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产品标准竞争赶超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存在网络外部性下的技术标准确立过程进行分析,指出网络产品竞争主要表现为标准竞争;对在技术竞争中处于劣势的企业如何实施赶超策略进行了探讨,提出弱势企业可以利用赶超策略获得法定标准的地位,在标准竞争中获取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2.
对存在网络外部性下的技术标准确立过程进行了分析,指出网络产品竞争主要表现为标准竞争。探讨了在技术竞争中处于劣势的企业如何实施赶超策略,提出弱势企业可以利用赶超策略获得法定标准的地位,从而在标准竞争中获取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技术标准竞争的战略意义越来越明显,政府干预技术标准竞争的情况也日益增多.本文对政府干预技术标准竞争的动因、政府干预技术标准竞争的方式、政府在技术标准竞争中的作用以及影响因素的既有研究进行了评述,并辨明了下一步需要着力研究的主要问题及其研究进路.  相似文献   

4.
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基于技术创新能力的动态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分析模式,并从不同角度探讨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与持续竞争优势的关系,确立与新经济相对应的中国企业技术创新发展可持续竞争优势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晏双生 《科学文化评论》2007,(4):168-170,173
在吸收企业竞争优势思想的基础上,跨国公司竞争优势理论经历了从基于交易成本理论的经典跨国公司竞争优势理论架构到基于竞争优势内生论的知识观的演进过程.基于知识观的跨国公司竞争优势理论并不完善,还需进一步深化和系统化.  相似文献   

6.
演化经济学为研究竞争优势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它基于有限理性假设,建立非均衡性和动态的理论框架,采用惯例作为企业演化的"基因",注重多样性和新奇性,对于揭示竞争优势的演化过程有重要意义。从惯例的视角出发,基于竞争优势理论,结合演化经济学理论,分析了企业竞争优势演化的过程,探讨了惯例、搜寻机制和选择环境在竞争优势演化过程中的作用;构筑了一个从惯例构建到企业竞争优势形成的理论框架,并从惯例的产生与遗传、选择环境、搜寻机制等角度对该框架作了较为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吴伟  李兆友 《科技管理研究》2007,27(12):229-231
新产品研发是企业产品创新的核心环节,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也是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源头。从企业内部来看,技术标准是成功开展新产品研发活动的决策基础和知识基础,成为企业知识管理的一种形式;从企业外部来看,技术标准已经成为高技术企业协作研发的动力,制定共同的技术标准可以获得竞争优势,避免产业内的淘汰。  相似文献   

8.
随着各国标准化战略的实施,标准之争已经从企业层面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为此我国已经制定了"重点突破型"国际标准竞争战略.在分析高新技术转化为技术标准影响因素的基础上,运用SWOT分析和"波士顿矩阵"方法,将拟进行标准化的高新技术分为四类,针对其特点分别选择了切实可行的竞争策略,并对各个竞争策略实施的依据、重点和实施的效果进行了剖析,旨在为我国标准化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9.
从吸收能力和基于资源理论角度解释了信息技术资源和组织竞争优势之间关系的内在作用机制,并提出了相应的假说.研究结果表明,组织通过将信息技术资源转化为信息技术能力,从而影响组织的吸收能力,并进而帮助组织获得竞争优势.此外,还探讨了潜在吸收能力和实现吸收能力对竞争优势的不同作用机制,并基于环境权变理论讨论了两种吸收能力和竞争优势之间关系受环境变化的影响.最后,根据研究结果,就企业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资源增强企业吸收能力和竞争优势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吴菲菲  米兰  黄鲁成 《科学学研究》2019,37(6):1043-1052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企业间竞争的核心由传统的产品竞争和品牌竞争转向了技术标准的竞争,技术标准改变了参与者市场竞争与合作的行为规则,企业间关系是竞争与合作共存的竞合关系。已有研究聚焦于分析技术标准联盟企业间的合作关系,基于技术标准的企业竞合关系尚未得到充分认识和应用。鉴于此,本文提出了基于技术标准的企业竞合关系分析与竞合策略选择的研究框架,该框架以资源依赖理论和竞合理论为基础,建立了标准创新企业竞合关系的评价指标体系,并构建了企业"资源—策略"的竞合关系评价模型,判断竞争与合作的强度,使企业能相对准确地选择不同竞合情境下的最佳竞合行为。最后以陆地无线接入技术标准进行实证研究,验证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名牌的竞争效应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基于对知识产权优势理论的运用,界定了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名牌的内涵并探讨了其内在机理,进而分析了其竞争效应并指出自主知识产权名牌是促进企业内部资源比较优势向市场竞争优势转化的无形资产,是企业整合、建立和重构内外资源和能力进而增强企业持久竞争力的战略性资源。  相似文献   

