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理论突破与创新具有科学性和时代性,标志着治理思维上升到国家高度。然而,治理思维在社会中广泛传播的同时,高校、企业的治理环境并不宽松,究其根源在于"一刀切"导致的治理错位。为防止治理改革倒退,实践中需要强化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分类治理,一方面识别不同国家治理主体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明晰不同治理手段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社会已进入大数据时代。全球数据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和网络强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家间利益分配以及全球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中国在全球数据治理领域的影响力较弱,参与全球数据治理机制的过程中面临诸多困境。为了有效应对这些困境,中国应积极参与全球数据治理规则制定、提升国际话语权、扩大信息技术和产业等对传统贸易和投资合作领域的影响,同时在推动世界互联网大会等国际交流平台建设的基础上,在新时代下努力构建有利于中国参与全球数据治理的国际秩序。  相似文献   

3.
大数据是一种数据处理工具,也是一种新思维、新理念和新工具,它能够提升人类认识、利用和创造数据的能力。如今,大数据已超越了技术范畴,成为影响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指行政机关按照国家治理现代化要求重塑自我角色、明确权力划分、理顺行政关系、优化办事流程的行为与过程。本文欲从大数据视角分析政府治理问题,探究大数据背景下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道德治理在古代中国是以“礼治”或“德治”的话语方式出现的.在中国3000多年的历史中,“礼治”或“德治”的理论及其实践对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对国家的稳定和人际关系的和谐,发挥了巨大作用.国家治理是在扬弃国家统治和国家管理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概念.但无论是从国家治理体系看,还是从国家治理能力看,道德治理都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治理体系中,道德治理是治理主体运用的各种手段和方式中的一种.在国家治理能力中,道德治理是指执政党和政府协同社会组织及全体公民,综合运用各种力量,来克服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道德问题,为国家有序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生态”的能力.当前的道德治理应重点处理好正利益与正观念,正法制与正人心,正官德与正民风这三种关系.  相似文献   

5.
国家治理现代化主要指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法治思维是完善国家治理体系、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根本路径,也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就要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和法律制度治理国家,使国家治理体系更成熟、更完善、更科学,治理过程更透明、更公平、更有效。因此,应从法治思维、法治精神、法治方式出发,不断推进治理体系法制化和治理能力法治化,以更好地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6.
2020年年初由新冠肺炎引发的公共卫生事件暴露出我国社会治理领域矛盾复杂、突发、动态、多样的特点,处于公共危机难防难控、焦点问题错综复杂、事态发展动态多变、利益诉求多元多样的较量之中。在当前社会关系需要重建、社会结构需要调适、社会治理需要创新的时代,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已成为重要的时代课题。必须从国家治理现代化视角,充分发挥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依靠人民群众推动社会发展的显著优势,科学运用系统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等治理方式,组织协同政府、社会组织、人民群众等多元治理主体,利用大数据技术、信息公开、舆论引导优化治理工具,为新时代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提供方法论支持,实现社会安定有序又充满活力的社会治理现代化新格局。  相似文献   

7.
释比文化在羌族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不可或缺的精神文化力量。释比文化有着自身的道德体系,它对人是一种"柔性约束",体现出一种"德治"式的治理,以一种无形的影响力规范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起到规范社会行为、弘扬社会公德、塑造社会伦理的功能,它同时还有维护生态环境、促进社会和谐的作用,因而有利于羌族乡村社会治理,为创新羌族乡村社会治理提供了道德指向,并最终促进羌区乡村社会实现"善治"。  相似文献   

8.
学术道德是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研究生教育的重要内容.尽管学术道德建设不断升级加码,但学术失范现象仍时有发生.为了全面提升研究生学术道德建设水平,有效预防和根治学术失范顽疾,应进一步明确学术道德的内涵与外延,采取"政府-社会-高校-导师-研究生"五位一体战略布局,充分利用"大数据+互联网"技术,共建、共享、共管学术信息化平台,构建符合学术活动自身规律的综合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9.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普及,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发生根本改变,数据资源呈现爆发增长,大数据对经济社会发展、社会治理、人民生活,甚至国家管理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为贯彻党的第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学懂、用好大数据是领导干部适应新时代新要求、做好工作的基本功。  相似文献   

10.
社会公德治理作为道德治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在社会公德严重缺失的背景下,由政府、社会组织以及全体公民携手合作并采取有效措施对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现象和行为问题进行克服和消除的活动。社会公德治理的目的在于建构起符合现代文明的主流价值标准和价值判断,使广大公民形成自觉的社会公德认知、现代社会公共意识和文明的行为习惯。社会公德治理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具有积极作用;对于实现国家治理的现代化具有推进作用;对于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具有支持作用。现代性的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是公德治理的根本保障;重视官德治理并以公权力阶层的德性修养带动大众道德价值的回归,是公德治理取得效果的关键因素;通过共享的熟人社区和自治性社会组织所带来的公德增量来影响陌生人社会,是公德治理的基本途径;思想文化系统的构建和思想文化引领,是公德治理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