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明代宦官专权的形成及其原因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代宦官之祸超过汉唐,明代宦官专权的形成有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从明初太祖朱元璋禁止太监干预朝政,到成祖朱棣重用宦官,至宣宗朝秉笔太监当权,形成了宦官专权局面。明代宦官专权形成的原因,首先,是明代君主集权专制制度发展的结果;其次,是宦官机构完备的结果;再次,是宦官对厂卫操纵的结果。总之,明代宦官专权是封建专制制度发展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2.
凤阳守备太监最早设置时间是在成化八年九月卫颖守备凤阳之际。其设置的最直接动机为成化八年七月南直隶大风雨,当时受灾面积广达数省,江淮一带流民问题严重。在这背景之下,明宪宗命太监高廉协同卫颖守备凤阳,高廉死后,宪宗仍差内官一员奉皇陵,兼守地方,则标志着凤阳守备太监由一种临时性委任而成为一项常态化制度,直至明亡,持续170余年。这一制度的最终形成,不仅是明中期政治、社会危机相互激荡在江淮地方的反映,亦是宣德以后皇陵太监威权日重的特殊背景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3.
统编语文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第24课《唐诗三首》《卖炭翁》第126页注释(8)"[黄衣使者白衫儿]黄衣使者,指太监。白衫儿,指太监手下的爪牙。"其中这里的"太监"一说似有不妥。据《汉语大词典》《辞海》,"太监"在唐代是官名。唐高宗时,曾改殿中省为中御府,主官称大监。古常以"太"作"大"。胡三省注《资治通鉴》,认为"大监"即"太监"。辽代南面官太府、少府、秘书、将作、都水等监长官皆称太监。元代艺文、太府、秘书诸监亦以太监作为主官,这些官员都不是宦者。而从明代开始,才在宦官所领二十四衙门各专设掌印太监,在宫廷内侍奉皇帝及其家族。明中叶以后其权力扩大,拥有出使、监军、镇守、侦察官民等大权。清代相沿,太监成为宦官的专称,设总管太监等为首领,隶属内务府,权力削弱。  相似文献   

4.
明朝的宦官     
宦官,亦称太监、阉官等,是历史上一个很特殊的阶层。宦官朝夕侍人君之侧,影响皇帝视听、左右国家政治。秦汉以降,历朝都有宦官干政,然“东汉及唐、明三代,宦官之祸最烈”(《廿二史札记·东汉宦官》)。明代宦官干政,是中国宦官发展史上的最高峰。若从历史的高度,俯瞰明代社会,可见一队队骑高头大马,着华衣丽服的宦官,活动在社会的各个角落。本文拟对明朝宦官干政的历史作一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5.
明代宦官擅权,多任朝廷要职,在明与朝鲜的外交中,宦使亦占据了很大地位,产生过举足轻重之影响。本文在相关史料的基础上,分析明王朝不同时期宦官外交之情况,并探讨宦官外交鼎盛局面产生之原因,对宦官使节在朝鲜活动行为进行归纳,以尽可能地对明与朝鲜外交中的宦官群体有一番整体而独立的认知。  相似文献   

6.
明代第一开国功臣中山王徐达五世孙、嗣魏国公徐俌及其妻朱氏二人的墓志,于1977年出土于南京太平门外板仓徐达家族墓地,但考古简报对徐俌夫妇墓志内容的探究失之疏简。徐俌墓志系南京兵部尚书乔宇所撰,犹存录于明隆庆五年刊梓的《乔庄简公集》,出土的徐俌墓志原石对于修订《乔庄简公集》中的墓志文本具有重要价值。同出亦为名臣王恕撰写的徐俌夫人朱氏墓志,对于补证明代中叶的徐达家族史事也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7.
明代部分宦官或出身于内书堂,或出于附庸风雅与外廷文人士大夫诗酒交游,或充当帝王伴读,乃至更有文士"自宫"或"被宫"入内,诸多途径下形成一个奴婢型知识阶层。这些知识型宦官时有进行文学创作,而尤以诗歌创作居多。就其遗存诗作而言,独具"悲情孤寂"、"潜心佛道"、"交游风雅"的情感内涵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8.
在高中《中国古代史》(选修)课本中,多次涉及到“宦官”.宦官,又叫太监,是指那些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专在宫廷内侍奉帝王及其家族的、被阉割过失去性功能的男人.在我国古代典籍中,宦官又称为寺人、阉人、阉臣、宦者、中官、内官、内臣、内侍、太监、内监等.宦官是在野蛮的奴隶制度下,奴隶主占有欲的产物.奴隶主为了保证妻妾的“贞洁”,利用当时所掌握的医学知识,将男人的生殖器阉割、制造出在劳力上大于女奴,在武力上强于女奴,可供役使而又不会同女主人发生性关系的奴隶——宦官.奴隶制度崩溃以后,宦官制度却被保存下来,一直到清朝.历代置宦官的情况是:战国时,赵有宦者令;秦汉时,宦者属少府;隋、唐、宋代,设内侍省,由宦官主管;唐、宋宦官,可统率军队;明朝,设十二监、四司、八局,各专设掌印太监提领,称二十四衙门;清代宦官,以总管太监、首领太监为首,隶属于内务府.宦官的来源,主要有下列途径 :一是把犯罪的人(包括犯罪的贵族、官吏)处以宫刑,罚进宫廷当太监,如赵国的赵高;二是将民间的幼年子弟,通过诈骗、买卖、进贡  相似文献   

