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业、农村、农民“三农”问题,在农村中历来处于中心位置。但如何将植根于广阔天地里的大量特点鲜明、价值含量高、为读者喜闻乐见的新闻挖掘出来,并写活写实写精,写得掷地有声,一直是从事农村报道的记者力图攻克的“难点”。《新华日报》“市县要闻”版虽然也立足于地市县区的报道,但许多稿件在强化接近性、可读性,改进“黑板报式的表扬报道”方面狠下了功夫,从中可以感受出编辑、记者们的良苦用心和探索精神。 农村新闻要见“人”见“事”才能“鲜活”。时下不少有关农村题材的新闻报道,构成新闻事实的主要成分不是人物、不是事…  相似文献   

2.
国家将解决“三农问题”提到了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成功与否的高度,各级新闻媒体也纷纷加大了对“三农问题”的报道力度,开办了针对农民受众的农民频道、农村广播、农业报纸,形成了比较全面的涉农新闻报道体系。但是在涉农新闻报道一片繁荣景象背后,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逐渐呈现出来,主要表现为新闻记者对农村生活深入不够,对农民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切实情况了解不深,写出来的报道没有反映出农民最关注的困难和问题,导致了涉农新闻报道城里人懒得看、农村人不愿看的尴尬境地。  相似文献   

3.
孟扬 《出版广角》2015,(9):102-103
农村经济新闻报道在传播农业知识,提供农村信息服务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反观当下,就目前农村经济新闻报道现状来看,农村经济报道并没有发挥好传播功能.为此,本文就农村经济报道的新闻价值以及如何做好农村经济新闻报道展开论述,为提升农村经济报道的质量,发挥其农村信息服务功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本刊讯吴金峰、邓志强报道:武警阿克苏地区支队在新闻报道工作中,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做法,发动广大官兵结合工作写报道,被总队表彰为“新闻报道先进单位”。为了搞好新闻报道工作,自2002年年初以来,支队党委就把新闻报道工作列入议事日程,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长期坚持下来,针对支队新闻报道工作实际出了“四招”:一是举办了新闻报道员培训班,邀请了《人民武警报》、《新疆日报》和《新疆经济报》的编辑记者来警营讲授新闻采写业务知识,并专门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现场采写和评点,促进了培训效果。二是从财力和物…  相似文献   

5.
经济建设是新时期我们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也是新闻媒体的重要报道内容。我国各地的各级新闻传媒每天都拿出大量的版面和节目时间来报道经济题材。不过,在当前的经济新闻报道中,存在着一种值得注意的现象:内容不新,写法老套,不是“概念 数字 例子”,就是“过程’措施 效益”,缺少生活化、人性化的内容和情节,内行不屑看,外行看不懂,报道效果不理想。  相似文献   

6.
古人说:“文似看山不喜平。”新闻报道特别是经济报道,如何能够力避平板、平淡,力求写鲜、写活,实践证明,善于“反弹琵琶”,会更加诱人。所谓“反弹琵琶”,既有表现手段和技巧的问题,但更多的是思维模式和方法的问题。“硬题材”作“软处理”如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使经济报道在党报新闻报道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那么,怎样把经济报道写得让人喜闻乐见呢?将“硬题材”作“软处理”,便是方法之一。所谓“软处理”,从总体上讲,即努力把理性的东西感性化,把抽象的东西形象化,把宏观的事物微观化;在语言表达上,应多用文学语言,多做形象、具体…  相似文献   

7.
在齐鲁晚报经济新闻中心当记者7年了,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感到工作如千钧压顶。经济新闻报道,正由前期“以政经新闻为主”,转变为“以财经、产经新闻为核心”。这要求记者不但会写新闻,还要懂经济。每一个人都面临着转型。  相似文献   

8.
魏巍 《新闻传播》2004,(7):60-60
当前,经济报道已经成为各媒体新闻报道的重点,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经济报道究竟应该怎么搞,怎样从枯燥乏味的数字堆积中挣脱出来,变得更加鲜活有趣,的确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现在,有许多经济稿件篇幅不短,提出的问题也不少,就是“不听响”,为什么?  相似文献   

9.
新闻传媒是社会的睛雨表,中国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中,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新闻报道视野空前开阔,经济新闻成为一枝独秀,随着读图时代的来临,经济新闻摄影报道也成为各种传媒的重中之重。然而,“经济新闻不好拍”成为业内不争的事实,许多摄影记者对经济题材感觉到无从下手。那么,怎样使新闻摄影报道更“可亲”、“可近”、“可爱”,《深圳8.10股潮》或许能给我们启示。  相似文献   

10.
经济新闻深度报道是有关经济新闻的高层次报道方式。这种集前瞻性、权威性和实用性于一体的新闻报道形式正在成为中国新闻报道中的一门“显学”。但由于种种原因,当前的经济新闻深度报道仍存在诸多不足。本试图揭示这些不足,并提出一些改进思路。  相似文献   

