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预成”到“生成”:教学思维方式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教学思维方式的转换对教学的变革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就我国当前的教育实际来说,急需实现教学思维方式从"预成"到"生成"的转换。预成性思维先在地设定事物本质和规律并按这种设定来认识和控制事物的发展。生成性思维认为事物及其本质是在其发展过程中生成的而不是预先存在的。实现教学思维方式从"预成"到"生成"转换,具有时代的必然性,它有利于教学范式的转型。  相似文献   

2.
《广西教育》2008,(13):26-26
罗祖兵在《课程.教材.教法》2008年第2期上撰文说,教学思维方式的转换对教学的变革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为不同的教学思维方式将会导致人们对教学的“看作”结果不一样,进而又会导致不同的教学行为方式,最后会造成不同的教学效果。就我国当前的教育实际来说,急需实现教学思维方式从“预成”到“生成”的转换。预成性思维先在地设定事物本质和规律并按这种设定来认识和控制事物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人的思维按其表现形式可分为形逻辑思维和辩证逻辑思维,形式逻辑思维遵循着形式逻辑规律,是从相对静止状态和表面形式来反映事物的,不易揭示事物的本质;而辩证逻辑思维是从变化、运动、发展和内部联系的意识形态来表现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及其规律的,是高级思维阶段。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现象和自然规律的一门科学,辩证思维是其所固有的一种抽象思维,这种思维能够提高人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概括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种思维不是先天的,而是后天通过有意识地培养所形成的;从教育学的观点来看,青少年时期…  相似文献   

4.
目前大部分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依然是预成性思维统领着的“规律”课堂,过于强调实验过程和结果的准确性、唯一性,不允许出现“意外”。实验教学需要精心预设,也要为生成创设情境、留下空间;同时也需要教师不断捕捉“意外”,及时判断、重组,并调整自己的教学预设,推动实验教学由预成性思维统领着的“规律”课堂向生成性思维主导的“动态”课堂转变。  相似文献   

5.
目前大部分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依然是预成性思维统领着的"规律"课堂,过于强调实验过程和结果的准确性、唯一性,不允许出现"意外"。实验教学需要精心预设,也要为生成创设情境、留下空间;同时也需要教师不断捕捉"意外",及时判断、重组,并调整自己的教学预设,推动实验教学由预成性思维统领着的"规律"课堂向生成性思维主导的"动态"课堂转变。  相似文献   

6.
误区之一 :先有意识的能动作用 ,后有物质简析 :意识的能动作用是指人类特有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首先表现在意识不仅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现象 ,而且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还突出地表现在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以正确的思维和理论为指导 ,通过实践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人们能够按照自然规律改变自然物原先的形态和内部结构 ,创造出许多自然界原来不存在、单靠自然力量也不能产生的事物。因此 ,从这个角度来说 ,是先有意识的能动作用后有物质即物质的新形态。但从意识的起源来看 ,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  相似文献   

7.
在研究物理问题时,把物理客体作为一个整体,以整体或全过程作为研究对象,从整体上把握物理现象的本质和规律,这种思维叫做整体思维。从思维方式来看,整体思维是较高层次的现代思维方式之一,通过整体思维能认识整体的全貌,把握整体的本质。如果仅仅把视野局限在部分,只了解事物的某些特征,难免对问题认识片面。因此,重视对学生整体思维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学生的学习,不仅要对学习对象获得感性认识,更重要的还须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复杂的思维活动,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获得理性认识。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从本质上说,数学活动是一种思维活动,是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并积极地持续地学习对象——数学知识的本质和规律进行有效的思维活动,而数学思维活动又集中表现为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思维是人类所特有的,是人脑对事物本质和事物规律的反映,它是认识过程的高级形式。人们通过思维来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运用思维来预见和推知事物的发展进程以指导自己的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0.
人类认识世界的每一次重大飞跃,都必然伴随着思维方式的重大变革。从古代朴素辩证法,经过近代形而上学、唯心主义辩证法;到现代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发展,都意味着不同思维方式的更替。 不同的思维方式根源于人类实践活动的深度及其认识事物的不同水平。当人们在实践和认识过程中形成认识事物的观点和方法,并把它作为出发点在认识事物中多次反复,成为思考对象的固定路线、程序和形式时,就表现为特定的思维方式。因此,思维  相似文献   

11.
发散思维是一种沿着各种不同方向去思考去探索的多样性的思维。训练发散思维能增强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提高思考的深度,使学生从研究对象的广泛性联系出发,多侧面、多角度、多层次地认识事物。训练发散思维还能启迪学生悟性,使学生深入研究,洞察事物,力求认识事物的本质,预测事物发展的趋势及未来。根据吉尔福特的观点,发散性思维具备三个特征:一流畅,二变通,三独特。它的思维方式主要表现为立体思维、旁通思维及求异思维。笔者试从发散性思维的特点及其思维表现方式出发,谈谈如何在作文指导过程中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做到有话可说,言之有物,言之常新。  相似文献   

