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介词的不同,涵事介词短语蕴含句可分为涵事"把"字句和"用"字句两种类型。前者由涵事宾语整体前移或分裂前移而生成,后者则只能由涵事宾语整体前移而生成。这两种涵事介词短语蕴含句,由于标记涵事的介词不同,其述谓成分、谓核动词的句法与语义特征以及主宾语的语义类别都存在着差异;涵事介词短语与其他句法成分在句法、语义上的相互选择与匹配,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存在着不同的构句机制。  相似文献   

2.
依据陈昌来对介词的分类,从境事介词、关事介词和凭事介词三个角度,对临猗方言十个常用介词的来源和用法进行研究,总结出临猗方言介词有三个特点:保留了古汉语的介词用法;虚化程度比普通话介词更高;口语化强,兼类介词、同义介词丰富。  相似文献   

3.
普通话中不常使用的介词"予"、"问",在石楼方言中有着特殊的意义及用法。"予"、"问"皆从动词虚化而来,并兼属动词。"予"与普通话的"给"类似,但二者并不等同,"给"的用法更为宽泛。"问"介引与事时,对其后的谓语动词有严格的语义制约。方言介词研究是方言语法研究的一大热点。研究方言中的介词,不仅可以揭示其自身的特点,还可以为其他方言、普通话、古代汉语等的研究提供材料和依据。  相似文献   

4.
官话方言方位介词与体貌标记的关系有三种情况:一种是方位介词和体貌标记不同音,如:北京官话、东北官话、胶辽官话和冀鲁官话。一种是方位介词和持续貌同音同形,如:中原官话和兰银官话。一种是方位介词和持续貌完成貌同音同形,如:江淮官话、西南官话。方位介词与体貌助词关系的地域性分布与移民史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官话方言方位介词与体貌标记的关系有三种情况:一种是方位介词和体貌标记不同音,如:北京官话、东北官话、胶辽官话和冀鲁官话.一种是方位介词和持续貌同音同形,如:中原官话和兰银官话.一种是方位介词和持续貌完成貌同音同形,如:江淮官话、西南官话.方位介词与体貌助词关系的地域性分布与移民史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介词是语法词 ,通过它可以探究一种方言的语法特征。跟北京话介词相比 ,白龙江流域汉语方言的介词数量少 ,功能多 ,有些用法比较特殊。不少介词还保存着近代汉语的特点 ,个别介词与藏语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杨进 《考试周刊》2009,(5):37-38
英语与汉语中都有方位和处所的表达方式,英语方位介词以介词为核心,表达事物之间的方位关系,而汉语方位成分以某一方位词为核心,起到表达方位、处所概念的作用。由于表达的具体方式、寻求的参照点及英汉双语使用者的认知特点不同,在结构、句法、音律、文化等方面英语方位介词与汉语方位成分都表现出差异。本文从英语方位介词与汉语中表达方位的成分的语言特点入手,进行两种语言的多层面的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8.
王双成 《中国语文》2012,(5):469-478,480
介词在汉语中广泛使用,不同的方言介词的数量、类型等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在介词的使用上,西宁方言有前置词和后置词,而且后置介词较为活跃,后置词的使用特点是和西宁方言语序类型的变异相和谐的,也和SOV语言的接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汉语属于典型分析性语言,句子中各种句法成分缺乏必要的格形态标记,介词就成为标记句子中部分句法语义成分必要的外在形态。不同类型的语言,介词与它所介引间接题元的句法位置不尽相同。皖北中原官话介词和普通话介词一样都是在古代汉语介词、近代汉语介词基础上演变发展而来,因此在介词系统上同大于异,有很强的一致性,但也有一定差异。为了更全面认识皖北中原官话介词系统,探讨其类型学蕴含,需要追根溯源,了解汉语介词演变的历时轨迹,从历时共时角度进行比较,才能把汉语方言介词研究推向深入。  相似文献   

10.
双峰甘棠方言介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双峰甘棠方言中大部分介词用法与北京话相同或相近。主要不同的在于双峰话有几个方言色彩较浓的介词。  相似文献   

