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共享快乐     
这次中班语言活动内容是欣赏散文诗《捉迷藏》,教参中的教学方案是:一、初步欣赏散文诗,了解散文诗的名字、主要角色;二、再次欣赏散文诗,帮助幼儿了解散文诗的内容,感受散文诗的优美;三、学念散文诗。但我总觉得这个方案并不完善,对中班幼儿来说,散文诗中的“黑夜用长长的手帕把太阳公公的眼睛蒙住,趁它还在数‘1、2、3、4……’的时候,颜色们赶紧找个自己喜欢的地方,静悄悄地躲起来”是不容易理解的。如果活动一开始便欣赏散文诗,孩子们很容易因为不理解而失去兴趣。  相似文献   

2.
记忆和遗忘,这些心理现象一旦进入文字作品的构思链条,就不再仅仅是某种自然属性,而会成为巧妙地演绎社会内容和人生理念的环节和窗口。韩少华的散文诗《记忆》以“记忆”为话题,时即时离,时起时伏,视角错综,迂曲婉转,而文旨又贯穿全篇,层层深入,堪称散文诗的精品。  相似文献   

3.
屠格涅夫是俄国驰誉世界的作家。他的散文诗思想深邃、构思精巧、感情浓烈、语言简练优美,是俄国文坛上璀璨的明珠。翻译成中文后,深受我国广大读者喜爱。本文试从他散文诗的思想感情矛盾交织即既有凄凉悲伤的暮年哀愁的一面;又有激昂鲜明的爱国之情的另一面,而以乐观向上的思想感情为主导加以分析阐述,不赞同“散文诗是悲观厌世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母亲温柔似水,父亲刚毅如山,他们都是爱我的。也许他们的表达方式不同,但我乐意接受任何一种。噢!灵动的母亲,沉稳的父亲! 这是一篇既写母爱如水又写父爱如山的文章。这样的文章不少,本篇的特点是从引出作文话题的那首散文诗的思路来构思立意的。严格地说,本文的构思立意缺乏创新,只是扣住话题,对散文诗的内涵作引申、图解,演绎成写父亲母亲的记叙散文。我们所肯定的主要是文章的  相似文献   

5.
《雪》是鲁迅《野草》中一篇情景交融的散文诗。文章认为《雪》展示了鲁迅在"彷徨"时期透过苦闷引发的关于生命价值的思考。而且在创作构思和情感节奏两方面,充分地表现了鲁迅讴歌生命强力的非凡诗情。鲁迅的《雪》,证明用汉字可以创作出色的散文诗。  相似文献   

6.
《雪》析     
《雪》是鲁迅先生一九二五年一月十八日写的一篇散文诗,最初发表在一九二五年初在北京出版的《语丝》周刊第十一期,后收入散文诗集《野草》,是《野草》所收的二十三篇散文诗中的第八篇。近年来,因为这篇散文诗被选入十年制初中语文课本,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对这篇课文的主题思想、艺术构思和表现  相似文献   

7.
写作,是一个采集———构思——表达——修改的个体脑力劳动过程,“构思”是最重要的一环,这是因为文章的好与坏,在于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的和谐统一与否;而这种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的和谐统一,全在于完美的构思,同样的材料和差不多的感受,文章之所以有上中下之分,主要的原因也是上中下构思的结果。由此可见,文章的创造性,主要表现在构思的教学,即使有时也注意到了构思的问题,也往往停留在“构思新颖”、“构思奇巧”等不切实际的、空泛的评语上多,缺少具体的要求和指导。这样,就不能全面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怎样提高学生的构思能力呢?第一…  相似文献   

8.
《野草》的写作意图、主要内容和思想倾向是个众说纷纭的问题.有的说,主要是对黑暗现实的揭露和批判;有的说,主要是对自己心境和思想中矛盾的解剖、思索和批判;有的说,认为仅仅“面向内心”和仅仅“面向世界”都不对,《野草》的每一篇都是既有面对现实世界的斗争也有面向内心进行自我批判;有的说,主导思想倾向是积极地战斗、讽刺和批判;有的说,苦闷、仿徨、颓唐的情绪是这本散文诗的主调.还有其它说法,有代表性的是这几种.我们是赞成主要表现作者自己内心世界这种看法的.这不仅由散文诗这种文体的功能和特点所决定,散文诗是心灵的歌,它不侧重于描绘客观世界,而强调用形象直接象征自我内心世界;更重要的是从综合各篇的主题、题材和表现方法中可以看出:《野草》的写作意图和思想内容的确有别于鲁迅杂文的针砭时弊和小说的再现现实.这个集子虽然也有一些篇章尖锐地攻击时弊,但更主要的用意还在表现作者求索的愿望、斗争的豪情、思想矛盾的解剖以及由现实触发的感想,等等,换一句话说,更主要的是表露自己内心的东西.  相似文献   

