲剧人物,她们都是男权社会的牺牲品。但由于两位作家所处的中西方传统文化不同,他们笔下所描绘的这两位女性又呈现出各自不同的面貌。从时代背景、悲剧根源和人物性格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两个任务悲剧命运之异同,从而更好地理解两部作品的内涵和主题。  相似文献   

3.
赖雯雯 《读写月报》2023,(27):28-31
<正>物象是小说的基本元素,是客观事物,也是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主要指小说中出现的道具、物件等。以往我们的小说教学都离不开人物、环境和情节这三个要素,物象其实也是我们不可忽略的重要信息。在语文教育学习实践中,笔者发现课文《孔乙己》和《装在套子里的人》中都有同质的物象值得关注——鲁迅先生笔下孔乙己的标志性衣衫“长衫”以及俄国作家契诃夫笔下别里科夫的“套子”。在两位作家的笔下,  相似文献   

4.
黄辉 《文学教育(上)》2009,(15):100-101
日本作家渡边淳一的《失乐同》浓重地渲染了一对男女不伦的爱,在他笔下耶近乎人类原初式的性爱是那样唯美与荒凉,透露出了深沉的爱与死的哲思。通过对他们建立在绝对精神之爱上的肉体之爱的大胆、裸露地描写和对这不伦之纯爱的同情,体现了对传统伦理道德的拷问,表达了对男女关系和谐的爱情伊甸园的追求,以及对人性回归这一终极问题的观照。  相似文献   

5.
茅盾是我国“五四”以来一位杰出的革命作家.他的作品往往取材于现实生活,塑造社会各个不同阶层的典型人物.他笔下的人物无不鲜明饱满,栩栩如生.在《春蚕》、《秋收》、  相似文献   

6.
叶羽 《海外英语》2014,(10):224-226
《冰与火之歌》是一部女性角色光芒四射的小说,然而马丁作为一位男性作家,笔下仍旧不经意地流露出男权意识。该文试图从女性主义视角,通过分析小说中的两位主要女性角色瑟曦和凯特琳的形象设置以及书中的主要男性角色对女性角色的评价,揭示《冰与火之歌》中隐隐显露出的传统男性作家惯用的天使/妖妇两分法的痕迹,揭露书中潜藏的男本位和男权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7.
关于《子夜》开端中吴老太爷之死的原因历来众说纷纭。细读文本,无论是吴老太爷的身体因素,还是客观的外部环境因素,都不足以造成他的猝死,他的死亡具有戏剧性和必然性。  相似文献   

8.
从《子夜》到《清明前后》——以描写民族资本家为主的系列作品和从《蚀》三部曲到《霜叶红似二月花》——以描写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女性的系列作品的创作,茅盾因此而被称誉为现实主义作家。“五四”时期,茅盾作为一名批评家,主张作家要寻求获得“冷静的客观描写”和“崇高的理想”,作品要有强烈的“时代性”。不久,他本人也开始走上了作  相似文献   

9.
德·瑞那夫人是法国作家司汤达长篇小说代表作《红与黑》中塑造得较鲜明的一位女性形象,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三大长篇小说之一的《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同名主人公。两位大师笔下的这两位女性形象,虽然由于作家国籍不同,社会体制的发展阶段不同,社会风俗不同,作家笔下不可能出现完全雷同的人物形象,但以他们对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的理解,作家笔下的两个女性形象,也就有着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甚至有人认为德·瑞那夫人就是法国的安娜·卡列尼娜。首先,两位女人公的形象都是在作家创作成熟时期的作品中塑造出来的。司汤达…  相似文献   

10.
正在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以"作家笔下的人"为主题的第七单元,编排了《人物描写一组》《金钱的魔力》以及选自冯骥才《俗世奇人》的《刷子李》三篇课文。编者的意图,就是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至于应该体会和学习运用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教材的"交流平台"及配  相似文献   

11.
觉醒后的死,昏睡中的爱——试比较凯特·肖邦的《觉醒》与契诃夫的《宝贝儿》刘振江美国作家凯特·肖邦的《觉醒》与俄国作家契诃夫的《宝贝儿》同年《1899年)问世,两位作家卒于同年(1904),两部作品又同以女性为描写对象。两部作品除上述几点偶合之外,几乎...  相似文献   