11.
介词的应用     
英语介词是很重要的功能词,又叫作前置词,一般置于名词之前,属虚词范畴,其用法灵活多变,难以掌握,这一特点给翻译带来了很大难度。本文拟就英语介词的翻译方法作一些探讨和总结。一、注重介词的基本含义在英语中,介词有很丰富的词汇意义,有的介词只表示一个意思,还有的可以与名词、形容词、副词、动词、以及分词等搭配构成短语,表示各种不同的意义。一般说来,多数介词首先都是表示地点或方位,然后再由这个基本含义辐射开来,表示其它的意义。所以,在翻译介词时,要注意掌握它的基本概念。我们以常用介词at为例,就不难看出介词表示地点以及方位…  相似文献   

12.
语法化向来是语言学界关注的问题,指的是实词虚化的过程,动词介词化便是其中的一种,"搁"字本义是动词,但随着语言的发展逐渐出现了介词化的现象,本文试从句法位置、语境影响和类推三个方面分析"搁"字介词化现象,并将该现象在徐淮片区方言与在普通话中的不同进程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13.
描写分析福建省沙县盖竹话的介词 ,并以其为纲 ,就永安城关方言、沙县城关方言和沙县夏茂方言介词的若干用法作了探讨 ,以反映闽中方言介词的基本面貌。  相似文献   

14.
锦州方言体系开放、粗犷豪放,其中有许多词汇基调健康、内涵丰富、极具个性,往往为普通话词汇和其他方言口语词汇所难以替代.分析锦州方言典型词汇(代词、介词、词汇后缀)的特点,有助于对这一方言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罗江燕 《时代教育》2012,(17):103-104,195
原型理论是认知语言学下的范畴化中一重要理论。原型理论指任何一个范畴中都存在一个典型成员,而其它的成员因为与其具有相似性而归为同一范畴。above和below属于方位介词的范畴,各自具有非常典型的原型意义,即方位意义。同时,它们还有很多延伸意义,有的甚至具有否定的含义。  相似文献   

16.
唐新秋 《高中生》2014,(6):40-40
在书面表达过程中,有些同学常常把介词或介词词组与连词混淆。造成这种错误的原因是他们不分词性,只根据汉语意思来用英语进行表达。下面对这些典型错误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英语的基本句型之一是“S Vbe P”,即“主语 系动词be 表语”。其中be是最常见的系动词,它本身虽有词汇意义,但不能单独构成谓语,它必须带有表语而形成复合谓语。表语是句子的信息中心,说明主语的特征、身份、状态、类属等。实词能够独自充当表语,介词则不能。但是介词的三分之一以上(四十多个)可以用来与各种名词结合而形成表示千百种不同意思的表语。其中有些介词能与数以百计的名词搭配,而一个名词加上不同的修饰语又能表达种种思想。由于搭配的对象和使用的场合不同,每个介词本身又具有各种含  相似文献   

18.
介词是英语中除冠词以外使用频率最大的词类。现代英语词与词的关系主要靠介词来表示。汉语“玩”动词,英语“玩”介词。英语中单单用来表达时间的介词就有近20种,本文从三个方面来分析这些表达时间的介词的用法。  相似文献   

19.
汉语方言是古代汉语的活化石,它保留了很多有研究价值的语音、词汇及语法现象。方言介词是汉语方言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介绍杭州方言常用的介词,对杭州方言介词的特点作了总结。  相似文献   

20.
汉语是一种有标记的语言,不同词类在句子中的标记作用是不同的,介词可以成为汉语句式语义成分的标记,主要介引受事、施事、比较对象、条件、范围等.介词成为汉语句式标记是有成因的,一方面介词成为句式标记与其本身的原始义有关,汉语介词几乎都是从动词虚化而来的,动词虚化为介词后,还或多或少保留着动词的语义遗迹.另一方面介词标记的使用与句式义表达需求有关系,为了使句式内部各要素之间实现和谐,更好地表达说话者的意图,说话者常常使用介词标记.介词标记在构句时不仅要与句式语义相匹配,而且与句式语境密切相关.介词标记随着语言演变而发展变化,研究介词标记,既要进行静态考察,也要进行动态分析;既要进行历时考察,也要进行共时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