9.
同学们,知道"太监"和"宦官"在历史舞台上充当什么角色吗?"太监"和"宦官"在清朝以前不是相同的概念。宦官是指在宫中服侍皇帝和皇室家族的阉割过的男子。早在周朝就有,不过那时的宦官并非全是阉人,宦官"悉用阉人"是东  相似文献   

10.
太监简说     
一太监和太监制度,是我国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一种奇特的产物,先秦的典籍和历朝的正史、野史、笔记都有关于太监的记述.在古籍中,太监叫寺人、阉(奄)人、阉宦、宦者、宦官、中官、内官、内侍、内监等等.太监这一称谓,是在唐代出现的.唐高宗龙朔二年(公元662年)皇帝命改掌管乘舆、服饰的殿中省为中御府,以宦官任中御太监和少监,所以人们就把宦官称为太监了.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太监是指专供高级统治者(皇帝、后妃、王侯、将相)役使的被阉割过的男人.《诗经·秦风·车邻》篇:"未见君子,寺人之令."这个寺  相似文献   

11.
宦官与太监有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宦官与太监有别宏申在人们的印象里,宦官与太监是一码事,其实两者是有区别的。据史学考证得知:其一,最早的宦官并非都是阉人;其二,宦官与太监在封建社会的概念是有别的。古代宦官是对在皇宫里为皇帝及其至亲服务的官员的总称。东汉以前,充当宦官的并不都是阉割之人...  相似文献   

12.
1976年2月,河北省威县城关镇贾庄村发现古墓,出土三方墓志。其中一方为明兵部尚书贾待问墓志。贾待问是隆庆、万历时期两朝名臣,为官清廉,刚直不阿,曾数次弹劾当权太监。在西北整饬边防,多次参战,军功卓著,从而荣升兵部尚书。  相似文献   

13.
自秦而始,中国便以君主专制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建立起统一的封建政治制度,并为其后两千多年中的历代统治者所沿袭。宦官势力的产生和发展作为中国古代政治的一道独特景观,恰是君主专制主义不断强化的产物。遍观我国古代诸朝,明代可谓宦官势力最强之时,而相应带来的政治腐败、法制衰微,也达到了空前绝后的地步。本文拟从这一现象着手对君主专制主义在有明一朝的发展及相应的影响做一初步探讨。一、明代宦官势力的发展及特点明朝建国之初,明太祖对于宦官还是有着较为清醒的认识并保持着相当的警惕,对其防范极严,禁止其干预政事,并制…  相似文献   

14.
“宦官”和“太监”,在一般人的印象里似乎是同一概念,其实,这种理解是不够确切的。稍加考证便知:第一,最初的宦官不都是“阉人”;第二,“宦官”和“太监”并非自有以来就是同一概念。“宦官”之称,古已有  相似文献   

15.
邹亮 《东吴学术》2023,(3):103-108
常熟虞山山麓曾出土《明故梦椿邹君墓志铭》《明诰封南京吏部郎中邹公暨宜人钱氏墓志铭》二方明代墓志铭,墓主系常熟邹氏家族的重要人物。前者墓主与常熟乐志堂翁氏有历史渊源,翁同龢曾写过墓表,该处为邹、翁两家共同祖坟地;后者墓主为明代弘治六年进士、山东左参政邹韶及弟浔州知府邹武之父,邹氏家族因与常熟城北钱氏家族联姻,走上科举仕途。对二方墓志进行释读,并与传世文献相互比较,订正讹误,弥补缺漏,既能补充常熟邹氏、翁氏家族史料,也能展示明代士人交往、家庭婚姻关系以及日常生活细节。  相似文献   

16.
明宪宗所用的汪直是继英宗朝王振之后又一个著名的宦官专权者,其一手创立的西厂标志着明代宦官势力的全面扩张。明中期以后,在逐渐丰富的物质生活及逐渐开放的社会风气中,士大夫集团开始集体走向堕落,这是其在与宦官集团的斗争中屡屡处于下风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明代的宦官专权乱政危害程度是古代历史少有的,明代宦官专权之所以惨烈,即有中国古代史中其它朝代宦官专权的共性、一般性原因,也有明代自己独特的原因。本文将对明代宦官乱政专权的原因做深入的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8.
督东厂官校缉事,是明代宦官掌握的一项重要权力。一般认为,宦官刺事始于永乐朝。事实上,太祖朱元璋已开始用宦官刺察外事。成祖朱棣夺位后,营建北京,始正式建立东厂。正统以前,东厂"行事权"尚有限。景泰帝代位后,大大强化了这一权力。而复辟的天顺朝,却是锦衣卫权势大张的时期。成化初年,再命内臣领校尉缉事,东厂始为定制。  相似文献   

19.
《萃美录》是明代浙江士民歌颂镇守太监刘璟德政的诗文汇编。从书中所收诗文作者的身份书写入手,我们考证出该书并非刊刻于正德十年刘璟离浙之时,而是正德十三年秋冬。这恰处于刘璟走出政治困局,在明代宦官制度史上破例从南京闲散之职重新出任一省镇守的前夕。《萃美录》在此时刊刻,无疑起到了宣传其过往政绩,证明其能力堪任的作用,很可能正是刘璟谋求东山再起的重要努力。《萃美录》兼具离任纪念册与复出推荐书的特质,充分表明了明代地方官德政文本刊刻时间值得仔细辨析,以及在此基础上结合被歌颂者具体处境与当时官员考课选授制度探讨其政治文化意义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贾咏墓志现藏于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文物所碑廊,主要记载了明嘉靖初年礼部尚书贾咏的生平与政绩。其墓志中蕴含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为研究贾咏及明代相关制度提供了史料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