12.
茅盾的《虹》和巴金的《家》所写内容相似,《家》的细节描写婉曲、细致、丰富多彩,而《虹》在此方面却要逊色,这影响了《虹》的艺术价值和感召力。形成这种状况的根源在于作家对描写生活的熟悉程度、感悟深浅有异,说明作家的世界观、生活体验对创作很重要。  相似文献   

13.
德莱塞和华顿夫人都是美国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叶的作家,由于社会地位和人生观的不同,他们笔下的主人公迥异。以《嘉莉妹妹》和《快乐之家》为例,通过对两位女性形象的比较,表现两住作家的不同思想意识及美国社会的多个层面。  相似文献   

14.
纵观茅盾小说的创作,作品中充满了许多性爱描写,我们可以看出虽然身为一名革命作家,后来又是左翼作家的中坚力量,但茅盾小说中赤裸裸的性爱描写似乎背离了革命作家所遵循的革命意识,但正是其小说中所表现的性爱思想以及把新性观念的改造与社会变革结合起来的魄力显示了一位革命家兼文学家的创造力和独特性。  相似文献   

15.
女性之死是《红楼梦》悲剧中最为惨烈、不可或缺的部分,作品通过对众多女性之死的描写,展示和转换情节,渲染悲剧氛围,表现生存环境的恶劣,暴露权势者的本性,反映无助女性的抗争等,体现出作家鲜明的创作意图。  相似文献   

16.
茅盾是公认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伟大的长篇小说作家,同时他也是堪与鲁迅媲美的短篇小说作家。在新发现的鲁迅与斯诺谈话记录手稿中,斯诺问鲁迅“最好的短篇小说家是谁?”,鲁迅就说是“茅盾、丁玲……”。1980年4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茅盾短篇小说集》(上下两册)收入茅盾短篇小说作品51篇,约56.8万字。1985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茅盾全集》第八卷(小说八集)、第九卷(小说九集)收入茅盾短篇小说作品54篇,新收入的作品是《自杀》、《泥泞》和《牯岭之秋》三篇,约4.7万字,加上原有的作品,茅盾短篇小说的总字数约为61.5万字。  相似文献   

17.
物欲、性欲、权欲是构成《子夜》的三个潜在要素。对金钱的追求是《子夜》中人物生活行为的杠杆和原动力,在现代文学史上描写人对物欲的追求还没有谁能出于茅盾之上;《子夜》对性欲的描写使作家超越了社会性题材容易产生的平面化和概念化的局限,进而对人性进行了深层次开掘;《子夜》还描写了两个工头利用工人运动而展开的权力斗争,把人们对权力的欲望刻画得淋漓尽致。《子夜》的欲望化描写反映了作品与作者主观思想的矛盾。《子夜》的中心是写人,而不是写某种抽象的社会。  相似文献   

18.
沈从文的湘西系列小说中出现过众多的少女形象,如《萧萧》中的萧萧、《三三》中的三三、《阿黑小史》中的阿黑、《边城》中的翠翠以及《长河》中的夭夭,这些可爱的少女们共同构成了一幅多彩的湘西少女图谱,为我们更好地理解沈从文笔下所描写的那个边远神秘的湘西世界提供了鲜活的可感性。而这些少女在作家的笔下又无一不是天真可爱、纯洁美好的,仿佛都是作家眼中"美"和"爱"的化身。本文意在通过对这些少女形象的分析揭示出沈从文在她们身上所寄托的一种美学追求。  相似文献   

19.
现代文学作品中有大量的描写封建家族的例子,作家笔下的封建家族犹如一只笼子,总有一些脑袋从笼子中露出来,反抗着衰败的家族、制度,这些"笼中鸟"有些最终飞了出来,有些则因无法摆脱笼子而死在笼子里。文章从"笼中鸟"的角度重点分析曹禺《北京人》中两个典型人物曾文清与愫芳的命运。  相似文献   

20.
梁斌同志是当代著名的作家,他的小说在我国人民群众中有很深的影响.茅盾同志在谈论他的作品时说:"梁斌有浑厚之气而笔势健举,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而不求助于方言."的确,梁斌的作品,无论是反映民主革命时期两大阶级殊死斗争的《红旗谱》、《播火记》、《烽烟图》,还是描写土改生活的《翻身记事》,都深沉、浑厚、雄健、豪放,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民族气魄.书中鲜明的人物形象,我们古老民族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