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单分散聚合法制备聚苯乙烯微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苯乙烯(St)为单体,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为分散剂,无水乙醇和去离子水混合溶液作为分散介质,单分散聚合法制备聚苯乙烯微球并对聚合过程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索,找出了最佳聚合条件,分别是单体浓度为45-50wt.%,AIBN浓度为3wt.%,分散剂PVP浓度1.5~2wt.%,分散介质醇水比为10:1,反应温度为95℃,反应时间为12h,在此条件下获得的微球单分散性好、粒径分布窄,平均粒径为5μm且占合成微球质量比为95%以上的聚苯乙烯微球。通过对反应产物洗涤前后的SEM电镜对比分析,进一步证明了分散剂PVP在反应过程中是以物理吸附的形式吸附在微球表面。  相似文献   

2.
为制备表面带亲水性功能基团的磁性聚苯乙烯微球,用无皂乳液聚合方法,以过硫酸钾为引发剂,丙烯酸为稳定剂,制备出单分散的聚苯乙烯微球,在聚合物乳液中,用硝酸钾和氨水氧化硫酸亚铁制得表面修饰四氧化三铁的聚苯乙烯微球,制成磁性功能材料.用红外光谱(IR)、热重量法(TGA)、X射线衍射谱(XRD)和透射电镜(TEM)对合成样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实验所得的样品为高品质的、表面单一分散的磁性聚苯乙烯微球,IR光谱在3030~2800,1600,1491.30,1449.42,735,698 cm-1处出现了聚苯乙烯的特征红外吸收,630 cm-1处为聚苯乙烯微球表面的Fe3O4的红外特征吸收;TGA曲线较好地解释产品的热失重现象;XRD谱出现了Fe3O4的特征衍射峰;TEM观察到大小均一、高分散的微球表面已附着Fe3O4磁性微粒.  相似文献   

3.
单分散型高分子纳米微球的制备和三维有序连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了纳米级聚苯乙烯微球,通过重力沉降筛选出尺寸适宜的单分散型聚苯乙烯微球(约100nm),蒸发自组装成微球紧密堆积结构。检测结果表明,获得的纳米级聚苯乙烯微球分散单一,三维有序排列良好。  相似文献   

4.
以膜转移技术在铟掺杂氧化锡(ITO)导电玻璃电极表面构建聚苯乙烯微球有序排列结构,并以电极表面有序排列的聚苯乙烯微球为模板,采用电化学沉积法在电极表面构筑了有序的氧化钨微球腔阵列,进一步在氧化钨球腔内电化学沉积聚苯胺,在ITO电极表面形成氧化钨/聚苯胺复合修饰层.在1mol/LH2SO4溶液中,复合电极表现出良好的超级电容器电极特性.  相似文献   

5.
辐射引发分散聚合制备交联型聚苯乙烯微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稳定剂。在乙醉/水介质中,用二乙烯苯(DVB)作交联剂。采用r-射线辐射引发分散聚合技术。进行苯乙烯和丙烯酸的分散共聚合。制得分布较为均匀、粒径在310—690nm大小的单分散交联型聚苯乙烯微球(PS)。考察了分散剂含量、交联剂用量、初始单体浓度、丙烯酸浓度及辐照剂量分别对所得聚合物粒径的影响,研究较适宜的制备条件。  相似文献   

6.
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以脱油沥青为碳源制备出碳微球,运用硬脂酸对碳微球进行表面修饰,并研究了硬脂酸修饰后碳微球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分散性和稳定性.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高分辨透射电镜分析了碳微球的晶体结构和形貌特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碳微球纯度很高、粒径均匀(500 nm).傅立叶红外实验证明,通过酯化反应碳微球能够被硬脂酸包覆,显著提高了碳微球在润滑油中的分散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通过光乳液聚合制备表面带有P从电解质高分子刷的聚苯乙烯微球,水解将高分子刷"剪裁"下来进行直接的表征.考察表面毛发的分子量、接枝密度随时间等因素的变化,了解微球表面聚合物链的生长机理.结果表明,微球表面的聚合物链的分子量从光照domin到光照120min基本不随时间变化.接枝密度从domin到80min迅速增大,导致壳层厚度的增大.因此,在微球表面,高分子刷的增长遵循自由基聚合机理.单体从的加入量从50%增加到150%,接枝一根链所用面积相应从54.5nm2增加到74.5nm2.种子微球的浓度从0.2%增加到2.0%,接枝一根链所用面积相应从66.2nm2减小到46.0nm2.  相似文献   

8.
利用LB技术制备二维有序聚苯乙烯微球(PS)阵列模板,构造了二维氧化锌(ZnO)球腔阵列.考察了亚相的配比以及滑速对聚苯乙烯微球阵列有序性的影响,并在ZnO球腔内电化学沉积纳米金.实验结果表明:以乙醇-水混合物体积比1.5:8.5的混合液作亚相时,得到大面积有序排列的微球模板,沉积金后的微电极阵列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质.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分散液液微萃取-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环境水样中碱性品红.实验考察了萃取剂种类、分散剂种类、萃取剂体积、分散剂体积、溶液p H值、萃取时间、离心时间等条件,得到优化条件:萃取剂为二氯甲烷,其体积为200μL;分散剂为甲醇,其体积为1.0 mL;溶液pH值为8;萃取时间3 min;离心时间5 min.在此条件下,方法检出限为13.29μg·L(-1),RSD为1.41%,可用于测定环境水样中碱性品红.  相似文献   

10.
以甲醛作为交联剂,通过悬浮交联法制备出单分散性壳聚糖微球。利用空壳状壳聚糖微球具有比表面大的特点,结合其表面氨基易于配位的特点,通过扫描电镜及红外光谱仪等仪器对其吸附Pb^2+的前后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其吸附Pb^2+的初步条件进行了探索。研究了Pb^2+初始浓度,pH值,壳聚糖用量,时间对饱和吸附量影响。实验发现在室温下,pH=4.8时,此时吸附容量约为283 mg(Pb^2+)/g(CS)。吸附达到平衡大约需要45min。结果表明:此微球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而且平衡时间快,是一类很值得开发的新型吸附分离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