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一、《科学对社会的影响》是中科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主办的学术季刊。所设置的栏目有:世界科学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青年学者论坛、科学文化和科学评论。文章多为中国当今杰出学者在其领域里所做出的具有创造性、思想性的学术成果。所以这是一本能够让你了解到当今科学对我们社会已经有的、以及将会有怎样影响的杂志。在未来的时间里,我们将会继续这一办刊方向,为更多的学者提供展示其智慧、思想和学识的机会。本刊在下年度内,将深入  相似文献   

2.
一、《科学对社会的影响》是中科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主办的学术季刊。所设置的栏目有:世界科学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青年学者论坛、科学文化和科学评论。文章多为中国当今杰出学者在其领域里所做出的具有创造性、思想性的学术成果。所以这是一本能够让你了解到当今科学对我们社会已经有的、以及将会有怎样影响的杂志。在未来的时间里,我们将会继  相似文献   

3.
编者的话     
本刊从今年第一期起改版。内容将更加符合时代和广大读者的需求,形式将趋于丰富多彩。改版后的本刊设立三个主要栏目:当代科技政策,评介中国和世界科技的发展及其影响,包括科学前沿,科技评论,国家科技政策等多项内容;可持续发展,立足于资源、环境的国家可持续发展,在本刊中将呈现显明的特色,它更多地保留了本刊过去的优良传统;科学与文化,致力于提倡中国科技界的文化品味,当今科学与文化的交融,包括对科技名人、科学史事的评价。本刊将承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立的“ImpactofScienceonSociety”(科学对社会的影响)宗旨:以…  相似文献   

4.
以体育学界最优秀期刊<体育学刊>专设栏目"研究生论坛"的成果分析,以期获得论据,说明体育学术期刊青年学者特色栏目的重要意义.研究认为: <体育学刊>研究生论坛具有青年学者研究成果继成的特点,为体育学青年学者提供了展示自我研究成果的舞台,并兼批判性、争鸣性、建设性为一体,发挥学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风尚, 为促进中国体育学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5.
中国文化已经对世界产生了影响,并还将会产生影响,多年来成为了中外学者的一个共识,也是社会上的一个热门话题。在上一期和本期的"科学文化"栏目里,我们希望能够就"21  相似文献   

6.
《学会》2019,(10)
<正>10月16日,作为首届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年科学家与中小企业成长分论坛在北京会议中心举办。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宋军,国际干细胞组织主席、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副理事长、中科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副秘书长周琪出席论坛。论坛以"科学、技术、发展"为主题,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芬兰、俄罗斯、日本、西班牙、新西兰、马来西亚等11个国家的青年  相似文献   

7.
正7月20日,在机场等了9个多小时后,中科院国家天文台行星科学家郑永春终于登上了飞往山东威海的航班。21日,他参加了中国天文学会第五届青年天文论坛并作关于冥王星的报告,当晚,他还给山东大学的学生作了一场题为"人类走向深空"的报告。谈到他如此执著参会的原因,郑永春表示:"第一我是中国天文学会青年天文论坛的创始人之一,今年是第五年参会了,希望继续保持;第二是得在青年天文论坛讲冥王星的报告;第三是要给山东大学的学生们讲月球和火星的科普报告。"  相似文献   

8.
西方的没落     
中国文化已经对世界产生了影响,并还将会产生影响,多年来成为了中外学者的一个共识,也是社会上的一个热门话题。在这一期和下一期的“科学文化”栏目里,我们希望能够就“21世纪里,中国文化能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世界”这一话题展开多学科学者的讨论。为有利于讨论,本栏责任编辑从我国著名学者梁漱溟、费孝通、季羡林的著作中摘录一部分作为附录,希望能够让读者看到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些大家学者对这个相关话题的一些思考。——编者的话  相似文献   

9.
中国文化已经对世界产生了影响,并还将会产生影响,多年来成为了中外学者的一个共识,也是社会上的一个热门话题。在这一期和下一期的“科学文化”栏目里,我们希望能够就“21世纪里,中国文化能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世界”这一话题展开多学科学者的讨论。为有利于讨论,本栏责任编辑从我国著名学者梁漱溟、费孝通、季羡林的著作中摘录一部分作为附录,希望能够让读者看到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些大家学者对这个相关话题的一些思考。——编者的话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文化已经对世界产生了影响,并还将会产生影响,多年来成为了中外学者的一个共识,也是社会上的一个热门话题。在这一期和下一期的“科学文化”栏目里,我们希望能够就“21世纪里,中国文化能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世界”这一话题展开多学科学者的讨论。为有利于讨论,本栏责任编辑从我国著名学者梁漱溟、费孝通、季羡林的著作中摘录一部分作为附录,希望能够让读者看到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些大家学者对这个相关话题的一些思考。——编者的话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文化已经对世界产生了影响,并还将会产生影响,多年来成为了中外学者的一个共识,也是社会上的一个热门话题。在这一期和下一期的“科学文化”栏目里,我们希望能够就“21世纪里,中国文化能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世界”这一话题展开多学科学者的讨论。为有利于讨论,本栏责任编辑从我国著名学者梁漱溟、费孝通、季羡林的著作中摘录一部分作为附录,希望能够让读者看到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些大家学者对这个相关话题的一些思考。——编者的话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文化已经对世界产生了影响,并还将会产生影响,多年来成为了中外学者的一个共识,也是社会上的一个热门话题。在这一期和下一期的“科学文化”栏目里,我们希望能够就“21世纪里,中国文化能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世界”这一话题展开多学科学者的讨论。为有利于讨论,本栏责任编辑从我国著名学者梁漱溟、费孝通、季羡林的著作中摘录一部分作为附录,希望能够让读者看到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些大家学者对这个相关话题的一些思考。——编者的话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文化已经对世界产生了影响,并还将会产生影响,多年来成为了中外学者的一个共识,也是社会上的一个热门话题。在这一期和下一期的“科学文化”栏目里,我们希望能够就“21世纪里,中国文化能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世界”这一话题展开多学科学者的讨论。为有利于讨论,本栏责任编辑从我国著名学者梁漱溟、费孝通、季羡林的著作中摘录一部分作为附录,希望能够让读者看到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些大家学者对这个相关话题的一些思考。——编者的话  相似文献   

