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张佳妮  徐作英 《科教文汇》2009,(27):103-105
高师院校第四学年的课程设置存在不少问题:课程设置过于随意;师范特色不明显;就业指导不足;“职前教育”最后阶段的过渡作用体现不充分。为此,高师院校可从以下方面加以改进:注重课程结构的整体优化;设置多元的课程模块;加强实用性课程;完善实践教学体系;考虑学生的主体意识;结合显性课程和隐形课程。  相似文献   

2.
《内江科技》2018,(4):95-96
百色学院武术课程教学历经改革多年,虽然教学状况已有较大的改观,专业武术课程都能正常开设,但课程质量和教学效果还不尽如人意,尚未达到新课程标准的目标与要求,尤其发现武术课程还存在如下问题:指导思想不明确,贯彻落实不甚到位;培养目标不具体,忽视学生能力发展;内容设置不完善,无法满足学生需求,无法实现课程目标。  相似文献   

3.
采用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的形式对以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内地西藏学生的课程设置现状进行了调查和研究。研究发现:内地西藏幼师课程内容不够完善,缺乏藏族民族文化元素;课程结构不太合理、实践课程实施不到位;教学方法不先进、人才培养没有与民族地区特殊性相结合。因此,提高内地西藏幼师培养水平需要调整课程内容,渗透民族文化元素;优化课程结构,加强学生实践教学能力训练;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民族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食品理化检验技术"理论和实验课程是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重要课程,本文结合我校存在的该课程的实际问题,通过改革,切实提高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方法:结合本校的"食品理化检验技术"课程存在的问题,如课程设置重点不突出、课程设置与实际脱轨、考试设计存在缺陷等实际问题,通过加强理论学习、改革实验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式等方法,全面提高学生实际学习效果。结果:通过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等多方面改革,切实解决了本校该课程的实际问题,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实验动手能力。结论:本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等改革与探索可为学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食品理化检验技术的基础,全面培养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高水平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5.
蔡联华 《科教文汇》2012,(35):28-28,55
美国的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走在了世界教育的前列,在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研究生课程设置上哥伦比亚大学独显特色.本文通过分析哥伦比亚大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研究生课程设置的培养目标、原则、内容、结构,指出了其对于我国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研究生课程设置改革的有益启示:打破人才培养目标的趋同性,确立各具特色的研究生教育培养目标;推出精品课程,突出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特色;强调研讨课的教学,重视科研活动.  相似文献   

6.
王刚军 《内江科技》2014,35(11):82-83
<正>本文提出了当前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影响因素及存在问题:一是培养目标和规格不明确;二是课程设置缺乏实用性;三是实践教学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进行了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与职业岗位关系辨析。  相似文献   

7.
向冬临 《内江科技》2006,27(3):48-48
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存在的问题,职业中专计算机教学应如何定位:计算机是一种工具,讲求实用;而课程的设置则依据:学生、市场、教师  相似文献   

8.
针对目前高校突发事件频发、大学生安全意识薄弱、应急能力不足的现状,在文献综述和开放式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编制高校应急教育调查问卷,对西安市14所高校的应急课程设置、应急培训、应急演练工作进行实际调研,运用EXCEL对数据进行分析,找出高校应急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应急培训不全面,宣传方式单一化;应急课程设置单一,授课方式老化;应急演练的项目局限、规模小、频次少;高校师资队伍不足,教学效果不明显;应急教育存在滞后性、非持续性和不均衡性,进而从高校应急课程的设置优化、应急培训和演练的有效性、持续性和针对性等方面提出高校应急教育的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9.
李丹  张静 《科技风》2013,(16):183-184
本文在全面分析了现今我国高校中对外汉语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所普遍存在的问题之后,提出了该专业课程设置的四大参考依据,进而就语言学类、教育学类、外语类、文学类、民俗类五方面的课程设置提出了具体建议。这些建议的基本出发点是:争取解决好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和发挥各校优势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提出了对外汉语专业课程设置的两个优化原则:一是整体性课程设置原则,二是顺序性课程设置原则。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与企业的需求进行无缝对接为出发点,在课程设置中提出了三个模块:即专业基础课程模块、网站建设课程模块、网络技术课程模块。各个课程模块中,课程的设计最终都是为了完成网站建设、网络搭建而设置的,并对这种课程设置的优越性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1.
批判性思维是一个理念,而不是一个学科.批判性思维论者将它与通识教育相联系,希望设置课程.本文讨论了理念与学科及课程的关系并指出,通识教育是通过专业教学而实现的;如果批判性思维是与通识教育相符合的理念,则不需要通过专业教学来实现,不需要设置专门课程;逻辑是一门基础课,以批判性思维为目的而改造逻辑课程是错误的.既然不否认逻辑课有助于提高批判性思维素养和能力,就应该认真教好逻辑课.理念是有解释空间的,谁都可以说上几句,高校教师有开课自由,但是一门课程的设定却一定会涉及专业和学科,必须慎重,不能随意仅凭一个理念来进行,尤其是一个不那么清晰的理念.  相似文献   

