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今传媒》1997,(5)
为太阳铸魂——《当代青年》’97一至三期读后文/石鸣如果说青年人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那么,《当代青年》最值得称道的地方,就是为太阳铸魂。翻开这种青年人爱不释手的刊物,人们见不到千篇一律的套话,看不见司空见惯的说教。映入读者眼帘的,是杂志封面眉头那醒...  相似文献   

2.
纪实与传奇:在厚重的历史中凝结——评长篇小说《我是太阳》王福和这是一部反映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断代史,这又是一部讴歌英雄的一代中国军人的传奇史。它将唤起老一代元勋的激情,使他们沿着时光的隧道去再度跋涉那极不平凡的沟沟坎坎,它将启迪新一代骄子的心灵,让他们...  相似文献   

3.
追逐前方的太阳●海淀区委档案室自从青春铸进了历史的古卷,就注定一生要在这里奉献。道路崎岖在荆棘丛中,孤独沉重地一点点伸长。心灵的窗口透出诲涩的风,真诚在痛苦中躲藏。无数个没有月色的夜晚,就这样无言地独坐想望,想望明天的太阳将会怎样。总说太阳就在自己前...  相似文献   

4.
道义相携 心灵相应——为《走向编辑灵魂的圣坛》而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生难得读到动情书。从既不时尚风流,也不轰轰烈烈的编辑生涯中汲取诗情,更属不易。如今摆在案头的两本出自编辑之手的书:先前出版的《编辑独语》与新近出版的《走向编辑灵魂的圣坛——放淡〈编辑独语〉》,却实实在在叩动了自己的心灵。  相似文献   

5.
从心灵最深处迸发出来的真诗──评张海迪新著《生命的追问》潘涌“现在我捧着你的这部书,就像捧着一颗太阳。”──7月10日,北京人民大会堂内举行时张海迪新著《生命的追问》出版座谈会上,八十高龄的当代散文大家刘白羽以沉缓慢的语气对坐在轮椅上的张海迪作如是说...  相似文献   

6.
在穆青的新闻作品中,给我印象最深的要数这样几篇:《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下文简称《榜样》)、《为了周总理的嘱托》(下文简称《嘱托》)《一篇没有写完的报道》(下文简称《报道》)、《历史的审判》(下文简称《审判》)。这些作品,我不知读过多少遍,每读一遍,我的心灵就受到一次震撼,思想就  相似文献   

7.
《图书与情报》伴我成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鲁斯特在谈到《追忆似水年华》的构思时说:“人们敲遍所有的门,一无所获。唯一那扇通向理想的门,人们找了一百年也没有找到,却在不经意中碰到了……”。这情形恰恰适合于我对《图书与情报》的感受。三年前的某一天,当我在书架的一角取下《图书与情报》,并细细地为它擦去灰尘时,也同样是在擦拭自己蒙尘的心灵。  相似文献   

8.
新创     
人民日报推出《暖流》专栏 11月24日,人民日报推出《暖流》专栏,希望用善的目光,去发掘身边的真和美,让和谐的暖流浸润读者的心灵。  相似文献   

9.
一部震撼心灵的书──评《中华国耻录》王贵民有这样一本书,它引导着读者站立在一位很美很美的伟大母亲面前,用纯洁的手撩开她如镜如绣的衣襟,用含泪的眼端详她布满全身的伤痕。然后,告诉读者关于这一道道伤痕的故事——强盗们如何用坚船利炮撞开家门,割这位母亲的肉...  相似文献   

10.
本书系蒋勋演讲录的第一辑,以"美:看不见的竞争力"为主题,涵盖6篇文章,包括"美,看不见的竞争力"、"山水合璧:从《富春山居图》说起"、"生命里的善与美"等,藉此和读者沟通:无论是生活美学还是企业的创意美学,都会激发无穷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郭万盛 《青年记者》2006,(14):10-11
当绿茵场上不同的球队在激烈竞争的时候,场外不同的媒介也在进行着一场没有硝烟的竞争。 就平面媒体而言,参与这场“媒介赛事”的,不仅有体育类报纸,也有都市类报纸、专业类报纸。各类媒体不仅纷纷派驻记在新闻源头上展开竞争——例如仅晚报全国就有七十余家派出记前往世界杯现场,而且也依据报纸的定位和受众推出世界杯专刊——例如《广州日报》的《世界波》、《齐鲁晚报》和《生活日报》推出的《盛宴》、《经济观察报》专刊《世界杯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等等。  相似文献   

