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朝晖 《军事记者》2008,(10):62-63
近年来,“新闻策划”这个词组在我国新闻界使用频率很高,争论很多也很热烈。赞成者认为:“有新闻就会有新闻策划”:“有新闻竞争就会有新闻策划”。反对者认为:“新闻根本就不能策划,凡策划出来的也不能称之为新闻”:“策划新闻只不过是披着新闻的外衣的广告和宣传”。这是争论中极具代表性的两种观点。双方虽针锋相对、各占其理,但双方讨论的概念却不一样.自然难达成一致意见。赞成者讨论的是“新闻策划”,而反对者讨论的其实是“策划新闻”。实际上,“新闻策划”和“策划新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能混淆。  相似文献   

2.
科技报是一种新型的报纸。它既姓“新”,报道科技战线的信息;又姓“科”,是科普宣传的阵地。科技报要寓“新”于“科”之中,把两者有机地融汇成一体。这两年,我们进行了广泛的读者调查,不少读者反映科技新闻版太空,技术知识版太死。所谓“空”,是指一般的科技新闻“可看而不可得”,好象吃了一个“空心汤团”,“不解气”。所谓“死”,是指介绍技术知识老是一个面孔,没有时效性,缺乏新闻感。为了避免科技新闻流于“空”,技术性报道流于“死”,我们尝试把两者“捏”起来,闯出“新闻知识化,知识新闻化”的路子。在“新闻知识化”方面,比如开化县城东公  相似文献   

3.
中央电视台有一个栏目叫做“新闻调查”0这个栏目的片前有两句话:“新闻背后的新闻”,“正在发生的历史”,用以说明这个栏目的内容和宗旨。这两句话的确很有意思。我们通常说,新闻是“易碎品”,即过了某个时间,或者人家已经知道这件事情了,那么,你这条新闻也就失去了“  相似文献   

4.
名艺评论家肖云儒读《原野》(健涛、郗居正)后,写了一篇《原野上,好大一棵树》(《新闻知识》2003年第11期)。他根据《陕西日报》高级记原野的新闻实践,总结出原野是“重量级记”,写“重最级稿件”,表现出“重量级人格”,其秘笈足因为他仃双让人大开眼界的“新闻眼”,精力过人的“新闻  相似文献   

5.
新闻花边     
花边新闻是当今报业界一种时尚。   庸俗性是花边新闻最本质特征。所谓庸俗,可用“食色性也”一言以概之。但在编辑这类报纸专栏者看来,“食色性”恰好是读者所渴望的,也是报纸的“卖点”。于是乎“某女星与男友街头热吻”、“某男星酒吧争风吃醋大打出手”、“港星风流暗播龙种”、“奶油小生星城落入色情陷阱”……热炒热卖、热线追踪、专版专栏“卖点”凸现,报纸办得十分抢手。有人戏称专写此类绯闻者为“娱记”。   “花边新闻”的“鼻祖”,当然得从西边去找。本雅明《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一书,对此多有记述。原来早…  相似文献   

6.
“逆势新闻”的概念及意义什么是“逆势新闻”?先看一则报道。4月2日的《报刊文摘》引《新华每日电讯》3月27日报道《河北村干部频遭暴力伤害》,文章说河北“许多地方频发暴力伤害村干部事件”,并列举了三起有代表性的案件,呼吁“要加强农村普法教育,增强群众法制观念”。这则报道引人思考。这思考不是来自新闻报道的内容,而是报道本身。原因是:一、长期的媒体相关报道,对村干部已形成一个“负面”媒介拟态环境。现在突现一则为村干部说话的“正面报道”,让人一时扭不过弯。正如报道中也说:“目前农村工作中最大的问题,除了基层干部素质、工作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就是村干部缺少有效手段。”看来它也  相似文献   

7.
新闻竞争,正从“软新闻”向“硬新闻”挺进。 如果说,当年“软新闻”的走红,补充和延伸了报纸的功能,是当时条件下新闻改革的“外围战”;那么,今年“硬新闻”的升温,则是由外延向内涵的质的飞跃,打响了新闻改革的“攻坚战”。 新闻竞争何以从“软新闻”转向“硬新闻”呢?一是“硬新闻”是读者最关心的新闻,是社会影响力最大的新闻,构成公众舆论场的兴奋中枢。二是“硬新闻”是“新闻纸”的主体部分,是新闻拼抢的主战场,显示报纸的综合新闻实力。三是“硬新闻”是机关报的强项,是正确引导舆论的重要载体。 从“软新闻”到“硬新闻”,这不是对“软新闻”的简单否定,而是一种超越。 如何强化“硬新闻”,真正使“硬新闻”在新闻竞争中成为制胜之策: 第一,大信息量,规模化供给。没有量的保证,  相似文献   

8.
图片新闻     
陈瑞华 《新闻实践》2006,(11):42-42
一个叫“胡倒戈”的网民制作了一个短片:《闪闪的红星潘冬子参赛记》。在短片中,原来一心想参加红军的小英雄潘冬子,却整日在大做其明星梦;他的红军父亲变成了“地产大鳄”潘石屹:烈士母亲一心想参加“非常6+1”,梦中情人是李咏;胡汉三则成了名叫“老贼”的评委……这是一个滥用“恶搞”自由的典型事例。  相似文献   

9.
军事新闻报道中以“硬”新闻居多,寓庄于谐、情趣盎然的“软”写法会不会影响到“硬”新闻的价值.“软”内容会不会难以充分体现严肃的工作报道的指导性和报纸的权威性呢?这似乎是一个两难的矛盾。  相似文献   

