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8 毫秒
1.
刘贤汉 《学语文》2000,(3):30-31
自1955年以《书剑恩仇录》涉足江湖,至1972年以《鹿鼎记》封刀归隐,历近二十年时间,金庸共创作了十五部中长篇小说,其中长篇十二部,依次为:《书剑恩仇录》、《碧血剑》、《雪山飞狐》、《飞狐外传》、《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连城诀》、《天龙八部》、《笑傲江湖》、《侠客行》及《鹿鼎记》,中篇三部,分别为《白马啸西风》、《鸳鸯刀》与《越女剑》。  相似文献   

2.
制片人张纪中请黄晓明演《鹿鼎记》,实际上是完成了中国电视剧吏上的一次“大跃进”。《鹿鼎记》号称阵容豪华、亩产万斤。真实情形却是乱七八糟、一地鸡毛。  相似文献   

3.
理解金庸小说《鹿鼎记》,小说故事的历史背景和金庸本人的历史观都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以康熙帝为切入点,可以看到金庸对满汉文化融合的态度;而从天地会入手,则可据此分析金庸的历史观;上述两个角度在韦小宝那里形成了一个结点,从而使得《鹿鼎记》成为金庸小说中一部非常特别的作品。  相似文献   

4.
《鹿鼎记》是金庸先生创作的最后一部武侠小说,集中体现了金庸高超的语言艺术成就。1997年,著名汉学家闵福德教授翻译了《鹿鼎记》的第一卷并出版。用彼得.纽马克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的理论视角来审视《鹿鼎记》的英译,可以为中国武侠小说的英译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进一步丰富译学研究。  相似文献   

5.
近日,由陈小春主演的电视连续剧《鹿鼎记》开始在内地播放。之前,该剧曾在香港和台湾地区博得收视第一的佳绩。日前,在《亚洲周刊》选出的“20世纪华人文学百强”中,《鹿鼎记》以其厚重的历史氛围和洒脱的  相似文献   

6.
写于上世纪70年代的《鹿鼎记》是金庸的封笔之作,也是武侠小说的另类。在后现代文化大行其道的今天,我们重读《鹿鼎记》惊奇地发现其隐含的后现代文本特征。《鹿鼎记》在实质上完成了对江湖世界和侠义精神的解构,具有明显的颠覆性。在武侠的外衣下,缝合历史史实和民间传说,充满了对历史的戏拟。而其戏谑狂欢化的表达方式,更具有明显的后现代文本特征。  相似文献   

7.
《鹿鼎记》和《堂吉诃德》拥有近乎相同的解构起点,但它们对武侠小说和骑士文学的解构并不尽然相同。但无论如何,它们都表现出莫大的勇气和智慧。  相似文献   

8.
羔羔 《音乐世界》2013,(21):16-16
从《天龙八部》到《神雕侠侣》,金庸小说再遇翻拍年,又—部近期开机的是金庸小说的颠覆之作《鹿鼎记》。颠覆之作能否拍出新意?让我们看看能否从定妆照里瞧出端倪。  相似文献   

9.
《鹿鼎记》是金庸先生创作的最后一部武侠小说。在这部小说里,金庸以佛家"无色无相"的手法和勇于自我否定的勇气,彻底颠覆了此前构造的江湖文化和"侠"文化,而这种颠覆性创作反映了他对人性、创作、"侠"文化、以及当时社会的反思,使得《鹿鼎记》达到了中国武侠小说创作的巅峰。  相似文献   

10.
忽闻金大师与王作家两大文坛高手龙虎过招,“金迷”与“王迷”们唇枪舌剑,其精彩程度决不亚于《鹿鼎记》与《看上去很美》。这中间究竟谁是谁非,吾等小辈不敢妄加评论,但对于这场论战中的一个无辜牵涉者——刘小姐深表同情。   中国人损,中国文人最损,且不说他们能把金大师的《鹿鼎记》说成是“痞子与疯子的游戏”,把王作家的《看上去很美》贬成“看上去很惨”,更是把刘小姐引为矫揉造作、满脸皱纹糟踏少女形象的“过期货”。   刘小姐曾自诩为中国最好的演员,她这话一出口就差点被唾沫星子淹死。中国人一向是谦逊的,怎容得这…  相似文献   

