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土建类专业本科学生毕业设计过程管理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毕业设计是完成和达到土建类专业培养目标所必须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之一,具体抓好毕业设计过程中的每一环节对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培养合格毕业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从指导教师确定、设计选题、教师指导、中期检查、论文答辩、成绩评定及总结等六个方面对高校土建类专业本科学生毕业设计的环节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总结出毕业设计的过程管理经验.  相似文献   

2.
针对目前高校交通土建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从设计内容、组织开展、指导工作三个方面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实践,从而进一步提高该专业毕业设计实践教学质量和效果,对本校交通土建专业教学工作起到一定推动作用,同时为同类专业的毕业设计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土建类专业毕业设计传统模式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现有的社会条件,调查并了解了多个学校土建类毕业设计的现状,发现总结了其中的弊端,提出了保障跨学校、跨专业联合培养毕业设计质量的措施,为以后提高土建类本科毕业设计质量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通过阐述高职毕业设计(论文)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分析目前高职毕业设计(论文)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情况研讨了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机电类专业毕业设计(论文)课题改革的方法:岗位实践的毕业设计(论文)课题、基于生产过程的毕业设计模式和学生"自拟型"课题.提出了今后高职机电类专业毕业设计要求与措施.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地方高校土建类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质量,针对现行毕业设计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毕业设计团队培养模式。这种培养模式不仅能有效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而且能促进教师不断完善知识体系,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工程素质是技能人才尤其是土建类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事关人才培养的质量与社会适应性。因此,应在剖析土建类专业"4+X+1"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与学生工程素质培养的关系基础上,探讨土建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土建类专业设置力学大作业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设置大作业的目的建筑力学课程是土建类专业的骨干课之一,讲授时必须考虑与后续专业课的关系,避免与其他后续课程产生断层。但纵观土建类专业后续专业课的教学和学生的毕业设计答辩,发现很多学生在毕业设计中不能很好地应用力学知识,尤其是把实际问题抽象为力学模型的能力较差。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多注重力学本门课程的系统性、知识性,而忽略了它的实用性,所以学生面对一个完整实际的结构或构件问题便显得手足无措,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传统毕业设计的问题分析,基于现行建筑行业的招投标机制,提出一种高职土建类毕业设计的新模式。该模式借鉴了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思想,引入招投标机制后,学校、招标代理公司、实习企业共同参与,将毕业设计环节融入到职业活动中。因此,着重阐述毕业设计招投标角色转换、新型校企合作机制,以及毕业设计新体系的建立与实践等方面,新模式的构建对高职土建类专业毕业生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16,(89):7-8
毕业设计在各高职高专院校已经实行多年,存在流于形式、质量不高等诸多问题。本文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阐述了电力类专业毕业设计改革的具体方案。  相似文献   

10.
关于高职“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课程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职业教育“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课程是土建类专业重要的基础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绘图与空间想像能力,能用图示方法表达土木工程建筑体象,为后续专业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打好基础。在铁道系统高职教育里,它还承担着铁道工程、园林规划等制图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