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面对21世纪,客家文化受到严峻挑战。如何"守护客家文化",这是摆在客家人与客家研究者面前的一项新的重大课题。所谓"守护客家文化":一是保护既存的客家文化;二是深入挖掘已被流失的与尚未挖掘的客家文化并对其进行深刻的研究。认识这一点十分重要,它有助于我们认识客家文化的独特性,有助于我们认识客家文化的价值和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2.
客家音乐是流传在客家地区为客家民众喜爱的民族民间音乐。客家音乐文化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传承客家音乐文化,对于今天保护客家音乐文化的生态环境、扩大客家音乐文化的广泛交流和推动客家音乐文化的动态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效推进客家音乐文化的传承,必须构建政府政策式传承、教育研究性传承和市场经济化传承"三位一体"的传承机制。  相似文献   

3.
<正>由四川省社科院等单位主办、四川客家研究中心承办的"客家文化与文化产业发展:第三届客家文化高级论坛"于2012年9月19—20日在成都隆重召开。论坛吸引了来自韩国、台湾、香港、北京、上海、江西、广东、四川、重庆等省市150余名代表参加,会议集中探讨了中国客家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理念模式、行销传  相似文献   

4.
宁化石壁地处赣南闽西交界之要冲,由于特殊的区位优势,成为了历史上客家先民最重要的聚居地与再迁出发地,见证了客家形成的全过程,因而是客家发展史上最有代表性的里程碑式的地域性标志。客家文化应由"前客家文化""客家文化"和"后客家文化"三部分组成。作为"客家祖地",石壁集中体现了"前客家文化"的基本精神,就是漂泊中的宗法文化、家族文化、血缘文化和农耕文化等。"文化客家"论者否认血缘文化在客家形成过程中之重要作用是不妥当的。  相似文献   

5.
<正>由赣南师范学院主办,客家研究中心承办的第五届客家文化高级论坛于2014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在江西赣州隆重召开,来自中山大学、中央民族大学、韩国大田大学、台湾元智大学、台湾高雄师范大学等海内外40余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13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本届客家文化高级论坛的主题是"客家文化遗产研究",围绕这一主题,学者们展开讨论和交流。  相似文献   

6.
1987年台湾解除"戒严令"之后,长期处于边缘地带的被遮蔽的台湾客家文学创作得以彰显。文章以台湾客家文学为研究场域,主要从客家人独特的客家庄生存环境、开山垦荒的生存方式、崇祖重礼的乡土风俗三个方面,来探讨台湾客家"移垦社会"的生存形态与族群文化;并透过台湾客家文学所表现出来的客家"移垦社会"的生活面貌,追根溯源地发掘了客家文化与中原农耕文化之间的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7.
文化人类学因其理论与方法的独特性,受到许多学科的运用与借鉴,客家研究便是典型。传统客家研究更多注重历史学的研究取向,人类学相对来说受到忽略。事实上,客家研究生来便与人类学结缘。从人类学视角下研究客家的多是香港、台湾与海外人类学者,大陆人类学者相对较少。人类学可以在客家研究中享有更多的话语权,人类学与客家研究结合拥有广阔的未来。  相似文献   

8.
客家是中华民族一支独特的民系,作为客家民系重要文化遗产的客家山歌引人注目、具有代表性。客家山歌的传承方式虽多样化,但客家山歌仍处于濒危状态,客家山歌的振兴是一个不容回避的时代课题,更是一个战略发展研究课题。注重客家山歌与其它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间的联系,将客家山歌纳入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强化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之间的关联性,确定保护重点,加强项目保护,加强政策研究,建立保障机制,将客家山歌进行综合性研究、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9.
《嘉应学院学报》2018,(1):21-25
梅县人谢树新,是跟随国民党移民台湾的平民百姓,他赤手空拳在苗栗闯出新闻事业的一片天,但终究没有办法改变自己是政治、文化边缘人的身份。他不甘于边缘人的处境,独立创办客家文化杂志《中原》,组织迁台的梅县客家硕儒俊彦将原乡(华南客家)的中原客家学说传播给台湾读者。让台湾客家人去"日本化",找回祖源,重新回到中华民族大家庭,重建族群自信。小人物干大事,书写了一曲客家族群文化传奇。  相似文献   

10.
从生态学视域研究客家文化具有坚实的理论依据。这不仅仅是构建“客家学”的需要,也是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回应,更是对文化人类学中族群研究的一个补充和升华。从实践层面看客家文化的本身,无论是客家文化中的建筑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还是客家人的自然崇拜,都蕴含着鲜明的生态思想,无不彰显生态哲学中人与自然的关系。目前对其生态维度的研究做得还远远不够,必须在客家文化的研究、保护和开发中树立生态意识.使自然与人文达到高度和谐。  相似文献   

