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比较注重“体系”“模式”“套路”的训练,由此使得学生的作文千篇一律,缺乏真情实感,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学作文教学过程中迫切地需要渗透情感教育,让学生亲自去关注生活,感悟生活,在写作中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从而写出华美的文章来。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比较注重“体系”“模式”“套路”的训练,由此使得学生的作文千篇一律,缺乏真情实感,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学作文教学过程中迫切地需要渗透情感教育,让学生亲自去关注生活,感悟生活,在写作中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从而写出华美的文章来。那么作文教学中,怎样让学生作文洋溢着情感呢?笔者认为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一、投身社会感悟生活积贮情感作文教学必须具备大语文观念,将其从课内延伸到课外,鼓励学生到社会中去观察、感悟,去享受大自然的乐趣。感受大自然的美;自然界那赏心悦目的景物既能陶冶人的情操,产生美好的情感,又能…  相似文献   

3.
解决中学生作文能力普遍低下的问题必须搞好情感教育。文章从获得题材与思想、顺利行文、培养创新能力等方面论述了情感教育对于中学生写好作文的巨大作用 ,并指出作文教学贯彻情感教育原则要更新范文教学方式 ,作文要坚持写真情实感和放宽对作文“成功性”的评价尺度。  相似文献   

4.
中学作文教学历来是教学中的一大难点 ,许多学生写出来的作文缺乏真情实感 ,有的甚至糅以虚情。这种缺乏情感的作文 ,使学生自己也深感枯燥乏味。中学作文教学应该提供学生“用情作文” ,以饱含真情实感的文章去打动人 ,只有这样才能较快地提高作文水平。  相似文献   

5.
在作文教学中使用情感教育是非常必要的,不仅能够提升学生作文的水平,表达自身的真情实感,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美好的事物,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作文教学中运用情感教育,教师要从教育的目的以及学生情感表达两方面出发,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在实际作文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将学生的自身的真实情感以及对社会的情感准确形象生动地表达出来。本文主要是分析了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开展情感教育。  相似文献   

6.
在作文教学中使用情感教育是非常必要的,不仅能够提升学生作文的水平,表达自身的真情实感,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美好的事物,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作文教学中运用情感教育,教师要从教育的目的以及学生情感表达两方面出发,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在实际作文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将学生的自身的真实情感以及对社会的情感准确形象生动地表达出来.本文主要是分析了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开展情感教育.  相似文献   

7.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发现有不少学生怕写作文,谈“文”色变。造成此种心理的原因之一,是学生的作文是在一种消极的状态下进行的.巨大的心理障碍堵塞了作文的思路。情感是写作的动力。学生只有带着满腔热情.深入细致地观察生活。被现实生活中的人、事、物、景所感动.感知到生活中的美.才能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  相似文献   

8.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小学作文教学大纲强调指出:“作文教学要从内容入手,指导学生选择有意义的内容和恰当的形式,写自己熟悉的事物,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因此,在作文教学中重视学生情感素质的培养,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一、用教师的真情实感培养学生的情感素质现在,随着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现代化教学手段已经在教育教学中占了很重要的地位。然而,教师的思想情感对学生情感陶冶所产生的魅力,是任何教学手段也难以代替的。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调动自己的全部情感,以自己的真情实感去拨动学生的情…  相似文献   

9.
梁晓慧 《成才之路》2012,(17):31-31
正一篇好作文,在我看来最重要的就是要有真情实感。在作文教学中,老师应以情感教学为本,引导学生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细腻的笔触,丰富的情感,敏锐的触觉,深邃的洞察。让学生把他们的感知用线条穿起来,而不是让学生的作文千篇一律,充斥假话、空话、套话。现在学生的作文大多内容空洞,思想肤浅,语言干瘪,错字连篇。网络发达的今天,许多学生的作文已经通过百度搜索来完成,天南地北的学生对同一问题和事物的认识和表述几乎惊人地一致。抄袭已经是学生作文  相似文献   