14.
未来我国农业的转型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给的任务更加艰巨,迫切需要理论与技术创新。"十三五"期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规划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中科院将继续发挥人才高地优势,持续面向"种业发展""地力提升"和"绿色农业技术"为主线开展研发,聚焦解决农业重大科学问题;攻克共性关键技术;进行区域农业产业技术集成,开展优化农业资源配置示范;为农业可持续发展不断提供新的思路、技术和方法。文章解析了供给侧改革的内涵,从上述3个方面对中科院"十三五"规划的农业科技发展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文化已经对世界产生了影响,并还将会产生影-向,多年来成为了中外学者的一个共识,也是社会上的一个热门话题。在这一期和下一期的“科学文化”栏目里,我们希望能够就“21世纪里,中国文化能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世界”这一话题展开多学科学者的讨论。 为有利于讨论,本栏责任编辑从我国著名学者梁漱溟、费孝通、季羡林的著作中摘录一部分作为附录,希望能够让读者看到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些大家学者对这个相关话题的一些思考。[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正>一群未曾泯灭好奇心的人聚首,围绕"未来",奔着百年之约,共筑一场科学的盛会。2016年1月17日,首届未来论坛年会盛大开幕,同时一个民间倡议发起的"科学大奖"宣布创立——未来科学大奖。从最初的9位科学委员会委员,8位捐赠人,到如今21位科学委员会委员、12位捐赠人、未来论坛33位个人理事及8位机构理事、青年理事、青创联盟成员,未来科学大奖举办四届便已产生巨大的社会影响力,参与其中的每个人都功不可没。他们,想让顶尖的科学家成为社会的榜样和楷模,希望为中国的未来培植科研繁荣的土壤,更立志要做全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最早把休闲提升到文化层次的是著名学者于光远先生。早在1983年他就指出我国对体育竞赛是很重视的,但对体育之外的竞赛和游戏研究得很不够,在中国的高等学校中没有一门研究游戏的课程,没有开一门游戏的专业,没有一个研究游戏的学者。他认为,要玩得有文化,要有玩的文化,要研究玩的学术,要掌握玩的技术,要发展玩的艺术。本刊开辟“休闲文化”栏目,拟从未来发展的角度倡导休闲的科学化和艺术化,并推动休闲产业的发展。本期继续刊登于光远先生的文章,供读者参阅。本刊欢迎各界参与讨论。  相似文献   

18.
如何评价20世纪世界一流科学家的学术成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前言如何评价中国科学家的学术成就?今年四月,在北京国宏宾馆召开了为期三天的“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回顾与展望国际研讨会”,在这次会上至少有五人的讲演谈到了目前中国科学家的学风以及对他们的学术评价。郝柏林和饶毅的讲演中途二次都被掌声所打断,这是几十个大会发言者中仅有的几次场面。郝把目前学术界的浮躁情绪、泡沫科学、乃至学术风气归因于急功近利的政策,他抨击一些有前途的科学家不是沉下来做科学,而是浮上去做了官。曹聪和饶毅这二位海外华人学者在对中国科学家的学术状况进行了一番研究后,却得出了一致的结论:中国科学家不大可能在可见的未来获得诺贝尔奖。在讲演中,陈平教授谈到了他亲身经历的中美学术体验,这个有些令人伤感化的体验却更让我们相信为什么中国科学家难以在可见的未来获诺贝尔奖。“在中国,只有业余的少量的时间可以想点真正有意义的问题,但无人可以对话。”陈平说这是他一直想回国,却又没能回国的原因。在他们几人中,似乎只有徐光宪院士给予中国科学家乐观的希望,但在这种较为乐观的评价背后却不难看出其中交织着一种爱国的激情。在这一期的“科学与文化”栏目里,我们把他们中的四人现场讲演的精彩部分提供给读者,希望能够让人们了解到在这一领域里研究的学者们是如何  相似文献   

19.
<正>未来战略"论坛是人民网城市战略研究院与《科学中国人》杂志社共同举办的论坛活动(简称"未来论坛")。"未来论坛"以与区域经济发展相关联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科技等各个领域未来10年的前沿发展为议题,通过举办定期沙龙、年度会议等形式,邀请专家学者、政府官员、企业领军者对相关议题进行探讨。"未来战略"论坛将逐步打造为具有影响力、权威性的城市战略研究院品牌产品。论坛的职能任务包括:一是发挥平台作用,整合汇集尖端智力资源;二是总  相似文献   

20.
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主办、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承办、陕西省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和国外电子元器件杂志社协办的"第八届中国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学术研讨会"暨"科技期刊的可持续发展论坛"于2008年9月22~27日在西安召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