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歌唱与呼吸     
歌声是运用人体内的气息慢慢地震动着声带.按照所要求之“音高”的高低而发出的声音。因此,在谈及声乐时必须注意如何呼吸。许多声乐大师对呼吸的重要性,都有明确的指示,伊丽莎白·舒曼说:“唱歌就是呼吸。”澳洲著名的女高音梅尔芭说:“要有完美的歌唱,正确的呼吸较美妙的嗓音更重要。呼吸和节省运气的艺术,对于歌唱家是重要的。”巴葛亚洛蒂曾经说过:“懂得呼吸和发音的人,就懂得唱歌。”由此可见呼吸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意象”和“意境”是中国古代文艺美学的一对重要范畴,但这两个范畴不是同时产生的。从“意象”到“意境”,是中国古代文艺美学发展史的一条线索。这条线索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岁月,有着深刻的文化背景。对这条线索进行深入的考察,能使我们获得有助于进一步研究中国当代文艺美学的新的启示。 (一) 意象说很早就提出来了,但“意象”最初主要是作为哲学认识论的范畴,只含有淡薄的美学意味。《周易》中关于意与象的言论,可以说是意象理论之滥觞。《周易·系辞上》说:“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系辞》属《周易》中《传》的部分,《易传》为战国后期的作品,兼蓄了儒道两家的许多思想。上引《系辞》中的那段话同庄子学派所谓“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的精神是一致的,并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意”与“象”的问题,认为“意”是“言”所不能完全表达清楚的,而这“言”所不尽之“意”却可以通过“象”完全地明白地表达出来。其实,言所未尽之意,象也未必能尽之,《周易》的看法应该说有很大偏颇。但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能歌善舞的演员越来越多,载歌载舞的节目也越来越多,一些“歌伴舞”、“舞伴歌”的艺术形式更多地出现在舞台表演节目里,出现在群众性和艺术活动之中,这也许就是时代的要求,是当代人民群众的需要。 舞蹈和音乐同为表情艺术,在感情的表达方面,存在着许多相同或相关联的地方。音乐家吴祖强曾指出:“从一定的意义上可以说,音乐是舞蹈的声音,舞蹈则是音乐的形体:一个有形而无声,一个有声而无形,它们的这种结合  相似文献   

4.
“二夹弦”唱腔板式特征与伴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弦”是我国稀有的优秀剧种。它流行于鲁西、豫东、皖北等广大地区。因其主要伴奏乐器——四弦是用四根琴弦分别夹着两束马尾进行演奏,本剧种亦以此而得名。山东称为“两夹弦”,河南和安徽多叫“二夹弦”,也有的地方称为“大五音”或“半碗蜜”。它的唱腔清新、活泼、优美、朴实,十分动听,常让一些生活气息浓的剧目,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  相似文献   

5.
假如没有大象,人类会感到寂寞吗?此话题似乎无关紧要,先容我说说大象。我曾问过棋友:象棋的名称缘何而起?答曰:将士象车马炮,象的体型最大,棋盘上有“楚河汉界”,可见象棋就是(汉代)古军棋。但有人反驳:象能打仗吗?能。《旧唐书真臘国(印度支那,今指柬埔寨)传》载,“有战象五千头,与邻国战,则象队在前”。我看过泰国的歌舞史诗,成群大象身披  相似文献   

6.
《寓言》是《庄子》书中探讨言、意关系的重要篇章。“罔两问景”和“老聃教阳子居”为是篇最后两章。关于“罔两”之意 ,向秀所言“景之景” ,是正确的 ,在《寓言》篇中它指老子所谓的“无状之状 ,无物之象”。本篇的“阳子居”其人 ,就是遭孟子猛烈抨击的杨朱。《寓言》篇述阳子居得老聃教诲而改变孤傲态度 ,变得从众从俗 ,在思想逻辑上与庄子的言意之辩亦有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7.
民俗摹仿 一、民俗摹仿产生的路径 1、最早,怂恿民俗摹仿登台表演的,要数原始时代的宗教情趣。这在人类早期的纹身习俗中有集中的体现。 《淮南子·原道训》“九疑之南,陆事寡而水事众,于是民人剪发文身,以象鳞虫。”高诱注:“文身,刻画其体,内墨其中,为蛟龙之状。以入水,蛟龙不害也,故曰以象鳞虫也。” 《说苑·奉使篇》诸发曰:“彼越……外海垂之防,屏外藩以为居,而蛟龙又与我争焉,是以剪发文身,灿然成章,以象龙子者,将避水神也。” 《汉书·地理志》应邵注:“(越人)常在水中,故断其发,文其身,以象龙子。” 所谓“象”,即图腾意味的艺术摹拟。越人带着虔诚心情,把自己装饰成龙子龙孙的样子,祈求图腾护佑以及生命、生存的安全感。正如德国艾伦莱赫根据自己的观察,在《巴西恒河第二次探险记》中说的:“始祖是保护自己的子孙的,因此将其图形刻在身上,这无异于是带着抵御各种危害的护符。”(《纹身世界:信念的活史》25页)  相似文献   

8.
新疆“7·5”打砸抢烧暴力事件已经过去了一年多,国内的专家学者们对境外媒体如何报道这一重大突发事件做了不少研究和论述,这些研究和论述都集中在了传统的西方媒体如何报道“7·5”事件上。其实在新疆“7·5”事件中,还有一个国家的声音,特别值得我们关注,那就是与新疆有着深刻历史渊源的土耳其,而土耳其的主流媒体关于“7·5”事件的报道一直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谭震  周瑾 《对外大传播》2007,(10):54-55
库布其沙漠地处中国黄河中游的南缘,黄河为弓,沙漠为弦,“库布其”在蒙古文中译为“弓上的弦”,这里一千年前是一片沃土,一百年前是一片荒漠,现在正在成为绿洲。  相似文献   

