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家海洋局2008年7月16日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我国第三个南极考察站,同时也是我国第一个南极内陆科学考察站即将开始建设。这将是继我国在南极建立长城站和中山站之后又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工作,标志着我国南极考察即将从南极边缘向内陆开展,将大幅度拓宽南极考  相似文献   

2.
【背景材料】10月16日,国家海洋局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正式发布了我国南极内陆考察站的站名和站址位置。我国首个南极内陆考察站被正式命名为“中国南极昆仑站”,我国南极内陆考察站的位置确定为:南纬80°25’01”,东经77°06’58”。高程4087米,位于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冰穹A西南方向约7.3公里。南极昆仑站是我国继在南极建立长城站、中山站以来,建立的第三个南极考察站,  相似文献   

3.
正20世纪80年代,在美、英、澳、俄等国如火如荼地开展南极考察的时候,我国才刚刚组建第一支南极科考队,在南极事务上只能算是一个"二等国家"。而今天,在进行了33次南极科考之后,我国已经站在了南极科考的前沿,与其他国家处于同一个水平线,甚至在某些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在这奋起直追的33年中,我国的南极科考究竟取得了哪些科学成就?  相似文献   

4.
南极无人感冒南极洲的气候极度恶劣,时刻变化无常,雨雪交替。令人奇怪的是,我国的300余名科考官兵在南极却无一人感冒,而且在南极外伤很容易好。原因在于冰天雪地的南极是一个无菌的  相似文献   

5.
向南极进军     
正2017年2月,中国第33次南极科学考察队搭乘的"雪龙"号科考船行驶到南纬78°41′罗斯海水域,刷新了全球科学考察船在南极海域到达的最南纪录。自1984年首次南极科考算起,这已经是我国迈入南极的第33年。在南极大陆上相继建成长城站、中山站、泰山站、昆仑站四站之后,我国已跻身于南极考察大国之列。  相似文献   

6.
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的中国极地研究所,是我国唯一研究地球两极的科研机构.其名誉所长董兆乾是个老南极人,更是我国第一个登上南极的科学家 1980年,应澳大利亚南极局的邀请,中国科学家董兆乾、张青松首赴南极考察,揭开了中国南极考察事业的序幕.  相似文献   

7.
陕西省西安市的李昱问: 我很关注我国的南极考察活动。据我了解,我国计划继长城站和中山站之后,在“十一五”期间建立第三个南极科学考察站。我想请时博士具体介绍一下南极大陆以及南极科学考察的情况。  相似文献   

8.
南极的奥秘     
我国南极考察始自1984年,此后每年一次。2005年11月18日中国南极科考队的叔叔、阿姨们乘“雪龙”号船从上海缓缓启航,开始了为期130天的第22次南极考察之旅。考察重点包括陨石回收与研究、冰盖进退及古气候研究、地质考察及南极地质图编制、内陆冰盖测绘研究、星地遥感同步观测等任务。同时也为中国在南极内陆建立第三个科学考察站作前期调研准备工作。多年来,科考队的叔叔、阿姨们秉承着“南极精神”,使得我国的南极考察事业展现出令人瞩目的业绩,相信这次考察也将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和骄傲。  相似文献   

9.
2009年1月27日,中国第一座南极内陆科考站——昆仑站建成了!这是我国继在南极建立长城站、中山站以来建立的第三座南极考察站,也是世界第六座南极内陆站。  相似文献   

10.
我们去南极干什么从1984年起,我国每年都派出相当规模的考察队远征南极,开展多领域科学研究.有人对此感到不理解:“南极离我们那么遥远,花那么大代价去干什么?”中国极地研究所的冰川专家李院生是我国第14次南极考察的冰盖队队长.1996年~1997年的上...  相似文献   

11.
[背景材料]1.2005年11月8日,中“国雪龙号”科学考察船载着120名南极科考队勇士正式出征,中国第22次南极科考由此拉开帷幕。2.2005年12月24日,中国第22次南极格罗夫山考察队向南极内陆冰盖发起新的挑战,这次考察的一项重要任务,是为我国在南极大陆建立第三个考察站做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12.
1月27日,我国第一个南极内陆科考站——昆仑站正式建成。它的建立标志着我国南极考察从大陆边缘向内陆扩展的历史性跨越(kuàyuè)。  相似文献   

13.
时事广场     
我国将出台保护个人信息行业标准。我国西沙群岛旅游即将对普通游客开放。我国动车组核心技术首次输往海外。中国自主研发的南极巡天望远镜正式在南极投入观测运行。国内首个关注少年儿童教育与成长的奖学基金——中  相似文献   

14.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运用地图或地球仪描述南极地区的地理位置;能说出南极地区在气候、资源方面的独特特征:能在给定的地图上指出我国的两个南极科考站。  相似文献   

15.
波比:2004年10月25日,载着137名科考队员的“雪龙号”破冰船从上海起航开始了我国第21次南极考察之旅。2004年11月27日抵达南极,并于2004年12月1日正式冲刺南极最高点———冰穹A,于北京时间2005年月18日3时16分,成功抵达南极内陆冰盖(DOME-A)的最高点。所以,我们今天将带领大家去南极看看。  相似文献   

16.
《纲要》指出,"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我园充分利用地处兰州城关区高新技术核心区的优势,利用幼儿园周边研究所的便利条件,以及社区、家长的教育资源,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有目的、有计划的参观活动。一、让幼儿走进展览馆,感受高科技小朋友们在课外读物中都读到过我国科学家秦大河随同各国科学家到了南极,将五星红旗插到南极,填写了我国在南极没有观测站的空白。我园大一班有位小朋友的爸爸也去过南极。  相似文献   

17.
一、选择题 2008年10月16日。国家海洋局宣布我国首个南极内陆考察站正式命名为“中国南极昆仑站”。中国南极昆仑站(80°25′S、77°07′E)选址在南极冰盖最高点冰穹-A(80°22′S、77°21′11″E)西南方向约7.3千米处。  相似文献   

18.
1985年2月20日,我国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实验基地——长城站建成。南极是地球上唯一没有常住居民的大陆,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科学价值极大。截至1983年,已有前苏联、美国、英国等12个国家在南极建立了100多处考  相似文献   

19.
《少年科学》2008,(2):31-35
南极,一个神秘的地方。对南极的了解,大多数人都停留在书本的知识和电视的影像上。2007年底,中国南极科考船"雪龙"号承载着我国第24次极地科考重任扬帆起航、再赴南极。那么,考察极地意义何在?南、北极到底蕴藏着什么秘密?在一个北风渐起的午后,我们来到中国极地研究中心,走访极地探险英雄——颜其德教授。  相似文献   

20.
在国家海洋局极地办公室工作的李果叔叔,曾经6次去过南极,并曾分别担任过我国驻南极科考站中山站、长城站的站长。在那片白茫茫的冰雪大陆,他吃了很多苦。一次还差点掉进冰缝里,险些"把自己永远留在南极",可是,回想起在南极的生活,这位把自己的青春献给祖国极地事业的科学工作者却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