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文化运动中商务印书馆的营业额出现高峰式增长。本文置商务印书馆于新文化运动,检视随图书市场兴起以及读者群对新知识需求的产生,作为文化产品制造者的商务印书馆如何发现这一潜在市场机遇,并借助新文化运动找到文化事业运作和企业商务运作的契合点,在改革过程中通过挑选作品迎合、型塑市场最终受惠于文化市场,促成了新文化运动中商业化与新文化的共生互用。  相似文献   

2.
文章对近代商务印书馆发展中的道与器关系从三方面予以了分析.道器一体:商务文化奋斗之理想与目标通达之利器的有机统一;器由道出:商务教科书编辑之法与“扶助教育为己任”之道如出一辙;技以载道:商务印书馆在经营方法、技艺上的不懈追求是“与世界进步相适应”信念的最好诠释.  相似文献   

3.
抗战时期,由于国民政府在军事上的失利,很多城市变为沦陷区,居住在内地的文人曾大批集中向香港迁徙,他们在香港的文化活动,促进了香港与内地的文化交流以及进步文化在香港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陈传芝 《编辑之友》2010,(9):110-114
抗战时期的商务印书馆(以下简称"商务"),因为屡遭巨劫,组建、运作异常艰辛.总部在"一·二八"后分散在上海租界和香港,上海、北京、香港沦陷后又迁往重庆,其间一切资产几乎损失殆尽.在这段艰苦的岁月里,商务的外国文学翻译图书,虽然不到百种,却从未中断.残存的商务在顽强支撑的同时,始终没有忘记与外国文学接轨的使命.  相似文献   

5.
为推动香港各中小学生的阅读文化,香港商务印书馆先后推出两个电子语文学习平台,分别是阶梯阅读空间和i-reading电子书——商务互动学习平台。  相似文献   

6.
周逢琴 《出版科学》2012,20(1):105-108
李宣龚以诗人身份供职商务印书馆,数十年间鞠躬尽瘁,在管理经营、出版古籍、推动商务旗下杂志改革以及刊刻近代诗人别集等方面,做出了独特的贡献。他集经济文章于一身,堪称商务最重要的管理者、出版人和文化守望者之一。  相似文献   

7.
半月掇闻     
龙新民署长到商务调研时强调:要让金字招牌更加闪亮“要倍加珍爱‘商务’这个金字招牌,多出版与‘商务’地位相称的好书,多出人才,在‘走出去’战略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这是新闻出版总署署长、国家版权局局长龙新民4月18日到商务印书馆调研时多次强调的。在听取商务印书馆总经理杨德炎的情况汇报后,龙新民指出,商务印书馆是中国出版业的一块金字招牌,历史悠久、名家云集、文化底蕴深厚,为中国出版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商务印书馆的名字享誉中外,这是商务印书馆独有的优势和宝贵的资源,也是中国出版界的骄傲。龙新民指出,在国际文化竞争中特…  相似文献   

8.
丁伟 《东南传播》2016,(4):116-125
商务印书馆函授学校英文科在中国近代教育史、出版文化史都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具有较高的个案学术研究价值。在商务印书馆出版文化理念的引领下,商务函授学校英文科通过长达31年的办学生涯,不仅为商务印书馆成功开辟了一条书刊促销活动的新途径,而且还开拓出了一种出版"隐形"教科书的新业务,这种发行数量巨大的"隐形"教科书为商务印书馆带来了丰厚的经济回报。商务函授学校英文科使商务印书馆获利颇丰,有力促进了商务印书馆出版事业的发展。探讨商务函授学校英文科如何推动近代商务出版事业的发展这一历史事件对当今出版机构从事多元化经营活动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我对商务印书馆并不陌生,小时候在哈尔滨,就曾在商务印书馆买过书和文具;20世纪50年代在北京买过商务的俄文、德文和英文图书;但对它的历史,以及它对中国文化发展所起的作用,却知之不多。  相似文献   

10.
王卫芬 《编辑之友》2011,(12):127-128
张元济进入商务印书馆后,坚持以"扶助教育为己任",使得商务印书馆(以下简称"商务")完成了从印刷工厂到出版巨子的蜕变,成为晚清以来普及、传播新知新学的文化重阵。在他硕果累累的出版生涯中,主持编著和出版各类新式教科书是其中一项非常重大的工作。据研究,张元济亲自参与编纂、校订的商务印书馆  相似文献   

11.
台湾的商务分馆成立于1948年1月,当时的商务总馆位于上海,在全国拥有近30家的分馆,分馆依规模的大小分成三个等级,台湾分馆属于三级,分销只是销售单位,出版工作一直是由总销负责,后来台湾的商务分馆变更注册为台湾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开始独立运作出版事业。目前大陆地区以外的四个商务印书馆(台湾商务印书馆、香港商务印书馆、新加坡商务印书馆、马来西亚商务  相似文献   

12.
马晓琼 《今传媒》2012,(4):123-124
世界书局是民国时期上海的一家民营出版发行机构,虽然其真正出版编辑中小学教科书始于1924年,但一举成功,与当时的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成为中国近代教科书出版业的三大巨头。由于世界书局进军教科书出版领域,结束了商务、中华两家垄断的局面,形成了三家激烈的竞争的态势,促使教科书质量显著提升,售价比较低廉,带动了中国近代教育文化事业不断发展。因此,我们可以说世界书局为我国教科书出版做出了不可磨灭的文化贡献。  相似文献   

