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我的独生子乔伊是天生的畸形足.医生向我们保证,经过治疗他可以正常走路,但永远不可能很好的跑动,乔伊生命中最初的三年是在手术台上度过的。当他八岁时,如果你看见他行走.你不会认为他身体有缺陷。  相似文献   

2.
当孩子学走路时,父母总有这样的体会:放手让孩子自己走,只要不伤到哪儿,摔几个跟头对孩子学走路有好处.摔跟头是孩子成长的经历,也是一种成长的需求,只有满足这种需求,孩子就可以从过程中得到经验,有效地锻炼平衡能力,从而更快地学会走路.其实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同样也是这个道理,应让学生“自己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而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锻炼.本人从事信息技术教学多年,一直在追求和摸索信息技术理想化课堂,下面谈一谈个人在教学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3.
保姆与导师     
“大学教师不要当保姆,要做导师”。这话是很有道理的。保姆抚育的对象是婴儿,由于婴儿身心发育尚不成熟,需要保姆照顾。不会吃饭时,保姆要一口一口地喂;不会走路时,保姆要“抱着走”。大学教师教育的对象是大学生,便不能用保姆抚育婴儿的办法,这似乎是人人皆知的道理。然而,在有些高等学校里,“填鸭式”的讲课、“抱着走”的教育方法,至今仍然程度不同地存在着。应该说,这与“保姆”的办法是没有多大区别的。  相似文献   

4.
不少年轻父母都有这样一种心态:在孩子还不会走路时,多么希望他能快点单独行走。但是,一旦孩子学会了走路,他要“东跑西走”地玩个痛快时,却又会担心起来:怎么这样“莽撞”,不小心要跌痛的呀!  相似文献   

5.
母爱无言     
当我提笔写下这个题目的时候,我的母亲也许正在家中哄我儿子玩儿呢一想到这些,我的心里就很不是滋味。这些年来,我母亲一直很辛劳,本来以为退休以后可以享一享清福,可谁知道照顾小孩的重任又落到了她的肩上。照顾孩子不是一件清闲事,可母亲没有说过一句埋怨的话,精心地照顾着小外孙。我工作忙,有时需要加班加点,儿子还小,经常哭闹,每逢这时母亲总是耐心地逗他玩,抱着他在客厅来回不停地走。儿子很胖,每次都把母亲累个够呛。可是当我下班回到家,给孩子喂完奶以后,母亲就会以我工作太累,需要休息为由,继续帮我看孩子。时间长…  相似文献   

6.
动作发育1岁左右的宝宝,会给妈咪带来许多意外的惊喜。这时,宝宝的体格发育已经很稳健了,体重约为出生时的3倍,身高约为1.5倍。在运动能力方面,他能自己抓着东西走路,而且走得很好;握着他的手领他前进,他的脚会向前移动:妈妈放开手时,可以自己站立2、3秒钟。有的宝宝10个月左右就会开始走路,有的宝宝才刚开始学会爬行。专家认为,这段时期,充分地让他爬行比学习站立、走路要好。爬行能够锻炼腕力、肩力、腹肌、背肌。爬行功夫到家再开始走路的宝宝,不容易跌倒,就算跌倒也会及时用手撑住身体。另外,爬行时五根指头为了要支撑身体重量需要  相似文献   

7.
葛永平 《物理教师》2003,24(5):31-31,63
讨论式教学是我们较为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 .在教师和学生对一系列问题交换意见进行讨论的过程中 ,可以产生非常热烈的课堂气氛 ,会发生激烈的思想碰撞 ,也将在相互启发中促进深刻的思考 .这时的学习和探讨是主动和积极的 ,只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 ,在不同层面上合理地展开讨论 ,常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学生的思维往往在这里启动和发散 ,学生的能力也往往在这时产生关键性的跃迁 .在一次竞赛辅导中 ,我给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总共有正电荷Q ,则(1 )当Q集中在一点A时 ,距A点R处的场强E1为多大 ?(2 )当Q均匀分布在半径为…  相似文献   

8.
学习走路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宝宝学会走路标志着他今后的活动范围将逐渐扩大,视野将逐渐开阔,为其体能和智力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 一般宝宝9个月大时会扶墙学走路,1岁以后就不需要任何工具的辅助了,可以逐渐学会自己走路。 宝宝学步时胆子比较小,不敢走,这时家长可以让宝宝扶着床边慢慢学会走  相似文献   

9.
在大学教育中,我们应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美国社会里的教育方法有不少缺点,但有一点我觉得值得借鉴,就是处处鼓励学生独立创新。这一点从对小孩子的态度就可看出。你在美国街上走路,很少看到父母牵着小孩的手走路,只要他会走了,就让他自己走,摔倒了自己爬起来,除非碰破了头否则不去扶他。小孩出点鬼主意,父母不但不骂,有时还夸奖几句。我们的社会可不一样。父母照顾得可紧呢,不能乱跑,不能做  相似文献   