9.
散文诗在新诗史上的发展,<我将以时间为马>写作的背景,散文诗的内容解读,艺术分析,庄子哲学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散文诗是一种抒情文学体裁,是中国文化消费和文明传承的重要文学形式.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和探索,中国散文诗逐渐走进当代文坛关注的视野,呈现出独特的历史风貌和文学意义.2012年的中国散文诗在创作和理论上都呈现出一些新气象,标示了当下中国散文诗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2012年散文诗的成就,除了发表了大量作品外,更主要的是散文诗理论上的自觉,具体包括:文体意识、精品意识、艺术审美特征的建构和发掘.此外,区域文化语境中的散文诗,也为未来散文诗的发展提供了可供借鉴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耿林莽散文诗本体观与文体论认为,散文诗的本质属性是诗,散文诗是诗的延伸。而在散文诗美学观与形式论方面,他指出散文诗美在美文性、抒情性、多样性和流动美。在散文诗的创作观与方法论方面,他认为散文诗并不"易写",应注重抒情与叙事的结合,倡导朴实无华的诗意美和复调式的结构体系;应强化诗化与散文化矛盾的结合,走"化散文"的路子;应该"野"一点,大胆借鉴其他文体的优长;应处理好虚实关系、意与象的关系、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散文诗以其短小、抒情、长于哲理、富于内涵、言简意赅而展示出它独特的艺术美。这种艺术美的表现手法之一就是空白美和空间美。散文诗要求将诗歌和散文的特长揉和在一起 ,用短小的形式 ,简化复杂的过程 ,以一代百。在写作技巧上 ,既要充分运用新诗的跳跃手法 ,又要用散文“散”的自由手法。这在创作构思、创作表现手法上 ,要求有意安排一种“空白”。空白 ,是跳跃的节奏 ,是意境与意境之间的一种间歇 ,表面上像是一个段落 ,一个起伏 ,实际上是一种带连贯性的推进。这里以散文诗《明天》为例来说明。明天 ,是一个旅程的延续。明天 ,是伸向未…  相似文献   

13.
构思是动笔写作之前,对文章内容和形式的总体设计,其中内容方面的主要任务是立意和选材,形式方面的任务主要是明体(明确写作的体裁)和布局。好文章离不开新巧的构思。下面介绍几种作文的构思方法: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当代散文诗的百花园中,福建散文诗家陈钊淦、延青、陈国华、刘永乐四位散文诗家的散文诗,犹如初春的红杏、夏日的荷花、秋天的白菊、隆冬的水仙、那样引人注目,那样与众不凡又逗人喜爱.读他们的作品,或为其艺术内容所迷醉,或为其作品的艺术手法独特而叫绝.下文是本人读四位散文诗家某些佳篇的感受之语,虽是主观感受,但可从中略窥这四位散文诗家的佳篇风范.  相似文献   

15.
【知识储备】七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散文诗,教师应向学生介绍这一体裁的常识,使学生初步认识散文诗的基本特点。散文诗起源于俄国,流传到我国已经有九十多年的历史了。它是兼有抒情散文和抒情诗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其形式是散文,灵魂是诗。茅盾先生曾用一句话概括散文诗的特征:散文形的诗。”1.散文诗与诗。散文诗不像一般新诗那样有严谨的格律,它不分行,不押韵。可是既然是“诗”,散文诗必须具备诗的最主要的基质:感情,必须强烈;想象,必须丰富;意境,必须和谐。2.抒情散文与散文诗。散文诗篇幅短小,有一定字数限制,抒情散文可稍长些;散文诗…  相似文献   

16.
话题作文的"引语",有的包含有千锤百炼出来的名言警句,有的是命题者精心构思的短文,有的则是句式整齐、语言优美、富有哲理的散文诗。同学们写作时若能充分重视、合理挖掘,会让自己的作文收到出奇制胜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俄罗斯作家屠格涅大的作品与中国新文学有很密切的关系。新文学运动中,屠格涅夫的作品特别是他的散文诗是较早译介到中国的外国文学作品,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产生过极大的影响。鲁迅、茅盾等著名作家都曾对他给予了高度评价;巴金说他写短篇小说主要是受了屠格涅夫的影响;艾青也说过,在杭州读书时,他“开始读了屠格涅夫,而且爱上了屠格涅夫”。在后来,艾青还写过一首《乞丐》,与屠格涅夫的一章散文诗同名,在内容上也有相通的地方。 因此,研究外国文学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不能不谈及屠格涅大,连中国散文诗的诞  相似文献   

18.
诗散文是诗和散文嫁接出来的一个文学新品种。诗散文既要有散文那种散体而又形式自由的散文特征;但它同时又必须具有诗意的内核。诗散文不是生活现象的罗列和浅层次的简单记写,它要求作家必须把生活以诗意的精神形式呈现给读者。它长于写意,不仅要强调生活事件的真,而且它还要强调内心生活的真,追求一种内宇宙与外宇宙的和谐。诗散文是散文和散文诗之间的一种边缘文体。"诗"和"散文"是散文诗和诗散文的两个极,"散文诗"向"诗"靠近,"诗散文"向"散文"靠近。它无论是从总体构思上来看,还是从章节韵律上来看,它都具有诗的特质,即便在字里行间、乃至每一个方块汉字都应该闪耀着诗的光芒。  相似文献   

19.
《树》是美国女散文家玛·格丽娜的名篇,它是篇极为精短的美文,也可以说是一首散文诗,语言清清淡淡的,但情感却深厚浓郁,有点印度诗人泰戈尔散文诗的美感和纯情。《树》的第一个特点是它的题目与内容的反差。它似写树,实写人,可以  相似文献   

20.
妈一直在身边,牵着我,绕着我,爸常常离得远,却指着我,引着我。妈的爱是母亲的爱,简单温馨,纯得让人心疼;爸的爱是父亲的爱,复杂深沉,美得让人心动。本文写母爱似水,父爱如山,在构思立意上也没有跳出引出作文话题的那首散文诗的思路。先写母爱如水般灵动,后写父亲如山般沉稳,再写母爱“永远蔚蓝”,又写父爱“时时多彩”。可见本文作者的审题是仔细的,因为你对那首散文诗理解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