12.
基于高技术企业技术标准竞争的特性,本文认为兼容决策决定了高技术企业的竞争网络及与其他市场参与者的关系,并且企业的兼容决策过程实际上包括对是否兼容和兼容类型决策两个阶段,通过构建模型,对兼容决策的影响因素、决策思路和方法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3.
从我国专利技术资源的总体情况入手,从专利技术资源的创新活力与竞争优势探讨外资的竞争效应问题.在专利资源的创新活力方面,内资专利的增长速度要明显快于外资,但在数量上并没有占完全的优势;在技术竞争力方面,外资在高技术领域中占有较强优势,但竞争的格局依旧明显.通过对显性技术优势的考察得出内、外资专利技术的发展方向,并建立四象限竞争效应模型进一步深入分析我国专利技术资源中内资专利与外资专利的竞争格局.  相似文献   

14.
随着技术标准和知识产权的关系日益密切,技术标准越来越体现为最新技术成果的积累,这为我们跟踪竞争对手动态、监测产业技术演化提供了丰富的技术信息。预期标准(Anticipatory Standards)的出现和标准化组织的数据库的不断完善,使得基于技术标准的竞争情报分析得以实现。案例研究中,本文首先对3GPP组织结构和标准制定流程进行简介,明确企业在其中的角色以及获取的标准信息和数据结构。并以3GPP中Release7-12阶段为例,从企业参与标准制定工作的数量、内容和竞争位势等方面对技术标准中所体现的竞争情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从动态能力的概念和特征分析出发,将企业知识网络的动态能力划分为知识创新能力、网络能力和知识整合能力三个维度,在此基础上分别探讨其不同维度与知识优势和竞争优势的关系,构建基于动态能力的企业知识网络知识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化模型,进而探寻动态能力在知识优势演化中的作用机理,为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战略管理和知识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企业知识状态:企业竞争优势的一种理论解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曹兴  罗会华 《中国软科学》2005,(11):124-129
本文基于企业知识理论来解析企业竞争优势的源泉.通过分析现有的文献,提出了企业知识状态的概念,对知识状态的内涵和特征进行了分析.认为企业知识状态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源泉,阐述了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微观机理,并从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和企业成长方面分析了企业知识状态与企业竞争优势形成之间的关系,认为知识状态是一个动态的循环过程,通过企业知识状态的优化提升,才能保证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7.
竞争战略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在比较企业竞争战略思维发展演变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顾客价值空间创造的企业竞争战略思路,探讨了基于价值创造的企业竞争优势形成机理、战略逻辑及其制定过程与模式。  相似文献   

18.
专用性人力资本重构及其竞争优势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为了维持可持续成长,对专用性资本尤其是专用性人力资本的投资和重构力度日益加大.由于专用性人力资本作为企业的稀缺资源具有无形性和知识性,从而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源泉.从资源基础理论的研究视角对专用性人力资本进行界定并阐述其重构的过程.进而探讨基于专用性人力资本的企业的竞争优势及其可持续成长.  相似文献   

19.
基于资源基础观,探讨在动态环境下,企业智力资本如何作用于企业持续竞争优势,以及企业动态能力在其中的作用.提出智力资本、动态能力与企业持续竞争优势模型,探讨智力资本三要素(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和关系资本)如何影响企业动态能力的形成,进而探讨动态能力和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分析封闭式创新模式在新形势下的困境,阐述了企业开放式创新模式的革命性,从三个方面论述开放式创新兴起的缘由;以价值链理论为基础剖析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运用该理论,依次分析开放式创新的选择效应、杠杆效应、成本效应与企业竞争优势的关系,全面透视开放式创新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的机理。分析结果说明开放式创新具有能够为企业创造竞争优势的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