10.
儿童总是通过行为表露情感的。有时坦率而直截了当,有时却很难识别。我们首先要做的是观察儿童的行为,而不是去改变他们的行为,或急于判断其行为的是非。否则,就不可能通过行为去了解儿童的情感。一、儿童的情感可以在言语中流露出来儿童适应新环境的方式是各不相同的。要了解儿童的情感就要仔细观察儿童在新环境中的行为。儿童的情感可以从走路、奔跑、手的动作以及姿态等等行动中暗示出来。当我们和儿童一起走路时,有的儿童会紧紧抓住我们的手指,这表明他情绪紧张需要帮助;有的儿童会把手松松地放在我们手中,这暗示他对别人从来不主动地表示亲热;有的儿童对人热情,你紧握他的手,他也紧握着你的手,这表明他虽然喜欢与  相似文献   

11.
Q我宝宝现在两个多月,出生的时候我们为了给他多一些的抚爱,就抱着他入睡,等他睡着以后,只要将他放在床上,他就惊醒了,我们只好又把宝宝抱在怀里。以后就养成了要大人抱着睡的习惯,夜间也如此,我们感到很劳累。请问:有什么办法改变宝宝要大人抱着睡的习惯呢?  相似文献   

12.
转移话题     
当幼儿哭闹时,你越说“不要哭”,他越哭;当幼儿不想吃饭时,你越逼他,他越不吃。倘若此时你能转移话题,那困难就会“迎刃而解”,且年龄越小越奏效。下面举两个实例。笑笑不小心蹭破了皮,宋老师要给她涂红药水,可她死活不让,又哭又闹。见状,我连忙抱着她说:“咱们来画个红太阳吧!没纸怎么办?就画在你的腿上吧!”就这样,她乖乖地让我在她的腿上(伤口上)画了个“红太阳”。体检时要扎手指验血,孩子们害怕极了。这时,我  相似文献   

13.
教的本质在于引导 ,而不同的教学观决定了不同的引导 .在传统的教学观下 ,教师的引导是让学生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 ,重视学会 ,轻视会学 ;引导表现为教师牵着学生走路 .而现代的教学观所倡导的引导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交流、合作、选择和体验 ,让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 ;引导表现为一种启迪 ,一种激励 .就如 ,学生迷路时 ,教师不是轻易告诉方向 ,而是引导他怎样去辨别方向 ;当学生登山畏惧了的时候 ,教师不是拖着他走 ,而是唤起他内在的精神动力 ,鼓励他不断向上攀登 .本文通过几个教学案例的分析 ,反思我们教学引导中存在的…  相似文献   

14.
风早君 《母婴世界》2013,(12):48-50
5种常见的异常步态 刚学走路的宝宝,走路时两足常呈“八字”分开,身体摇摇晃晃,两臂外展,颤颤抖抖地向前走,有时足尖着地,有时足跟放平,这是他在探索用哪种姿势走路比较舒服,属于正常的现象。但是,当宝宝能够独立行走后,家长就要留意其走路时的姿势,若常出现步态不稳、“剪刀步”、“鸭步”等异常情况,应引起重视,以免错过最佳的纠正或治疗时机。  相似文献   

15.
《弟子规》中这句话告诉我们:吃饭时,要让长辈先"动筷子"。就座时,要让长辈先入座。走路时,要让长辈先行。做到礼让长辈,晚辈随后。情景小故事:小池特别爱吃奶奶包的饺子。一天傍晚,奶奶为全家人准备了好多饺子。小池拿起筷子,迫不及待地吃起来。这时,爷爷从外面回来,看到小池自己在吃饺子,便对他  相似文献   

16.
<正>教学中发现,有的学生代数成绩挺好的,但是几何成绩不尽人意,主要原因是对图形的感觉不好.其实,要想找到图感,只要多多地认识图形即可.而动手折纸是找图感的好方法.笔者发现有很多图形可以通过折纸得到,故在几何教学中设计了一些折纸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充分地感受图形.在学习等腰三角形时,笔者要求学生用  相似文献   

17.
培培妈 《父母必读》2014,(7):124-125
正他明明可以自己走路了,但却总让妈妈抱着,为什么宝宝这么黏人?其实,只要用对方法,宝宝自己走路没那么难!自己走路好习惯培养方案游戏来吸引喜欢游戏是宝宝的天性。对于已经会走路的宝宝来说,可以用游戏的方法来吸引宝宝的注意力。父母可以和宝宝玩倒走、青蛙跳的游戏,也可以和宝宝玩赛跑、蝴蝶飞的游戏。宝  相似文献   

18.
万舒 《今日中学生》2007,(17):21-22
日常生活中,我们到处都可遇到(看到)摩擦这一物理现象.可见,摩擦与我们息息相关,如我们用笔写字,笔尖与纸面就发生摩擦;走路时,鞋底即与地面发生摩擦,等等。总之,只要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在作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即形成摩擦(图1)。这时在接触面上就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或挤压)的力,这种力就是摩擦力。  相似文献   

19.
当文中的少年与历史较量时,他不仅仅要求真相,也是对家族历史的寻找。让孩子了解自己从哪里来、有着怎样的家族背景,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一个叫雷宗兴的16岁少年,是山东师范大学附中高二学生。他和姥姥郭庆萍的感情甚笃,只要两个人在一起,他就会抱着姥姥,听姥姥讲往事。  相似文献   

20.
他来到这个世界上,是为了另一个人。她是父母的大女儿,三岁,生了一场病,不能走路。于是他们商量,再要个孩子吧,这样,当他们不在这个世界上时,还有个亲人陪着她。他们本来希望要个女孩,女孩更贴心,也更会照顾姐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