10.
18世纪以前,西方和中国都强调诗画相通论。18世纪,西方逐渐开始强调诗画相异论,而中国则继续坚持诗画相通论。王维从山水画创作实践开始了中国古代真正意义上的“画中有诗”路子;苏轼从文艺理论的高度引领了古代文人画的诗意创作,推动了诗画一律化进程;倪瓒的山水画创作达到了“画中有诗”和“诗画本一律”的艺术巅峰。中国古代山水画之“画中有诗”,就是象外之意、画外之音,是通过意象和意境所传达出来的画家的丰富意绪,是画家对历史、社会、自然、宇宙、人生等诸方面有了深刻体验之后通过画面所渗透出来的浓郁情感。画中有“神”,画中有“意,”画中有“我”的创造,也就是画中有“诗”。  相似文献   

11.
@符号在英虽曾含有两种意思,即“在”或“单价”,它的前一种意思的发音类似于英at,于是就往往被作为“在”的代名词来使用。除了at外,又有each的含义,所以“@”也常常用来表示商品的单价符号。  相似文献   

12.
塔克拉玛干是世界第二大沙漠,在它周围有着无数彼此孤立的、靠雪山融水浇灌的绿洲。闻名于世的“丝绸之路”,沿着这个沙漠南北边缘自然分作两条支线,也就是中道和南道。走过两条“丝绸之路”支线,可以尽享奇特的西域风光,体验各民族不同的习俗。尽管“丝绸之路”是因中国丝绸运往西方而得名,但历史上通过它传输的东西极多。从中国茶叶、瓷器的  相似文献   

13.
在前年的一篇论文里面①,我曾经引述到葛兰言(Marcel Granet)对于“齐鲁夹谷之会”的评论,葛兰言是二十世纪上半叶法国著名中国学家,他在《古代中国的舞蹈与传说》一书中,曾经注意到“齐鲁夹谷之会”,这件事记载在《春秋谷梁传》鲁定公十年:颊谷之会,孔子相焉。两君就坛,两相相揖,齐人鼓噪而起,欲以执鲁君。孔子历阶而上,不尽一等,而视归乎齐侯,曰:“两君合好,夷狄之民,何为来为?”命司马止之。齐侯逡巡而谢曰:“寡人之过也。”退而属其二三大夫曰:“夫人率其君与之行古人之道,二三子独率我而入夷狄之俗,何为?”罢会。齐人使优施舞于鲁君之…  相似文献   

14.
今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国家环保总局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地球奖”颁奖仪式,这是国内第一个环境大奖,专门奖励在环境保护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心情激动的周兆木从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手中接过一个沉甸甸的奖杯。周兆木所以能获“地球奖”,这得从头谈起:江水怎样变清浙江省富阳市环保局实施和推行的排污收费“三串连收费法”和“公众有奖举报活动”,这在全国环保界是上了榜的。前者在全国会议上作过介绍,后者由中央电视台与许多媒体专门上富阳拍片采访过。而这两项工作的挑大梁者就是周兆木。周兆木出身农村,中学毕业后参军,在部…  相似文献   

15.
十月年,没有固定的日期,每年农历十月的第一个属龙日就是除夕,属蛇日就是元旦。过一次年要10多天。此时,正是秋收结束,家家户户粮足猪壮,哪家都要杀一头猪,以备酒宴。寨子里的人,个个喜气洋洋,姑娘们都穿上节日艳丽的服装,戴上闪闪发光的银饰。年饭非常丰富,家家桌上摆满了各种酒菜。第一道食品是糯米杷粑,全家人一起先吃粑粑,是表示兄弟姐妹的团结、全家人的团结要象这糯米粑粑一样,粘在一起永不分开。这里还有一个有趣的风俗,那就是吃饭不能只吃一碗,哪怕你吃很少的饭,也要分作两次舀。这是因为哈尼族人认为,世上只有两种  相似文献   

16.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的要求。而在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如何传播中国声音中,从事对外传播的媒体说什么,怎么说,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7.
若谈戏曲表演艺术,的确是一个细致而又十分复杂的问题。戏曲是一种以文学、舞蹈、音乐、美术高度相结合的综合性艺术;要想把这种艺术通过演员集中地而又生活真实地展现在舞台上,并能深深地吸引观众,打动观众,实属一件不容易的事。作为戏曲演员首先要在三个方面狠下功夫:一是练就一身过硬的基本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唱、做、念、打”。练好这四项基本  相似文献   

18.
做好外宣业务领导工作的一个关键环节是努力达到上下通、内外晓,并在此基础上寻找、选择上、下、内、外的理想结合点,以求获得较好的宣传效果。可以把这种努力或追求看成两个步骤,第一是摸准四个点,第二是寻找四者之间理想的结合点。在实际工作中,这两个步骤常常是同步的、交叉的,但为了表述方便起见。同时在理论上这两步还是有序的,因此我仍按先后步骤试着碰碰这个问题。上下通内外晓“上下通”是各行各业领导干部、领导机关常讲的“吃透两头”的另一种说法。这里的“上”指的是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纪律、法律,中央领导的指示、讲话,上级领导及其机关的指导性意见、文件等。所谓“下”。主要是指下级和群众。他们的工作特点、能力,他们的士气、意见以及生活状况等。“内”简单地讲就是中国国内的现实,也就是常讲的中国的新闻与  相似文献   

19.
有的人创业适合做“将才”,而有的人天生就是“帅才”,你怎么区分这两种创业者?  相似文献   

20.
柳传志 《职业圈》2011,(34):56-57
有的人创业适合做“将才”,而有的人天生就是“帅才”,你怎么区分这两种创业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