11.
金庸,本名查良镛,浙江海宁人。当代著名的新派武侠小说作家。金庸自五十年代起,用五十年的时间,从《书剑恩仇录》始,至《鹿鼎记》止,共写了十五部武侠小说。他把其中十四部书的句首字作成一副对联: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联中所引的这十四部书是:《飞狐外传》、《雪山飞狐》、《连城诀》、《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白马啸西风》、《鹿鼎记》、《笑傲江湖》、《书剑恩仇录》、《神雕侠侣》、《侠客行》、《倚天屠龙记》、《碧血剑》、《鸳鸯剑》。(辑)金庸的一副对联@丽君  相似文献   

12.
我是一名中学生,学习成绩基本能让家长满意。但是,这个假期我迷上了电视,记得以前我都可以用意志抵抗一些很有诱惑的电视剧。如《天龙八部》、《新神雕侠客》等。可现在我发现这个不用买票的电影院里的确很精彩,比如《还珠格格》、《红十字方队》、《鹿鼎记》等等,真是只要我动一动遥控器就能到另一个世界,过一个完全不同的人生,  相似文献   

13.
唐洁 《考试周刊》2015,(28):19-20
文章以《鹿鼎记》英译本为例,从翻译策略、西方读者的阅读经验和读者反映等方面阐述译本是否忠实地传达出武侠小说中的中国传统文化,进而进一步探讨西方读者对武侠小说英译本的接受情况,以及他们对武侠小说的期待等问题。随着越来越多的武侠小说译介被推广给西方读者,相信对于金庸《鹿鼎记》译本的研究能给翻译工作者今后的武侠小说翻译实践以一定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2009年时,金融危机打击了大多数人的娱乐激情。但是话剧《鹿鼎记》的横空出世,却掀起了全国话剧的票房高潮,一直加演至今。对话剧《鹿鼎记》对原作的改编和现代元素的运用进行了探讨,从角色的塑造,灯光、音乐等舞台表现手法和话剧所体现的武侠精神诸方面作出阐述,希望能对古代题材作品的现代改编起到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金庸的《天龙八部》、《笑傲江湖》和《鹿鼎记》,作者虽意欲推陈出新,但都没有突破,没有达到求新求变的目的.武侠小说的好坏,决定于构成小说的综合要素(例如故事情节、人物塑造、所含蕴的人生哲理、价值取向、文字的功力、可读性)是否齐备和品位高低.刻意求新,常会损害以上各要素.评论须实事求是,不要把小说家人为地拔高为学者.  相似文献   

16.
文章认为:金庸在塑造《鹿鼎记》中韦小宝这一形象时,较多地借鉴了《西游记》、《阿Q正传》这两部小说中人物形象以及塑造的手法,但又有其多方面的创新.  相似文献   

17.
《碧血剑》里,华山掌门穆人清的二徒弟名叫归辛树,江湖人称“神拳无敌”。这人在金庸最后一部武侠小说《鹿鼎记》里也出现过。  相似文献   

18.
新闻一束     
《文学教育(上)》2008,(17):158-159
《上海文学发展报告》质疑“80后”写手;金庸《鹿鼎记》将首次登上话剧舞台;《生死疲劳》获长篇小说“红楼梦奖”;《龙图腾》获得“霍尔拜恩奖”;余秋雨老宅将成文物保护单位.  相似文献   

19.
金庸武侠在武侠小说中占据重要地位,而《鹿鼎记》作为金庸的封笔之作在武侠小说中亦颇为重要。金庸武侠小说,目前已有三部译有英文全译版。《鹿鼎记》是由著名的英国汉学家闵福德译出,文中,译者运用了翻译明晰化的策略,将这一部经典的武侠小说展现在西方的读者面前,明晰化的翻译为武侠小说的英译提供了借鉴意义,推动中国文学进一步走出去。  相似文献   

20.
《鹿鼎记》楔子与清初两大文字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鹿鼎记》第一回“纵横钩党清流祸,峭茜风期月旦评”,作为全书的起始,引述了作者金庸的一些家族史料,主要是其先祖查继佐涉“明史”案一事,及查继佐与“大力将军”吴六奇的一段传说,而同是金庸先祖的查嗣庭也因遭受文字狱的迫害而死。唐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制造的文字狱,有案可查的就有一百七十多起,而“明史案”和“查嗣庭案”就是其中规模较大,影响较广的两件,并都与金庸的先代有着复杂的牵连。这两桩文字狱,在《鹿鼎记》的构思过程中给了作者一定的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