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辅导员》2011,(Z2):115
一、因诗人的性格或创作风格而起李白诗飘逸,人称"诗仙";杜甫诗以典雅著称,被誉为"诗圣";李贺诗奇崛冷怪,人称"诗鬼";白居易吟诗成癖,如同着魔,自称"诗魔";孟郊、贾岛苦吟成性,人称"诗囚";刘禹锡性情  相似文献   

2.
<正>古代不少诗人都有雅号,这些雅号同他们的诗篇一样流传后世。诗人雅号的来历大体有以下几种。一、表现诗人的性格或创作风格。如,李白诗飘逸,人称"诗仙";杜甫诗以典雅著称,被誉为"诗圣";李贺诗奇崛冷怪,人称"诗鬼";白居易吟诗成癖,如同着魔,自称"诗魔";孟郊、贾岛苦吟成性,人称"诗囚";刘禹锡诗多豪迈、气象开阔,白居易称他为"诗豪";骆宾王喜爱以数字入诗,人称"算博士"。  相似文献   

3.
《黄鹤楼送别》一文教学已经接近尾声,此时,教师如诗的语言在教室里深情流淌:"故人已乘白帆去,此地空余黄鹤楼。一腔离愁化成了这首诗——"学生齐声朗读古诗";杨柳依依,沙鸥点点,春水荡荡,满腹别绪凝成了这首诗——"学生再次齐读古诗";一路平安,朋友保重,来日再续,千言万语聚成了这首诗——"学生又齐刷刷地朗读古诗。听课教师纷纷低声赞叹":教  相似文献   

4.
王学忠的诗集《我知道风儿朝哪个方向吹》做到了"我诗写我心",又体现了"我心同民心",也即"我心"与"民心"相交."我诗写我心"我心同民心"的表达方式,有些诗由写"我心"而折射出"民心";有些诗由直接写民生民心而体现"我心同民心";有些诗同时写"我心"与"民心",较好地体现了"我心同民心"."我诗写我心"我心同民心"具有独特的艺术性,表现为语言质朴而独特,意象新颖而丰富,叙事简约而诗化.  相似文献   

5.
古代诗人的绰号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一、因诗人的性格或创作风格而起的。如李白诗飘逸,人称"诗仙";杜甫诗以典雅著称,被誉为"诗圣";李贺诗奇崛冷怪,人称"诗鬼";白居易吟诗成癖,如同着魔,自称"诗魔";孟郊、贾岛苦吟成性,人称"诗  相似文献   

6.
<正>我国古典诗词浩如烟海,因其篇幅短小,故最讲究炼字锻句。因一首好诗或一句佳句而得一雅号,是古代文人的趣事。李白诗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浑奔放,色彩绚丽,语言清新自然,被誉为"诗仙";杜甫诗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厚,境界广阔,人称为"诗圣";李贺诗词奇崛冷怪,雅号"诗鬼";白居易"狂醉又引诗魔发,日午悲吟到日西",自称"诗魔";孟郊、贾岛苦吟成性,"长沙一湘累,郊岛两诗囚",人呼"诗囚";卢延让醉心推敲,"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  相似文献   

7.
"诗穷者而后工"是由"发愤著书"衍生出来的子命题.其产生具有四个方面的原因:一为"穷而发愤",其文"要约而写真";二为"穷而发愤",其文能"写人情之所难言";三为"人穷则诗工";四为"欢愉之辞难工,穷愁之言易好"."诗穷者而后工"其实道出了文艺创作中的创作主体的内在动力问题.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古代音乐文学史上,以齐言或长短句为主要歌辞形式的歌曲创作并行不悖,宋人早已清楚地认识到了这一点.李清照词"别是一家"之论,开宗明义即指出"乐府、声诗并著";张炎<词源>序中亦以为"声诗间为长短句".北宋太宗朝"乐府、声诗并著"的创作,王禹偁可谓典型.王禹偁有"谪居始信为儒苦"的生活,有"醉中官妓乞歌诗"的经历;有声诗<畬田词>,也有"乐府"(曲子词)<点绛唇>,而他总以"词臣"的身份,时刻关注"风谣"、"山歌"修教易俗的意义,反映了北宋立国之始文人士大夫对声诗、"乐府"(曲子词)功能的明确认识.  相似文献   