11.
浅谈客家山歌文化的传承及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客家山歌是客家优秀文化的一个典型代表。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客家山歌文化日益呈现边缘化的趋势,如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客家山歌,赋予客家山歌新的生命力,是一个严峻的问题。客家山歌文化的传承模式主要有家族的传唱传承、民间艺人的演唱传承、专家学者的研究传承,可通过建立全民参与的保护机制,对客家山歌加以创新保护、对客家山歌文化载体的保护、鼓励山歌走向市场等途径,对客家山歌文化实行保护和传承,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台语文学"应包括客家文学,但鉴于鹤佬话的影响力远远超过客家话,故客家文学只好另张新帜。客家文学今后要得到健康发展,在强调族群独特生存境况下形成自成一格的文化个性的同时,决不能由此割断与汉民族共同体的内在联系,更不能把客家话拔高为所谓"台湾民族语言"之一种。要凸显客家意识写作,而不能把用客家话写作强调到绝对化的程度。  相似文献   

13.
客家文化产业在当前客家社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经济社会繁荣发展的背后,客家文化产业不应陷入发展的困境。为促进客家文化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应将客家文化的精髓贯穿于产业化的始终,充分发挥客家文化符号的经济价值;加强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形成更加有效的管理;产业开发者要提高文化遗产保护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好地运用客家文化符号,使产品开发系统化深层次化。  相似文献   

14.
起源于大陆的客家文化研究曾经成果辉煌、影响巨大。后因各种原因发展滞后。作为客家文化研究的发源地,大陆高校在晚近的20多年中从政策扶持、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研究成果等都有了较大起色,但与台湾高校相比,依然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加强两岸客家文化交流和学术互动,既有利于台湾高校进一步提升研究水平,也有助于大陆高校更好地吸收台湾高校的客家文化研究经验。并通过海峡两岸高校协同创新,将更好地扩大客家文化研究在海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5.
客家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中重要且独具特色的组成部分,又因其发展的地域性显示出独特的多样性。论文在岭南客家文化作为客家文化重要源流的基础上探寻两者的关系,以“世界客都”梅州的客家文化论述岭南客家文化的相似性,以“客家古邑”河源的客家文化论述岭南客家文化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6.
<正>客家文化的系统研究如果自罗香林先生的《客家研究导论》、《客家源流考》、《客家史料汇篇》等开创性著作算起,已有80余年,以历史学、文艺学、人类学、民俗学、艺术学等学科方法对客家文化作了较为深入的  相似文献   

17.
东江流域客家文化是"客家文化圈"的四大区域之一,与以梅州为代表的梅江流域客家文化、以赣州为代表的赣江流域客家文化、以汀州为代表的汀江流域客家文化三个区域并列。河源是粤境内东江传统客家文化的代表;惠州客家文化在其形成的过程中,较明显体现了对传统客家文化的离析与对广府文化、潮汕文化的吸纳,并与本土文化整合,形成了一种与传统客家文化有别的"后客家文化"。惠州文化作为"后客家文化"的代表,由于其地域环境的特殊性等因素,使之相对于传统客家文化的自足性、保守性,显得更具进取性、开拓性和现代性特质。  相似文献   

18.
一般来说,传统博物馆的功能是特定文物的蒐藏、保存、展示与研究,1970年代开始出现的新博物馆学概念则是强调社会服务的功能,强调博物馆必须善尽教育社会大众的重要功能。台湾客家文化馆舍的设立出现在1980年代"文建会"设置之后,而各县市对于地方文化馆舍的竞相设立,也让客家文化馆舍渐次浮现。台湾的客家文物馆舍是出现在新博物馆概念盛行的年代,延续的是地方社区总体营造的基本精神,因此以"文化经济"为主轴的观光概念也就顺理成章地进入台湾客家文化馆舍的发展方针之中。职是之故,台湾的客家博物馆会普遍采取博物馆与公园(园区)的结合形式:先透过公园来吸引居民与观光客,然后再对参与者提供客家文化的社会教育。不过,由于是以观光取向来吸引观者,客家文化的社会教育效果其实普遍来说成效不彰。  相似文献   

19.
概述客家文化旅游的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探讨利用客家文献发展客家文化旅游的具体措施,分析客家文献蕴藏着丰富的客家文化旅游资源,由此着重阐述了客家文献对发展客家文化旅游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嘉应学院学报》2019,(5):11-14
从文化符号学的视角解读客家古村落的文化符号特征和表现形式,探寻突显客家古村落文化符号的保护途径,发挥客家古村落文化符号的鉴定、保护、利用、教育功能,实现客家古村落文化传承保护与利用创新的价值双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