12.
一、数学直觉思维的意义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内在规律性联系概括和间接的反映。数学思维是人脑和数学对象交互作用,并按照一般的思维规律认识数学本质和规律的理性活动。直觉思维是人们在面临新的问题、新的事物和新的现象时能迅速理解并做出判断的思维  相似文献   

13.
《考试周刊》2015,(94):6-7
<正>考试大纲对高考作文发展等级中的"深刻"作了界定,即"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关于"深刻"的具体内涵分别指向认识对象本身、认识对象与其他对象的关系、认识对象的发展走向。"透过现象深入本质"就是要求我们拨开假象的迷雾,穿透表象的藩篱,用思想之手挖掘潜藏在纷乱现象背后的事物的本质属性和特点。"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要求我们研究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特别是梳理和揭示事物之间的最本质的联系——因  相似文献   

14.
考试大纲对高考作文发展等级中的“深刻”作了界定,即“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依笔者浅见,关于“深刻”的具体内涵分别指向认识对象本身、认识对象与其他对象的关系、认识对象的发展走向。“透过现象深入本质”就是要求我们拨开假象的迷雾,穿透表象的藩篱,用思想之手挖掘潜藏在纷乱现象背后的事物的本质属性和特点。“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则要求我们研究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相似文献   

15.
预成性与生成性:课程的二重基本属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预成性和生成性是课程的二重基本属性,预成性与生成性并存于课程当中,二者并非对立而是互补关系。课程在预成性与生成性的交融中发展。实现课程在预成性与生成性的交融中发展,需要首先摆脱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的课程思维方式,坚持和合的课程思维方式;其次,要以学生的完满个陛发展为根本出发点;再次,要不断提升教师的课程智慧。  相似文献   

16.
索绪尔的语言符号论之语言本质观,其内涵的核心主要由语言是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语言是一个特殊的符号系统等这样几部分内容构成。这种语言本质观主要是从语言的自然属性出发来认识语言的,在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与开拓意义的同时,由于时代的局限,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自身的一些弱点与不足。这些弱点与不足,归根结底,与索绪尔在对语言进行理性思索时的哲学思维方式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索绪尔对语言本质认识的思维方式,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传统本体论哲学追求抽象同一的本质与抽象同一的原则、将决定一事物为该事物的本质理解为是单一性的这种思维方式上。今日索绪尔语言符号论思想研究的进步与相关语言学理论的发展与进步,须要在汲取索绪尔相关学说精髓的同时,跳出这种传统思维方式的窠臼与羁绊,代之以适应时代发展与语言学理论发展需要的新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7.
现代西方哲学所持的思维方式均是"一切将成"的生成性思维,生成性思维方式的产生必然会对以往预成性思维方式指导下的预成性教学理论提出挑战,从而形成了与生成性思维相适应的生成性教学。生成性教学的理想要想成为现实,就必须提出实践诉求,即弹性的、动态开放型的学程预设是生成性教学得以实施的前提;对话是生成性教学得以实施的基本教学方式;协商式评价是生成性教学得以实施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8.
作为生成主义哲学关照下的教学形态,生成性教学拒斥"本质先定,一切既成"的观点,抱持"情境浸入,一切将成"的理念。较之预成性教学,它主张知识观的超越与方法论的转向:在知识观上,它力倡"知识即师生卷入情境的观念创生与意义建构",否弃"知识即认知对象自然而然的映象与如其所是的表征";在方法论上,它转向"教学即师生身心在场的合作探究与知识创造",反对预成性教学所抱持的"教学即既定知识的线性传递与授受"。从本质上讲,生成性教学执念于对教与学主体性、创造性的悦纳与激发,通过知识获得解放是其孜孜以求的价值归宿。  相似文献   

19.
<正>科学精神是人类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精神取向,不断推动着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而崇尚理性,则是科学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其本质特征。因而可以说,科学精神是基于理性而言的。从认识事物的角度看,科学精神表现为主体把握客观对象本质与规律过程中的思维方式,这是认知理性;从人际交往的角度来看,科学精神是人与人交往过程中以尊重、宽仁为核心的理智情绪与行为,这是交往理性;从自我发展的角度来说,科学精神强调人作为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自觉地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20.
“按教育规律办教育”,这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从实践中得出的一条经验。但是,什么是教育规律?大家的认识并不一致。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得先从什么是规律谈起。按照马列主义的观点,规律就是事物在其运动发展过程中自身所固有的内在矛盾,即事物内部的必然联系。也就是指在一个事物发展过程中共同的、普遍的和经常起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