10.
新闻观察     
新闻界一个可喜的变化,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那就是“务实”。无论是新闻报道,产业发展,还是我们的新闻研究,都更加注重“实效”了。发展是硬道理,“硬”,因“实”而“硬”。花架子再漂亮也是花架子,终归不顶事,不能当饭吃。  相似文献   

11.
新闻界新闻     
李长春强调新闻要“三贴近”据新华社报道,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中央宣传思想文化部门负责人会议上强调,要从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入手,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工作,切实把“三贴近”要求贯穿到宣传思想工作的各个方面,大力倡导“三贴近”,积极鼓励“三贴近”,努力实践“三贴近”,使“三贴近”在宣传思想战线蔚然成风。 李长春指出,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宣传思想工作的必然要求,是宣  相似文献   

12.
部委新闻     
我国“十五”计划正在制定中 目前,“十五”计划的编制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今年秋季,我国将就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和 2015年远景目标问题提出《建议》。明年“两会”期间,国务院将向全国人大提交审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和 2015年远景目标纲要。 国家有关部门从 1998年下半年开始着手研究“十五”计划。“十五”计划的总体思路在 1999年已经基本形成。今年“十五”计划纲要的编制工作进入实质性阶段。 目前正研究编制中的“十五”计划将从总体规划纲要、重点专项规划以及各行业规划、各地区规划三个层…  相似文献   

13.
新闻文摘     
范敬宜谈”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人民日报总编辑范敬宜说: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要处理好“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的关系.这两者是统一的,不要把它对立起来,作为一张党报来自上面的“规定动作”是永远有的,而且我们一定要努力完成好。完成“规定动作”并不排斥记者有个人的视角、风格和特色,“规定动作”也并不要求写成千篇一律、干报一面,妨碍记者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在完成好“规定动作”的同时,我们也提倡记者做好“自选动作”,这往往是记者更有兴趣、更有研究、更有个性的选题,自然也更有可能写好。(摘自《新闻出版报…  相似文献   

14.
杨龙 《新闻窗》2010,(5):43-44
“新闻策划”、“新闻创新”是新媒体时代国内新闻界、学术界关注的热门话题。对这两个热门词的定义,专家学者有不同的理解和论述。借鉴专家学者的高见,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15.
林杨 《河北广播》2007,(2):81-82
随着时代的发展,广播新闻类节目的播报方式也随之发生着变革。从当初的“播新闻”派生出“说新闻”、“聊新闻”。直到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广播新闻的播报方式还是沿用“播新闻”。字正腔圆、语势稳健、节奏明快、庄重大气是其主要特点,但也给人高高在上的感觉。进入本世纪,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环境越来越宽松,作为大众传媒的广播为了适应听众多元化的需求,“说新闻”、“聊新闻”等新闻节目播音方式相继出现,并逐渐被受众接受。  相似文献   

16.
60.“荟萃”是指英俊的人物聚集或精美的东西汇集,不要写作“荟翠”。61.“轰然”与“哄然”。“轰然”形容声响巨大,如“旧楼轰然倒塌”;“哄然”形容人声又多又大,如“哄然发笑”。  相似文献   

17.
新闻观察     
《青年记者》2005,(8):48-48
敬业,是近年来业界一直在说的一个话题。不辞辛苦去打拼,绞尽脑汁求创新,这些,按理说应该是“敬业”的当然内涵。可是,为什么这“敬业”总让人觉得有些“变味”呢?小题大做,恶意炒作,抖猛料、曝隐私,制造热点……我们有些媒体和记者真可谓“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这是敬的谁的业?其实敬的是所谓的“卖点”、“收视率”之类,而记者敬的则是压在身上的片面要求所谓“独家新闻”的用稿制度、考核办法等等。这“敬业”确实非“敬业”。说到底,其实是在谋媒体及个人之私利,是在“毁业”。敬业就是敬读者,敬责任。《大公报》记者朱启平说,当记者,最要紧的,是尽心为读者提供最好,最真诚的服务。要做到这一点极不容易,尤其是在今天“竞争无处不在”的生存环境里。  相似文献   

18.
新闻     
《新闻前哨》2013,(4):6-6
时代公司出售杂志“瘦身” 除了纽约时报公司,近来,时代公司也在酝酿“瘦身”,拟将旗下大多数杂志出售给美国杂志出版商梅雷迪思集团。对印刷媒体而言,世界上最大的发行商决定甩掉旗下大多数杂志这一事实,可能会成为杂志业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相似文献   

19.
这题目不知会不会“犯忌”——不过看了经济日报一月从“香香臭臭”到“风风雨雨”那一组报道,它就从脑袋里冒出来了。还没有好好悟过劲儿,那边又抛出“哪里去了”、“条子化肥”,一套比一套漂亮。细想想,读新闻的“起起落落”大约也不至于“犯忌”,因为真诚。 A 无论是空谷来风,还是确有其“风”,这一阵新闻颇有“风头见紧”的议论。那些热点、敏感问题被告之“要谨慎处理”,还有若干题目被“打了招呼”,那些重大的批评性、揭露性报道在报端悄然隐去,而东西南北的“告记者”官司却纷至沓来.回想  相似文献   

20.
新闻界新闻     
全国上万种内部期刊将取消 新闻出版署正式下令取消全国现存的上万种内部期刊。新闻出版署的通知要求内部期刊一部分停止出版,一部分改为“内部资料”,改为“内部资料”的内部期刊不得超过百分之六十。“内部资料”印制时要在明显位置注明“内部资料”字样。 通知还规定,“内部资料”将不列入全国期刊管理系列,只能用于本系统、本行业、本单位内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