10.
记叙文的核心与灵魂是情感,文章“是否具有真情实感”已成为衡量学生作文优劣的一把重要的评分标尺。记叙文的核心价值集中体现在“真情”上,这也是初中作文指导的关键。结合初中生写作的实际,指出了作文情感“含金量”不足的几种状况,并提出了提高初中生作文情感“含金量”的几点策略。  相似文献   

11.
目前初中学生的作文普遍欠缺真情实感的表达,本文试从"写作指导中的情感效应""评改过程中的情感投入""在总结评价中的情感效应"三个方面谈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我们如何用情感叩开学生情感的大门,在作文教学中发挥情感效应。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酚指出“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然而,反观我们的学生,他们的文章大多情感苍白,空洞无物,无病呻吟,缺乏自己的思想号睛感,学生的自我情感、个性形象严重缺失.造成中学生作文情感严重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就语文教师而言,在应试教育的驱使下,教师指导的学生作文追求“模式化”、“文学化”,忽视了“物以情迁,辞以情发,为情造文,有感而作”的写作规律.于是,学生作文,多的是条条框框,少的是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13.
暴杰 《学周刊C版》2011,(7):156-156
在中学作文教学中,有的学生经常看到题目束手无策,没有题材可写,也有的学生勉强挤出几句话,干干巴巴,言之无物,言之无情。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是的,一篇好的文章,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作者呕心沥血的情感创作。所以,学生在写作文时要写真情实感,教师指导学生作文时也要注意学生写作情感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中学作文教学的一大难题是学生不感兴趣。主要原因是教师对学生的情感激发不够。文章是思想的反映,更是作者自然情感和艺术情感充分结合的产物。作文过程是作者真情实感的艺术表现过程,写前激发学生情感,创设良好作文心境至关重要。如何启迪、激发学生的创作情感,应成为作文教学的一个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5.
《新作文》2007,(10)
有一次,几个同事在办公室聊天,讨论学生作文的真情实感问题,究竟是学生确实没有真情实感还是有真情实感而不会表达?有人说可能是上作文课时,学生不容易从前一学科的状态一下转入写作状况,难以马上写出很好的文字来。不过,假如我们辅导作文时,能巧设情境,帮助学生打开情感的闸门,又会如何呢?  相似文献   

16.
中学作文教学的一大难题是学生不感兴趣。主要原因是教师对学生的情感激发不够。文章是思想的反映,更是作者自然情感和艺术情感充分结合的产物。作文过程是作者真情实感的艺术表现过程,写前激发学生情感,创设良好作文心境至关重要。如何启迪、激发学生的创作情感,应成为作文教学的一个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7.
作文教学要把“立言”与“立人”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作文与做人一样都需要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因此学生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是作文教学中必须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探析了激发学生作文真挚情感的若干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8.
任何一位语文老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都会遇到一定量的"爱情作文"(初中生描写恋爱故事的作文)。这些或稚拙或青涩的习作,从情感角度来讲,是学生的一种情感体验,而且是我们大力倡导的"真情实感",理应得到公正的评判,但事实却并非如此。原因当然很多,不过最主要的还是我们的传统观念。一、初中生的"爱情作文"不被看好爱情,在文学作品中是一个  相似文献   

19.
情感教育就是从教学实际出发,营造与教学内容相应的具体场景氛围,以触动唤醒学生的某种情感。《中学历史课程标准》指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教学过程中的三维目标。这里说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就是我们说的情感教育。由此可见情感教育在历史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历史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将情感教育的目标落在实处呢?  相似文献   

20.
古代先哲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作文应是学生的心声,是真情实感的流露。作文如做人,作文教育的核心是对人的生命润泽。我们的中学作文教学,虽然提倡和鼓励学生写“真文”,说“真话”,叙“真事”,抒“真情”,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在生活中的真实感受和想法。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许多学生的作文几乎是假话连篇,空话套话满天飞,虚情假意,空洞无物,千篇一律,读了让人生厌。当“应试教育”左右着中国教育的时候,教育就被异化为一种缺少人性的教育。当前作文出现了一种追求功利的倾向,即考试怎么考,作文就怎么写;考试考什么,作文就写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