12.
上海的老年人中或许还有人会记得:本世纪30年代,有个30多岁的外国女人,怀里抱只长臂猿出没于霞飞路福开森路(现淮海中路武康路)一带;或许也有人在南京路的著名粤菜馆——新雅酒家的文人墨客谈天说地席间,见到在慷慨作东的幽默杂志《论语》的出版人邵询美座分有她的身影。她,就是当时美国《纽约客》杂志社(NewYorker)特派中国的通讯记者项美丽——EmilyHahn艾米莉·哈恩),爱称密娘(Mickey),项美丽是我父亲邵询美为她取的中国名字。密姬这个人自幼小起就深深印在了我心里,某年的春节期间,我在络绎不绝的来客中间第一次见到…  相似文献   

13.
2007年4月6日,一档有关青少年法制教育的真人秀节目《成长辩护》在湖南经济电视台都市频道黄金时段开播。秀场的主角是一群人们眼中的"问题"少年,他们开始在周末的屏幕上展示心灵的蜕变和灵魂的洗礼。谁也没有想到——就连秀台的创造者在内——都没有想到,少年们有这样大的能量,他们牢牢占据了湖南电视  相似文献   

14.
阅读调查     
犹太人世代传言:书本是甜的。曹文轩先生对阅读认识也有着这样一句颇为精彩的论述:“不要将阅读定义为是一个求知的过程——阅读与好学无关。”因为“阅读是为了活着”。为了活着,为了甜蜜地活着,作为“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青少年就没有理由不好好阅读。“全国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抽样调查”告诉我们:近五年来国民阅读率持续走低。那么,青少年的阅读状况又将如何呢?  相似文献   

15.
获得两届“中国广播文艺政府奖”《小说连播》类一等奖的节目有:《毛泽东的故事》、《深圳的斯芬克思之谜》、《高原血魂孔繁森》、《东非,半个月亮和半个太阳》、还有《水浒》、《林则徐》。我之所以这样排列是让读者一目了然——6个获一等奖的节目中有4个是报告文学,其余2个是评书,其间没有当代题材的小说.让此,是否可以见出以下几个特征呢?第一,以小说为主体的《小说连播》节目的组成结构近几年有所变化,一些优秀的纪实性作品开始进入《小说连播》节目,并为广大听众接受与称赞.这一变化对于传统《小说连播》节目的编辑来说,…  相似文献   

16.
谢顾问谢顾问:我是个打字员,喜欢新闻写作。有一个问题我一直不明白:新闻作品不同于文艺作品,因为它是写真人真事的,那么,新闻作品的语言也讲究美吗?北京军区后勤部龚宝瑞龚宝瑞同志:就人而论,“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谁不爱美?就文而言,讲究美也是各种文体都需要的,所不同的是,不同的文体对美有不同的要求罢了。那么,新闻作品的语言需要什么样的美呢?——简洁美。即叙述简练、干脆、利落,不拖泥带水;意思明白、肯定,不含糊其辞、犹犹豫像;篇幅短、句式短,读起来顺畅自然,朗朗上口。——朴实美。即有一说一,有二说二,…  相似文献   

17.
欧阳 《中国新闻周刊》2011,(17):I0009-I0012
“这是四川的大太阳,太阳出来暖洋洋;这是中国的大太阳,太阳出来亮堂堂……”5月3日,在电影《大太阳》的全国首映式上,以倪萍、刘佩琦为代表的主创人员深情并茂的朗诵,振奋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大太阳》,是一部通过讲述汶川县映秀镇一个丧子家庭走出伤痛再次生育的故事,以反映地震灾区民众心灵重建的电影。  相似文献   

18.
美国“新闻周刊”的上网版本做些什么编译:沈莉作者:奥本海姆(美)前言:近几年,在美国随着被称作国际互联网络(Internet)的相互联网的计算机群的迅速增长,一些报刊、电视节目也纷纷上网(On-Line)。著名的《纽约时报》和《华尔街日报》就上了全球...  相似文献   

19.
刊登在《光明日报》2002年9月4日上的《生命有限笑声永恒——记曲艺艺术家夏雨田(下)》一稿,在第13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通讯二等奖。这是《光明日报》有关夏雨田长篇人物通讯中的第3篇。前后3篇体现了层次感,从夏雨田的艺术人生和艺术理想过渡到主人公夏雨田的心灵本质。《生命有限笑声永恒》一文正是这种心灵的流露。从采访写作上来说,这篇人物通讯有以下三点特色值得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侯磊 《军事记者》2013,(11):62-63
很多学者认为.新闻传播是一种独具个性的审美创造活动。因此.审美创造者即新闻记者.在信息编码时要提高作品的审美感染力.让受众因美而产生心灵和情感上的共鸣与激荡。第四届解放军新闻奖一等奖作品《滑跃14°:中国海军起飞的仰角》(以下简称《滑跃14°》),就有这样的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