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黔中自古以来就远离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关于贵州地域中的黔中的确切记载开始于明朝。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黔中被称为南夷之地,物质文化发展相对贫乏;黔中地区与中原交往时断时续,中央政权虽在此设郡守县令,但事实上的掌权者是当地的土司、王侯;由于地理环境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使得该地区这一时期的文化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点。  相似文献   

2.
黔中本土文化历史悠久,隋唐五代宋元时期是黔中文化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此时,黔中地区已普遍进入农耕社会,酿酒、蜡染等手工业技艺精湛;佛教在黔中广为传布,儒学更为兴盛,迁谪文学别具一格;行政制度和礼法习俗也呈现出明显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点。  相似文献   

3.
黔中文化     
作为文化名称,黔中文化是按地域称谓的,其地域为明代贵州建省后的位于贵州中部地区的安顺、贵阳一带,指黔中区域产生的文化现象,包括史前到当今的黔中区域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分为史前、夏至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民国、建国以来等历史阶段。黔中文化属于滇桂黔文化体系,是中华多元文化不可分割的部分,具有中华文化多元性的共同特征,  相似文献   

4.
彭水是唐朝黔中道的治所,也曾经是黔中文化的文化中心。黔中文化曾经对大武陵山区域文化的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融黔中文化于彭水中小学英语教学,能够增强当地中小学生的地域文化修养、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培养他们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使命感;与此同时,也能够促进他们的英语学习。  相似文献   

5.
重庆市彭水县是一个以苗族为主,多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少数民族县。古老的“黔中文化”、独特的羁縻文化、神秘的地域文化孕育其间,底蕴深厚,特点鲜明,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频繁,战乱不断,南中大姓成为了西南地区的实际统治者。当时统治今黔中地域的主要是祥柯大姓,影响最大的是龙、傅、尹、董、谢等豪强势力集团。在牂柯大姓的统治下,黔中地域在农业经济、手工业经济、商贸经济、文化艺术及教育各个方面发展较为缓慢。但是由于迁入的内地人口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手工技术,当时黔中地域还是处于不断发展的态势。  相似文献   

7.
黔中是我国西南与中南交汇过渡桥梁地带,具有独特喀斯特自然地貌与多民族文化混杂的人文地理特征.唐宋时期的诗人写有不少咏赞黔中地区的“黔中诗”.这些诗歌一方面不同程度地反映了唐宋黔中地区的地理环境和风俗民情,艺术地记录唐宋人对黔中地区的地理感知、宋美趣味和华夷文化观念的变迁,具有重要的思想价值和文化史意义.  相似文献   

8.
明代,贵州建省,黔中地域发生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变化。大量军队留屯使贵州社会得到稳定,徙民屯田缓解了贵州地广人稀的突出矛盾,募盐商在卫所附近设商屯改变了贵州封闭落后的社会经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儒学教育兴起,科举选士制度得以广泛推行,涌现出许多刚正清廉的土著官员。随着知识阶层的扩大,也涌现出许多土著的诗人和散文家。佛教、道教在黔中地域传播的范围扩大,出现了许多佛寺名山和有名的道观。黔中地域在教育和文化方面初步繁荣起来,为今日的屯堡留下了迷人的遗韵流风。  相似文献   

9.
明代,贵州建省,黔中地域发生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变化。大量军队留屯使贵州社会得到稳定,徙民屯田缓解了贵州地广人稀的突出矛盾,募盐商在卫所附近设商屯改变了贵州封闭落后的社会经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儒学教育兴起,科举选士制度得以广泛推行,涌现出许多刚正清廉的土著官员。随着知识阶层的扩大,也涌现出许多土著的诗人和散文家。佛教、道教在黔中地域传播的范围扩大,出现了许多佛寺名山和有名的道观。黔中地域在教育和文化方面初步繁荣起来,为今日的屯堡留下了迷人的遗韵流风。  相似文献   

10.
出土的普定穿洞文化、普定白岩脚洞文化、平坝飞虎山洞文化,使古老而神奇的黔中大地更加耀人眼目。在原始社会阶段,居住在这片热土的黔中古人类,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创造出辉煌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这时的文化现象,虽然还比较朴拙原始,但它昭示人们安顺地域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决不是毫无人迹的蛮荒之地。  相似文献   

11.
贵州少数民族受特殊的地理环境及气候特点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饮食文化,这是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贵州旅游业的发展,少数民族特色吸引许多其他国家的游客前来游玩,因而对少数民族菜肴的得体翻译对宣传其文化有重要作用。所以,在翻译过程中,应在不影响意思传达的前提上,尽量保留少数民族文化气息。  相似文献   

12.
国内外民间文化旅游开发利用的实践表明,不同类型、规模、赋存地域背景条件和空间组合特点的民间文化,具有不同的开发利用模式。任何一种开发利用模式都有其优势,但也存在着局限性。因此,中原地区民间文化开发要根据其自身的特点和外部环境条件灵活选择开发模式,以达到充分发挥民间文化旅游功能和弘扬保护民间文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探讨了以精神引领文化的繁荣、以完善公共文化设施为基础、以发展文化产业为支撑、以特色文化打造品牌、以体制机制为保障等发展繁荣黔中文化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4.
湘鄂渝黔边民族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创意产业在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得到蓬勃发展,并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湘鄂渝黔边民族文化资源极其丰富,为发展民族文化创意产业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对民族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对湘鄂渝黔边民族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湘鄂渝黔边发展民族文化创意产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以屯堡方言岛为研究视角,通过对屯堡村寨和云贵地区其他村寨的地名的比较研究,透视其文化内涵。首先考察了屯堡村寨及贵州其他汉族村寨地名中通名的历史层次;然后分析了屯堡一带十二兽地名的文化内涵,得出结论:十二兽地名是明代汉族移民与当地土著的统治民族彝族在经济文化、民族心理及思维方式上相互融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随着明政府军事、政治权力在贵州的确立,行省的设立,移民的涌入,贵州的经济、文化获得相当大的发展。书院的纷纷兴建便是教育文化发展的一种象征。明代贵州书院的兴衰沉浮亦是随着全国书院发展的大环境而有起有落。与全国其他地区书院的发展相比较,明代贵州书院的发展有与之相似的一些特征,也有它自身独有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颜建华 《毕节学院学报》2010,28(12):109-112
汉代,地处西南夷的贵州已经受到汉王朝的重视。汉武帝两次开发西南夷均在贵州设立郡县,犍为郡治"鄨"即今贵州黔西,牂柯郡治"且兰"即在今安顺一带。作为控制西南夷的南部都尉,其治所"汉阳"即在今贵州赫章。从大量的出土汉墓文物,可以看到,由于汉帝国的开发,今贵州地域在社会体制、农业生产、人口增长、民族融合等方面,都出现新的变化。汉武帝以后,两汉帝王进一步加强巩固在贵州所设立的郡县体制,因而加速了贵州封建化的步伐。  相似文献   

18.
武陵山经济协作区是应国务院要求,为了协调渝鄂湘黔四省市毗邻地区发展而成立的国家战略区,也是促进我国中西部地区协调发展的战略选择。其作为当前国内跨行政区划单元数与层级建制最繁多的经济协作区,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和行政区划经济对该区协作发展具有极大的影响。因此,文章拟从如何突破行政区经济对该区发展的制约的视角进行研究,以期为促进武陵山经济协作区协调、快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