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语文》2016,(4):480
古文字与出土文献语言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拟定于2016年12月16日至19日在广州举行。研讨会不收取会务费,并承担会议期间学者的饮食费用。本次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与华南师范大学联合主办,现面向学术界征文。会议主题:"古文字与出土文献语言研究"。具体议题如下:(1)出土文献语法研究  相似文献   

2.
出土文献对文字研究至关重要。本文从汉字的起源与发展、汉字使用、古文字的释读等方面,阐述出土文献对文字研究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欣逢我国史学大师李学勤先生、徐维莹女士伉俪八十华诞,由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办,中国先秦史学会、中国秦汉史学会、中国文字学会、中国古文字研究会协办的"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华诞庆典于2013年6月17日至18日在北京西郊宾馆举行.  相似文献   

4.
东汉许慎编著的《说文解字》是汉字学史上一部伟大的奠基性著作。书中收集的玉部字量大、排位靠前,反映了当时玉文化的繁荣。本文提出研究《说文·玉部》字,不仅要从传世文献入手,更要注重结合出土文献,主要是出土玉器和出土古文字进行综合研究,以达到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相互补充印证的作用,从而达到弥补和修正《说文·玉部》字未收、错收的字形、字义及其他不足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利用出土文献和传世文献相互对照比勘,或者利用其他古文字材料来对读古籍,是古籍整理工作中的重要方法。通过两者之间的对比,既可以用出土材料考证传世材料,又可以用传世材料解读出土材料,两者互为表里。  相似文献   

6.
《广韵声系》是研究汉语语音十分重要的材料,但由于编纂时古文字研究水平有限,其中难免存在一些不足,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校正。本文主要利用出土文献材料和古文字研究的最新成果,指出了《广韵声系》十则谐声层级错误并对其中的谐声关系进行了重新分析和梳理。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地下出土文献等古文字资料入手,结合传世文献对其在古代汉语学习中的作用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和论述。通过对有关资料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出土文献对我们准确掌握文字的含义、读音甚至对校正中国古代传世文献中的错误等都有重要帮助。  相似文献   

8.
蔡伟,38岁。2008年受复旦大学邀请,扔下了谋生的三轮车,来到上海为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长沙马王堆汉基简帛集成”项目做整理工作。古文字学泰斗、复旦大学裘锡圭教授对他的评价是:“现在搞古文字的,很多名义上是教授了,实际上没有他这个水平。有些地方,我也没有他这个水平。”只有高中学历的蔡伟,被破格录取为博士生。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出土古文字材料和传世文献材料,试对"其"、"贝"、"车"等二十个常用汉字的发展源流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10.
出土古文字资料的纂辑、检索历来是研究工作的瓶颈。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这一问题有望得到根本性的解决。本文将着重探讨数据库技术对于石刻古文字研究的作用。本文所述石刻古文字是指殷商至汉魏间以石为物质载体的古文字实物材料。从文字类型来看,石刻古文字的主要书体为篆  相似文献   

11.
从语言的角度对古文字材料进行研究对古文字学、汉语史和古代文献学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古文字材料的语言研究是古文字学的重要内容:阐释古文字材料中的语言问题是古文字学的研究目的之一;古文字材料中的语言问题是古文字学的研究内容;古文字材料中的语言现象和语言规则是考释古文字的重要根据之一。汉语史研究也不能不利用古文字材料和古文字学的研究成果:古文字材料是汉语史研究的重要语料,汉语古文字材料的语言研究是追溯汉语历史的最重要的途径;古文字本身也是汉语史研究的根据。古文字材料的语言研究是释读古文字文献的基础,这种研究的深入也可以明确古文字材料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2.
正李建平,男,1980年9月生,山东东营人。现为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学院副院长。山东师范大学东岳学者青年人才,山东省"青创科技计划"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团队带头人,校高层次引进人才。主要从事汉语言文字学与出土文献研究。近些年来,主持、参与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主持并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汉语量词发展史及其语法化研究"(结项等级"优秀")、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先秦两汉量词发展史研究"、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隋唐五代量词研究"、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先秦两汉量词及其语法化研究"等项目10余项;  相似文献   

13.
湖南省博物馆和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编纂,裘锡圭主编的《长沙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于2014年由中华书局出版,此次出版首度全面整理并完整公布了马王堆出土的所有简帛资料,是研究马王堆简帛的集大成者,其价值不言而喻。然其在文字"隶定"时,有一个问题即"隶定"不统一。我们将这一问题一一指出,希望对将来《长沙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的修订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典型案例] 不用"数论文"也能评教授 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年轻教师郭永秉是位"80后",2007年博士毕业,但他去年9月份已经成功评上了副教授,成了复旦大学中文系最年轻的副教授.提起晋升职称的过程,郭永秉自己说其中过程很曲折.  相似文献   

15.
转注作为"六书"之一,学术界历来众说纷纭,观点不一。地下古文字材料的出土为这一文字学理论研究提供了新的材料和角度。本文以古文字材料为基础,结合汉字尤其是形声字的形成过程对这一理论内涵的阐释作出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16.
商代及商之前的历史是以考古资料以及古文字资料为主,古文献资料为辅,西周春秋时期是以古文字资料为主的考古资料与古文献资料平分秋色的时代,这就决定了先秦史研究中考古资料,古文字资料,古文献资料并重的特点,其方法则尤其看重“二重证据法”或“多重证据法”。以考古出土的文字资料可证古文献中的传说资料是基本可信的,过分疑古的方法是不对的。  相似文献   

17.
《语文知识》2008,(4):33-33
王蕴智教授主编的《中原文化大典·文物典·古文字卷》2008年4月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这部书首次对河南出土的古文字资源进行了全方位的基础整理。  相似文献   

18.
李煜 《华章》2013,(25)
出土古文字材料所反映出的语言现象及用字习惯,可对传世古书的认识提供新的证据。在对传世典籍的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高校古汉语教学改革中,应适当吸收出土文献研究的成果,以促进古汉语教学质量的提高。出土文献研究亦应为古汉语教学提供服务和便利。首先,尽可能将出土文献与相关的传世文献加以对照。其次,尽可能将出土文献研究的相关成果以字典、词典等形式呈现出来,以便检索和利用。最后,对大型语文辞书中的不当之处予以补正,使其更好地为古汉语教学服务。需要注意的是,在将出土文献研究与高校古汉语教学结合时,要注意掌握分寸,以适度为宜。  相似文献   

20.
"隶定字"是汉字中客观存在的一种文字现象,但相关研究历来比较欠缺。近代以来出土文字资料大量出现,相关考释中隶定字的使用非常混乱,给一般读者和古文字数字化处理带来了很大的困扰,这也对隶定研究提出了要求。梳理汉代至清代各历史时期的隶定情况,总结前人隶定的经验,对今天的古文字隶定可以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