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鄂西北有个武当山。武当山下有座蜚声全国的汽车城——十堰市。据考,车城的兴盛与武当山并无殊缘。而车城的体育运动却勃勃如日出之阳,显一派兴旺之状。当地人讲:这大概有点“挟武当仙风以兴体育”的意思吧。第二汽车制造厂——中国屈指可数的大型骨干企业之一,出产“东风”牌车。 (一)二汽体委副主任蔡海波说:我们不仅生产“东风”车,还培养具有“东风”精神的体育人才,企业要想扩大影响,提高知名度,自己拥有一支高水平的运动队伍是必须的  相似文献   

2.
郭占柱  范学锋 《武当》2001,(5):62-63
武当山是世界文化遗产,20世纪末,又被命名为全国文明风景区。在这座“金山”上,含金量最高的就属武当文化。要发掘“金矿”,就需要那些经得住严寒酷暑,风吹雨淋,耐得住寂寞的“淘金人”。这里介绍一位二十年如一日,扎根武当,脚踏实地的研究武当山,从丰富多彩,纷繁复杂的武当文化中“淘”出了大量的历史文献、宗教文化、民间故事等,分别在地市级报刊杂志上发表论文多篇,出版专著5部,共达上百万字的“淘金人”,他就是被破格晋升为高级副编审。  相似文献   

3.
《武当》2013,(5):20-20
由武当山武当拳法研究会、武当杂志社主办的网上社区“武当论坛”已全线升级开放,论坛分设“武当咨询”、“武坛时弊“、”养生验方”、“武坛光影”等几大版块,欢迎广大武友积极参与网上互动交流。  相似文献   

4.
武当小知识     
《武当》2006,(2)
武当山,从地理位置上看,在春秋战国时期是楚、秦、韩三国交界处;从战略位置上看,这里山高壑深, 地势险要,又兼交通要道,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因此,“武当山”名的由来,与历史上兵家以武当山为屏障抵挡外力入侵有关。据初步统计,在春秋战国时期,在武当山及其附近发生的战争或与战争有关的事件就有二十多起。武当者,武力阻挡也。上古时代, 有“当”字而无“挡”字,那时的“挡”字的意义由“当”字表示。以事名山,故为武当山。武当道教认为“武当山”的得名与真武神有关。相传,武当山为真武得道飞升之圣地:有“非真武不足以当之”之谓,故名武当山。还有学者认为“武当山”名源于“北方玄武龟蛇之神(或玄武七星)”或由“巫”(武)“或”(当)假借而有“武当”等多种说法。武当山还有多种名称。据史料记载,武当山又名太和山、(?)上山、谢罗山、仙室山等。  相似文献   

5.
蒋剑 《中华武术》2000,(5):17-17
中国武术有两大著名的武术流派:少林与武当。武术界素有“北崇少林,南尊武当”之说。作为内家派的武当拳发源在武当山,武当山位于湖北省丹江口市境内,明朝永乐皇帝  相似文献   

6.
李发平 《武当》2008,(2):4-5
武当武术是我国传统武术之瑰宝,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多年来,武当山特区工委、管委会,把继承发展、弘扬开发武当武术放在突出位置,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并作为旅游发展的突破口重点培植,使武当武术事业保持了快速发展、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武当武术已成为武当山重要的旅游资源,成为武当山对外促销的靓丽品牌。武当山先后被国家和省政府授予“全国武术之乡”、“全省健身运动武术训练基地”,2006年,武当武术被列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7.
朱江 《武当》2014,(10):61-63
吴承恩诗咏武当特产榔梅“几树榔梅花正放,满山瑶草色皆舒……”周力在梳理资料时,惊奇地发现,吴承恩《武当览胜》这首诗中竟然提到了榔梅。 榔梅,武当山树种,果实叫榔梅果。明朝著名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说:“榔梅,只出均州太和山。”古时武当山叫太和山,地理位置均州。也就是说,榔梅只出产在武当山,其它地方绝无。  相似文献   

8.
朱江  刘甲林 《武当》2012,(9):48-49
【核心提示】"天下太极出武当"。"太极"当然指的是"太极拳"。那么,武当太极拳究竟诞生在哪里呢?是哪座山峰,岩庙?又是哪座宫观,哪座洞府?通过10余年的潜心研究,昨日,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的研究馆员李征康揭秘认为,武当太极拳就诞生在武当山脚下的丹江口市官山镇孤山村杉沟太极洞、太极观。  相似文献   

9.
冯开春  怀有锋 《武当》2014,(8):I0005-I0006
7月1日,武当山召开纪念建党93周年暨第二届优秀人才表彰大会。会上,对“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武当突出贡献人才”“武当优秀人才”“武当青年后备人才”进行颁奖。  相似文献   

10.
车行鄂西,开离武汉六七个小时,临窗眺望,眼前便是郁郁苍苍、云雾缭绕的武当山。 武林有谚:北宗少林,南尊武当。有关少林、武当功夫的文学作品、影视作品近二十年来风靡华夏,少林和武当仿佛中华武术双峰并峙的两座丰碑。可是,与少林功夫相比,武当功夫在现实中的传播与发展总是显得脉络不那么清晰、系统不那么完善。在大多数武术爱好者心中,虚虚实实的武侠文学与真真假假的野史传说,往往是构成武当功夫民间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便如这眼前云雾缭绕的武当山,既神秘,又模糊;既宏大,又缥缈。 同样,我也是带着神秘感和好奇心造访武当。经武当武术协会主席蓝继云先生、武当山经济特区武术局陈正春局长等专家的介绍,加上几天的实地考察、采访,我逐渐了解了武当功夫大致的传承与内涵。总的感觉  相似文献   

