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电磁场与电磁波》是电子信息类学科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该课概念抽象,理论体系严谨,公式繁杂,涉及很多的物理知识与数学分析方法。针对《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不足,结合教学实践,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科研促教学、考核方式等方面入手,对该课程进行了改革与创新。实践证明,通过改革提高了教学质量,增强了学生创新与创业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主要介绍宏观电磁场和波的基本规律、基本性质和应用,该课程的学习对学生树立严谨的科学思想和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从作者教学实际出发,针对该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状况,提出对《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教学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是电子信息类学生专业基础课,针对这门课程难学又难教的现状,文章分析了目前《电磁场与电磁波》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几条课程改革思路,以便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电磁场与电磁波》的基本理论、基本规律,训练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科学方法,培养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的教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的特点并结合教学实践,介绍了如何提高本课程教学质量的思想,阐述了如何加强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提出了如何加强电磁场与电磁波理论与应用相结合教改措施。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特点的研究,在分析该课程教学重点与难点的基础上,对该课程进行教改探索与实践。为使该课程与通信工程专业背景相适应,通过加大通信工程实例介绍,文章提出了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及考核方法的改革思路,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全面提升通信工程专业《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6.
针对高等学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特点,阐述了实施双语教学的目的、意义及可行性,并结合《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的教学实践,阐述了双语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法,包括教材的选择、教学组织形式、课前准备与课上教学、考核方式等。实践表明,双语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外语实际应用能力,也提高了教师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7.
电磁场与电磁波理论是电气工程学科的专业基础课。近几年来,本课程组教师积极从事电磁场与电磁波理论的教改活动,致力于将该课程中复杂而深奥的物理方程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讲解,并针对本课程的理论性和逻辑推理特点,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文章针对哈尔滨工程大学精品课程指标评价体系,结合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实际情况,提出电磁场与电磁波精品课程教学模式建设的观点和看法,阐述了课程建设侧重于教材、综合实验、科研及名师培养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针对高等学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特点,阐述了实施双语教学的目的、意义及可行性,并结合《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的教学实践,阐述了双语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法,包括教材的选择、教学组织形式、课前准备与课上教学、考核方式等.实践表明,双语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外语实际应用能力,也提高了教师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9.
《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理论性强,公式计算复杂,是一门教学难度较大的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课程特点,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结合电磁场教学的实践,总结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除电磁场课程中的分析讨论、数学推导、逻辑推理外,还要积极引进现代信息技术,让学生进行必要的科技文献了解和翻译,接触现代电磁场与电磁波研究前沿。  相似文献   

10.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4):126-129
在"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教学中,引入MagNet有限元分析软件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屏蔽球模型和永磁同步电机两个实例,由浅入深地介绍了MagNet在该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实际教学效果表明,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加深学生对电磁场理论以及工程应用的理解,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