13.
胡晓 《出版科学》2015,23(3):111-112
商务印书馆从最初一个小小的印刷作坊,逐步发展成为近现代中国首屈一指的出版和文化重镇,为开启民智、昌明教育、普及知识、传播文化、扶助学术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近些年来,对商务印书馆及其相关方面的研究成果日益丰富.华中师范大学范军、何国梅合著的《商务印书馆企业制度研究(1897-1949)》(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12月出版),则专门论述商务印书馆的产权制度、组织制度和管理制度,诠释其多元化的产业经营方式,并借此思考具有中国特色出版行业企业化、产业化和集团化建设之道.该书以其更加细化的专门性,丰富了“商务学”的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4.
又是博士答辩时,应聘为北京大学几篇学位论文作预评审,其中有一篇是从文化视角研究商务印书馆出版理念与实践的.作者"旁无所顾,专攻商务",所梳理的材料与所提出的见解都是很有价值的.与其说我是在审阅论文,不如说又受到了一次很好的阅读洗礼和思维撞击.作者在论述"商务"出版的哲学观时,提出了"商务"是"文化追求与商业利益的对立统一"的见解,这引起了我的格外注意.我以为作者讲"对立统一",实际上还是落脚到二者的"统一"上来.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命题,非常好,令人振奋,可惜没有作为总纲统率全篇,而是作为一个子命题,放在一个不够突出的位置,很是遗憾.实际上在我看来,这恰恰是"商务"之魂、"商务"之根、"商务"之本.  相似文献   

15.
正商务印书馆在百度百科中显示有5个词条,分别为:中国大陆商务印书馆,香港商务印书馆,台湾商务印书馆,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及澳门分馆。商务印书馆The Commercial Press(CP)是中国出版业中历史最悠久的出版机构。1897年创办于上海,1954年迁北京。与北京大学同时被誉为"中国近代文化的双子星"。商务印书馆的创立标志着中国现代出版业的开始。以张元济、夏瑞芳为首的出版家艰苦创业,  相似文献   

16.
李海燕 《出版科学》2008,16(1):92-94
王建辉从事近代出版史史料爬梳和学理研究始自1996年,至今已逾十年,有论著《文化的商务:王云五专题研究》《老出版人肖像》《出版与近代文明》问世。《文化的商务》评叙了王云五经营下的商务印书馆是在把文化作为一种商务来运作。《老出版人肖像》纪录了在近代出版史上留下踪迹的五十余位老出版人。  相似文献   

17.
在商务印书馆百年的发展历程中,曾有许许多多与商务有着文字因缘的鸿儒贤达,通过著书译书维系着他们之间的友谊与长期合作。在隆重庆祝商务印书馆创建百周年之际,他们纷纷赋诗、著文,表达他们对“商务”的真情挚爱,并热烈致以百年华诞的祝贺。 赵朴初在诗中热情称颂“商务”:东观秘籍,名山珍藏,流通广布,万轴琳琅。张公创始,俊彦云翔,百年继武,业绩辉煌。花枝春满,老干弥昌,功昭学海,文化桥梁。 启功在诗中赞扬:叔世奇勋在启蒙,古今文化得沟通,十年曾历尘沙劫,终见重光净太空。  相似文献   

18.
张萱 《青年记者》2016,(23):142-144
商务印书馆缘何开展电影业务 商务印书馆创立于清光绪二十三年(1 897年)的上海.“商务”两个字,本身就刻上了洋务运动过渡到维新运动期间“商战”思潮的时代标志.从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中国初步达成了“救亡图存”的目标,这个时期国人对思想解放和文化革新的要求,给中国的印刷出版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而商务印书馆就是在这个大背景中诞生的.商务印书馆的创始人“创业四杰”——夏瑞芳、鲍咸恩、鲍咸昌、高凤池,皆为基督徒,在开办商务印书馆之前,在《字林西报》和《捷报》做排字工人,总体来说很大程度上接受了西方思想的影响.从“第一桶金”《华英初阶》到《最新教科书》,商务印书馆在出版理念和技术上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相似文献   

19.
介绍外国文化,包括许多方面的工作。翻译外国古今哲学、社会科学重要著作是其中一项基本的工作,在国内,这项工作主要是由商务印书馆承担的。商务印书馆翻译出版外国学术著作历时已久。早在张元济先生主持商务印书馆的工作期间(1903-1921年),商务的这一出版特色就已初步奠定。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严复移译的西方学术名著,近代文学家、翻译家林纾译的欧美各国的小说,有不少是在这一期间由商务出版的。1921年,王云五进商务工作以后,这项工作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各类译著逐步发展成系列书,并汇编为“汉  相似文献   

20.
本刊讯法国学者马特尔撰写的《主流——谁将打赢全球文化战争》一书近日由商务印书馆引进出版,并拉开了"国际文化版图研究文库"丛书的出版序幕。该作品通过5年实地调查和对1250多位产业领袖和文化精英的访谈,从美国文化的全球性成功,到中国、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的努力,再到印度、巴西的兴起以及欧洲文化的困境,展示了各国的经验与教训,对全球流行文化进行全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