11.
柯超 《武当》2003,(9):66-66
本刊讯8月6日,首届全国“武当杯”中华武术文化研讨会暨第二届全国高校武术论文报告会在武当山召开,会议由武当山武当拳法研究会、武当杂志社、武当文化研究中心与山东师院武术系联合主办。来自河北、上海、海南、北京、安徽、江苏等14个省市自治区的50余名武术专家、教授参会。  相似文献   

12.
兰西人 《武当》2005,(12):37-37
近日,十堰市人民小学女教师周力以元明时期的《武当福地总真集》、《大岳太和山志》等资料佐证,写出10万字考证,断定孙悟空“原籍”就在武当山,有十二条理由。第一条,《西游记》中生出石猴的是“仙石”,武当山别名  相似文献   

13.
柯超  大江 《武当》2005,(12):3-5
金秋武当,景色宜人。10月18日,期待已久的“首届武当赵堡太极拳联谊大会”在武当内家拳法的策源地武当山隆重举行,来自法国、西班牙、意大利等8个国家和地区及国内18个省市自治区的26个代表队近800余名武当赵堡太极传人汇聚武当山,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功法演练、功理探讨、太极散手等武事活  相似文献   

14.
《武当》2014,(9):I0009-I0010
7月23日晚,由安驿游俱乐部主办、武当山峡州国际旅行社承办的”中法房车华夏行(武当山站)启动仪式”在武当山建国饭店广场举行。武当太极功夫团员为观众带来了精美绝伦的武当武术表演,活动现场高潮迭起。  相似文献   

15.
唐兰才 《武当》2009,(12):41-41
1960年秋季,根据上级部门的安排,在武当山选点设立“雨量站”。根据这一安排,我们一行三人登上了武当山。1960年,全国性的“自然灾害”也波及到武当山地区,使武当山的古建筑遭受了一些损失。  相似文献   

16.
陈禾塬 《武当》2006,(7):43-45
我曾经到过武当山不同的宫观请教道士们的内丹修炼方法,均答之曰“丹道”。因此,为了区别于道家普遍的、不同门派的内丹修炼方式,我们将武当山的内丹修炼名之曰“武当丹道修炼”。武当丹道修炼,虽然也包含了“内丹”与“外丹”两方面的修炼,但与道家历史上的内丹和外丹修炼已有  相似文献   

17.
正武当山早在2001年就已登上"国家名片"了,多次观看过各种有关武当山的风光片和画册,可其距离我的家乡沈阳有2000多公里之遥,梦想难圆。借工作机会,又逢小长假,决定不回家,终于成行武当。由于之前心系武当,武当山邮票一直揣在身上,让它作导游。到了梦绕之地才知这里的景区太大了,多亏邮票作向导,才使我这个自由行的游客,一天之内走遍了武当山邮票上的全部景点,也是一日游的经典部分。早6点登上景区专线大巴车,车爬景区盘山公路50分钟,来到了25公里之外的琼台景区,这里可到武当山的  相似文献   

18.
杨华山  李峻  张昌来 《武当》2005,(5):59-59
在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的武当山上下,有许多道士墓塔群落。至今在七星树上斜桥和五龙宫有一排三五座的墓塔,八百里武当上下的基塔多隐藏在山林之中, 虽不比少林寺那么集中,但数量之多至今没有查清数目。本文就已经清理的五座武当僧、道之墓的墓主作了一些考证, 从中了解武当道教文化一个侧面的内涵。1、1979年10月,在武当五龙桃源洞东,清理了已废道士墓塔一座,出土七星剑一把,长74厘  相似文献   

19.
《武当》2012,(10):4
研武求道养生趋吉真功实技明师亲传武当山武当拳法研究会武当杂志社主办第一期武当武术大讲坛培训班已于5月23日在武当山下的丹江口市成功举办,得到了师生们的一致好评,在武术界引起了一定反响。应广大武友的强烈要求,武当山武当拳法研究会、武当杂志社决定举办第二期武当武术大讲坛培训班。武当武术大讲坛旨在为广大武友和武术明师提供一个更加宽广的教学交流平台,最大限度地增强互动性和融合性。本期大讲坛培训班除了常规的教学模式外,将特别推荐优秀学员加入武当山武当拳法研究会,并颁发会员证。学习结束后,将取得由武当山武当拳法研究会、武当杂志社和各  相似文献   

20.
关于武当武术问题的争论由来以久,至今仍未得到一种合理的定论和认可(《中国武术史》、《中国图书分类》中仍然没有承认其流派)。本文试从“武当”的由来,探讨武当武术存在的可能及起源。一、“武当”的由来及战争根据明确的史料记载和考古论证,春秋及战国早期,在武当山地区已有庸、巴、蜀苗、绞、卢、濮、彭、麇等多个古氏族部落和诸侯国先后在此栖息生存。他们被楚国称之为“南蛮”。其四周又有楚、秦、韩等大的诸侯国与之为邻。关于“武当”的来历,武当道教研究专家及楚国地方志研究专家认为:由于武当山地区“东达齐豫,南通巴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