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健全的人格是中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之一.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人格教育日益引起学校的普遍关注,重视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已成为目前学校面向未来社会所做出的必然选择.体育学科的性质和任务规定了人格教育应成为体育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在体育教育中实施人格教育,也是教育现实的迫切要求.对中学生进行健康人格的培养,对他们成长有着积极意义.通过体育教学可以在培养学生健康体魄的同时,有效的塑造他们的健康人格.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体适能”这一旨在培养青少年理解终身体育活动的价值、意义,并养成健康行为习惯的健身教育,随着我国体育健康教育的进一步深入,已融入到体育课程教学的改革领域。健康与运动性的“体适能”活动己经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体适能”教育能增进大学生与社会的交流,能促进大学生对终身体育的重新认识,对高校体育教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体育与健康新课标实施以来,除了要对学生进行体质锻炼和知识传授外,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体育行为习惯,而这一目标的实现仅靠体育课是不够的,课外活动课也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为此,本文对课外活动课中学生体育行为习惯的培养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和看法. 一、通过课外活动课,培养学生终身体育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激发学生参与动机的良药,只有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  相似文献   

4.
熊珂俊 《教师》2019,(3):97-98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体育课作为唯一的一门室外身体活动课,对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起到独特的作用。培养中学生良好的运动习惯对未来全民健身、营造社会体育氛围、社会体育消费有重要意义。目前中学生体质连年下滑,文章通过运用观察法、文献资料法、经验总结法,研究了中学体育课在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作用及意义。  相似文献   

5.
随着《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施,围绕“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在中学体育教学活动中,赋予了教师更多的发挥空间,教师的教学想象力、创造力有了更为广阔的表现平台。在教学工作中,为培养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探索和研究能促进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教学模式,已成为重要的课题。中学生在体育课准备活动部分领操教学实验的研究,就是探究中学生在组织准备活动中的心理变化过程,及其对中学生自身产生的作用和影响,目的是培养中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实现学生个体社会化的顺利转变。一、研究目的研究这种教学模式在中学体育课…  相似文献   

6.
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中学生的行为习惯主要表现在做人、做事和学习三个方面.应从多方面探索新时期、新形势下中学生德育的新路子,遵循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道德形成及发展规律,取得家庭、社会的密切配合,预防、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根据新疆中学生体质调研教据,应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激发、问卷调查法等,对新疆中学生进行了锻炼态度与体质健康关系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锻炼态度与学生体质健康有一定的相关性,学生体育锻炼的态度的好坏,影响着学生的体育行为习惯、行为意向、情感体验与行为控制等,而体育行为习惯、行为意向、情感体验与行为控制与体质也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的中学生不但应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还必须学会怎样合理处事并培养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当代中学生需要在家庭与社会中养成优良的行为习惯,树立起健康积极的心理素质,并预防不良行为习惯的出现,推动形成与发展健全的人格和素养。本文主要分析了培养与巩固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理论和实践方法,以教育实践为载体,探究了行为习惯对中学德育任务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国家实施新课程标准以后,通过对所任教不同年级的初中学生连续3年问卷调查,对中学生的体育消费行为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他们的消费目的明确、态度积极,但是影响体育消费的因素较多。主要表现在没有时间、没有钱和缺少场地器材上。中学生是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对其进行研究,对于合理的引导他们的体育消费,提高他们的消费水平,推动学校体育改革、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第一”的正确指导思想、成为符合国家新的《体质健康标准》一代新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重视中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是现代体育教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要求,是现代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阶段学生的体育能力正处在形成、提高、发展的关键期,重视中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能使学生达到终身受益的目的。在中学阶段强化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已成为教育专家所共同关注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