12.
王春粟  季红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7):200+91-200,91
就1999年哈尔滨体育学院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本科课程设置与2008年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比较,其结论为哈尔滨体育学院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课程设置偏重武术,对传统体育养生和民族民间体育两个方向的重视程度不够,而且课程设置地域性不突出。建议加大传统体育养生和民族民间体育两个方向的课程,同时也应重视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以外的其它的课程的学习。使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能够传承,向世界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高职教育课程设置中存在与教学目标不相符合的情况。整体课程体系没有高职特性,课程在结构设置上也不恰当,重理论培养,轻实践学习,课程在内容方面也已经陈旧落后,关于课程的信息反馈机制极为不健全。因此,本文将结合以上问题,浅要分析高职教育课程建设中,应该采取的对策与方法,以期为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通过网络调查了开设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医学)专业的44所高校的专业课程设置现况,将其课程分成医学、计算机、信息与管理、交叉性学科(指医学、计算机、信息与管理3个学科的交叉)、其他类学科等5个部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各学校对该专业涉及的学科的核心课程认识不完全统一,交叉性学科课程特色不突出,各学科课程的比重不均衡。建议各学校规范统一专业培养目标,注重各学科课程建设,形成具有特色的交叉性学科课程。  相似文献   

15.
课程的设置,是以硕士研究生达到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为目的。因此,学位课程的设置应追求科学化、合理化、规范化,应体现出研究生的专业知识水平。作为一个专业,应有它自己最基本,最稳定的内涵,这些最基本的内涵正是区别于其它专业的主要东西,也是学位课程设置能规范化的重要依据。如果不把学位课程设置好,学位课程不规范化。就不利于保证和监督学位的质量。建设好学位课程不仅能规范研究生的培养,而且可以带动师资队伍及学术梯队的建设,带动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以及带动教材和实验基地的建设。 学位课程建设内容 学位课程建设的任务是使硕士研究生在本门学科上有较高的知识水平,这与学位课程设置的结构  相似文献   

16.
刘翔 《科教文汇》2007,(12S):55-56
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设置改革,既要依据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具有实用性;又要依据经济技术的发展趋势,具有超前意识;还要根据实际优化课程资源,以培养出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结合目前职业院校课程设置的状况,本文力图从课程设置目标与程序、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教材开发、教学计划等方面浅谈高职院校机械类的课程改革,以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7.
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设置改革,既要依据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具有实用性;又要依据经济技术的发展趋势,具有超前意识;还要根据实际优化课程资源,以培养出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结合目前职业院校课程设置的状况,本文力图从课程设置目标与程序、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教材开发、教学计划等方面浅谈高职院校机械类的课程改革,以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8.
郑迪松 《科教文汇》2011,(28):80-81
本文通过对中职、高职文秘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比较分析,发现专业理论课程有较大的重复、文化基础课程有脱节、高职教育没有很好地兼顾两类生源差异、各高职学院与中职相比,课程设置差异更大、中职升学考试对课程设置的影响较大、学制衔接模式较为单一,且不稳定等问题。为改善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指出美术和艺术设计教学类机房的管理过程中特有的矛盾:配置差;课程多,机房少;软件系统庞杂;不使用硬盘写保护卡的条件下必须保证系统安全与防电脑病毒。并提出一系列解决方法,即通过计划好机房的安装步骤、优化机房内的电脑性能、设置系统自动更新与防病毒程序自动升级等方法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20.
梁英  郭庆  黄祖洪 《今日科苑》2010,(4):237-237,238
电子信息类院校环境工程专业培养方向定位和相应课程体系设置是该类院校遇到的新课题。该类院校环境工程专业通常无化学和生物等相近学科依托,但电子信息类专业是该类院校的优势学科,因此,该类院校环境工程专业可依托测控仪器与技术、电子信息技术和光信息技术等专业,走与电子信息类学科交叉融合的道路,将培养方向定位在环境在线监测仪器技术和三废处理过程自动控制上。与之对应的课程设置体系应兼顾三方面的知识:一是传统环境工程专业知识;二是测控仪器与技术所需的电学基础知识;三是桥梁课程的设置,即:既涉及传统环境工程专业基础知识又涉及电学基础知识,如仪器分析、环境在线监测技术等课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