11.
时政新闻如何增强可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惜分在《新闻学大辞典》中,将“硬新闻”定义为:“题材较为严肃.着重于思想性、指导性和知识性的政治、经济、科技新闻。”按此定义,毫无疑问,时政新闻属于硬新闻的一个种类。这个定义也表明,时政新闻从内在属性上说,有题材重大、能引起广大受众关注的特点。然而,在我国现实生活当中,时政新闻长期以来并不很是受读欢迎。不少读甚至觉得时政新闻版没看头。原因在什么地方呢?笔以为,主要是因为在时政新闻报道过程中,忽视了受众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
论精确性报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包括中国在内的整个国际新闻界新闻报道形式发生最显著的变化是,越来越多的媒体采用民意调查、内容分析及实地实验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来组织新闻报道,数据和图表在新闻报道中所占比重也日益增多,因而使新闻报道的内容能更准确、正确地反映和解释各种社会现象和问题,信息来源的权威性得到增强,新闻的可信度大幅提升,最终导致精确性报道的兴起。我国真正的精确性报道首推《北京青年报》,该报于1996年1月3日率先在其“公众调查”专版上辟出“精确新闻”栏目,刊登《1995年,北京人你过得还好吗?》一文,“从此拉开了…  相似文献   

13.
黄剑 《新闻前哨》2002,(10):31-31
“深入成就深度”,这句话虽来自国内某知名报纸的广告语,但笔者认为它也应成为我们从事经济新闻报道者的座右铭。 在高度理性,面目相对冷峻的经济领域,新闻报  相似文献   

14.
“逆势新闻”的概念及意义什么是“逆势新闻”?先看一则报道。4月2日的《报刊文摘》引《新华每日电讯》3月27日报道《河北村干部频遭暴力伤害》,文章说河北“许多地方频发暴力伤害村干部事件”,并列举了三起有代表性的案件,呼吁“要加强农村普法教育,增强群众法制观念”。这则报道引人思考。这思考不是来自新闻报道的内容,而是报道本身。原因是:一、长期的媒体相关报道,对村干部已形成一个“负面”媒介拟态环境。现在突现一则为村干部说话的“正面报道”,让人一时扭不过弯。正如报道中也说:“目前农村工作中最大的问题,除了基层干部素质、工作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就是村干部缺少有效手段。”看来它也  相似文献   

15.
经济报道要有“人情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经济生活已成为社会的主题,经济与百姓的关联度越来越大,市场经济对群众生活的影响不断增强,人们对经济报道的注意力不断提高,媒体间的竞争在经济新闻报道方面也显得愈发突出。经济报道欲吸引更多受众的“眼球”,必须转变传统经济新闻报道理念,在题材选择上要广开思路、在报道方式上要大胆创新,特别是要重视经济活动中的“人”的因素,在新闻宣传工作中切实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经济报道要有“人情味”经济报道是“关于人们如何进行经济选择和经济决策的报道”,经济报道的主角是人。“以人为本”的报道方式,就是要在经济报道中关注…  相似文献   

16.
强化新闻选题管理 提升新闻策划效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建华 《新闻界》2004,(5):89-90
社会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新闻事业改革的逐渐深入,新闻媒介的数量和种类迅速增加,同时也引发媒介间越来越激烈的竞争。竞争加剧和新闻改革的“双轮驱使”又使新闻的运作理念、报道方式、操作手段等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此背景下,既适合新闻运作规律,又适应新闻事业改革与发展的新闻策划便应运而生(注:本文所言的“新闻策划”是指新闻报道策划)。时下,新闻策划已成为媒介广泛采用的一种新闻传播运作模式,不少媒介甚至明确提出实现由“编辑中心”向“策划中心”的转变。  相似文献   

17.
时政新闻,顾名思义,是关于时事,政治方面的新闻,它包括:党委政府的日常活动,政府的工作动态,重大的经济活动,政治外交事务,各类会议,各类检查,考察,重大政治性庆典,晚会,演出等等。近些年来,一些政治宣传性强的“主题报道”与“典型报道”也被纳入广义时政新闻报道的范围。  相似文献   

18.
张超 《新闻前哨》2007,(9):68-68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稳步快速地发展,很多经济现象越来越受到人民群众的关注,“经济”一词如今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在当今的新闻报道中,经济新闻也越发显现出它的重要性。从中央媒体到地方媒体,从报纸、电视,到网络,纷纷开辟经济专刊专版专栏,开办经济频道,足见经济新闻在媒体新闻报道中所占据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韩克铭 《记者摇篮》2004,(11):22-22
读者往往对一些经济新闻报道有这样一句颇为“不敬”的评价:“内行不爱看,外行看不懂。”  相似文献   

20.
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改进新闻报道工作抓得很紧、很实、很具体。包括根据两个“务必”的精神,改进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的新闻报道;根据“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以“三贴近”为“突破口”加强对人民群众及他们所关心的问题的报道;根据十六大“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精神,进一步推动健康,有力的舆论监督工作;也包括从新闻规律和把握报道的主动权及国家和媒体的责任,形象出发,积极改进对突发事件,敏感事件的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