9.
[模拟试题]带上欣赏的眼镜,你会由衷地赞叹"生活真好";打开心灵的窗户,你会由衷地赞叹"有亲情真好";怀着博大的胸怀,你会由衷地赞叹"遇上挫折真好";举起自信的灯笼,你会由衷地赞叹"前途真好"……亲爱的同学,风华正茂的你,又想对什么说声"真好"呢?  相似文献   

10.
此文从"诗"的角度赞美祖国山河,很有特点。但是,引用哪些诗,诗涉及哪些名山大川,要注意"必要而又充分";根据题目,有一山一河就足矣。引用谁的诗,引用哪些诗,要注意"集中而有序"--选材时,不必堆砌。  相似文献   

11.
唐词,主要是中唐文人词,具有浓郁的诗化色调,它与诗总有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牵连丝缕,于是时人将之称为诗之余,视为"诗"之"余事"、"余波";词人亦谓之"曲子诗客"。看起来,这好像只是一个单纯的名称  相似文献   

12.
智能化、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时代,城市的生活节奏也愈发加快,流动已然成了现在很多年轻人的常态。有人选择逃离"北上广",奔向自己的"舒适圈"。在他们看来,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也有的人从城镇返回都市,"受不了索然无味的生活";还有人在进城出城中多次往返,迷茫依旧。"  相似文献   

13.
道德,本源于生活,存在于生活之中,并为了人类更好地生活而服务.恩格斯认为"一切以往的道德论归根结底都是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的产物";有学者认为"伦理和道德原则的意义,惟有在生活过程中才能真正把握";"道德是通向美好生活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14.
一、现代诗的情感性及其教学中的解读现状诗歌最本质的属性是抒情性。古今诗人和评论家都强调诗歌的抒情性: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陆机在《文赋》中说"诗缘情而绮靡",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说"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新月派诗人闻一多、徐志摩等认为情感是比诗的音节这一"外在的质素"更为重要的"质素",是一首诗歌的"灵魂";咱1暂现代派诗人戴望舒也曾说"一个人在梦里泄露潜意识,在诗  相似文献   

15.
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的"数学认知"部分,从五个方面对幼儿园数学教育的变革进行了浅析:从"数学"到"数学认知";从"学习"到"感知";从"静态"到"动态";从"黑板"到"生活";从"灌输"到"建构"。以期更准确地理解当前幼儿数学教育的理念与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16.
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巧妙地将读写和听说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让听说读写教学有声、有色、有滋、有味。教学中要激发听觉,充实感官,强化"听";留心观察,感悟生活,丰富"说";聚焦美感,涵泳其中,品味"读";开拓空间,尽情表达,创造"写"。  相似文献   

17.
《诗经》时代,是一个生活即诗、诗即生活的时代。如果要让一年级的孩子重归《诗经》时代,特别需要保护"诗的生态"。在教学中,要通过"诗趣生活""诗意畅想"和"诗情养护"等系列微课程来营造浓郁的诗歌氛围,让诗歌和生活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从而更好地养护儿童的诗心,让每个孩子都能拥健康、优美、卓越的心灵与精神。  相似文献   

18.
诗歌教学,要能够引导学生品味诗歌之美,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可以通过引导他们充分地诵读,以品味语言、领悟情感;抓住诗的意象,以领悟诗的内涵;发挥想像,以填补"空白";扩展延伸,通过比较,以加深理解.  相似文献   

19.
南县地花鼓起源于田间地头,产生于农人的生产生活,既与湘西、衡阳、邵阳之地花鼓相似,又融入了南县人独到的艺术创造和生活体验。其内容是"劳动者的田园歌";其语言"平白出诙谐、排比现喜庆";其歌舞"形式自由,粗中有细"。同时,也存在"重歌舞轻情节"、"思想内容浅俗"、"取材狭窄受众单一"等局限,制约了其更好地发展更广泛地流传。  相似文献   

20.
朝鲜诗家金得臣的诗论在诗歌本质、诗歌创作、诗歌批评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审美意蕴。他认为诗歌是"得于天机"的产物;做诗要"用尽一生心力";在进行诗歌审美批评时,要"具诗眼",不能"以名取诗"。金得臣的诗学理论,对当时和后代诗歌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