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7 毫秒
1.
携手共进 务实合作 互利双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8月6日,第二届“中国一东盟教育交流周”在贵州贵阳隆重举行,300名来自东盟秘书处、东盟大学网络、东盟10国27所高校和中国43所高校的代表及教育行政官员出席了会议。会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副部长郝平博士作了主旨发言。  相似文献   

2.
徐妍 《神州学人》2009,(9):17-18
交流周盛况 继去年首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成功在贵阳举办,今年8月6日,来自东盟各国的27所高校和中国的43所高校,以及东盟秘书处、东盟大学网络、国际大体联学校体育发展委员会等机构的近300名代表重聚贵阳,参加第二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活动。代表们围绕“深化中国·东盟务实性教育合作”的主题进行广泛探讨和磋商,进一步落实首届交流周《贵阳声明》达成的共识,推进中国与东盟各大学之间在人才培养、学生流动、学术交流等方面的务实合作。  相似文献   

3.
《世界教育信息》2008,(9):87-88
7月26日,由外交部、教育部和贵州省政府联合主办的首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在贵阳举办,来自东盟国家和澳大利亚的33所国外高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盟秘书处等14个机构以及国内多家高校参加了本次活动。“交流周”期间还举行了中国-东盟国家大学校长论坛、中国-东盟高教合作圆桌会议、中国东盟国家教育展、中国-东盟青少年夏令营和中国-东盟青少年艺术节等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  相似文献   

4.
8月3日,中国-东盟教育部长首届圆桌会议暨第三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在贵阳开幕,本届交流周以“合作共赢、和谐共生”为主题,东盟各国驻华使节、教育专家学者和青少年学生代表等近300人参加开幕式。这是近年来中国-东盟(10+1)合作框架下在教育领域举办的最高级别、最高层次的国际会议。  相似文献   

5.
阿凤 《教育文化论坛》2009,1(1):119-120
8月7日下午,第二届“中国一东盟教育交流周”闭幕式在贵阳花溪迎宾馆贵州厅举行。会议讨论并通过第二届“中国一东盟教育交流周”校长论坛《会议纪要》,15所东盟大学和26所中国大学签署了80份合作协议。  相似文献   

6.
2009年8月6—7日,由外交部、教育部和贵州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贵州省教育厅、贵州省外事办公室、贵州大学、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共同承办的第二届“中国一东盟教育交流周”之“中国一东盟国家大学校长论坛”在贵州贵阳举行,主题是“深化中国一东盟务实性教育合作”。  相似文献   

7.
2008年7月25至28日,杨林校长率领云南师大外事处、国际语言文化学院、发展研究中心等部门负责人一行6人到贵阳参加“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系列活动,与来自联合国、东盟10国以及国内外近百所大学的教育专家齐聚一堂,共同谋划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合作的宏伟蓝图。  相似文献   

8.
9月2日至3日,由中国-东盟中心、东南亚教育部长组织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区域中心和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联合主办的2014年中国-东盟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峰会在贵阳召开。来自印度尼西亚、老挝、马来西亚、缅甸、新加坡等东盟代表出席峰会。代表们围绕“友邻相携教育惠民”的教育周主题和东盟一体化进程背景,介绍了各国职业教育与培训发展的新进展,并就加强中国-东盟职业教育与培训领域的合作进行了热烈讨论,达成重要共识。  相似文献   

9.
作为美国“印太战略”重要一环的美国-东盟特别峰会,除在政治、经济、气候变化等领域提出合作倡议外,也特别强调要深化和拓展美国与东盟在教育人文交流、科技创新和青年人才交流领域的合作。美国印太战略及诱拉东盟的举动,中长期会影响中国与东盟教育人文合作的空间。为此,中国须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为契机,深化双方合作的广度与深度;巩固已有合作成果,进一步拓展新的合作领域,丰富合作内容;依托我国的科技和教育优势,精准回应东盟的科技教育合作需求;积极推进教育领域的制度型开放,以“多边共赢”应对“双边对抗”。  相似文献   

10.
正为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以教育推进构建中国与东盟命运共同体,促进我国与东盟成员国职业教育的合作,推动《中国-东盟职教合作联盟贵阳共识》"中国-东盟双百职校强强合作旗舰计划"的落实外交部主办、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承办的首批20个"中国-东  相似文献   

11.
段风华 《神州学人》2008,(11):22-24
一 2008年7月26日,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盟秘书处等13个机构,东盟国家、澳大利亚以及国内65家高校的负责人、代表汇集贵阳.参加由外交部、教育部和贵州省政府联合主办的首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在”中国·东盟大学校长论坛”上,云南大学(以下简称云大)校长何天淳作了《在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下.进一步加强与东盟高校的合作与交流》的主题发言,介绍了云大近年与东盟高校合作交流的经验与成绩.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东盟教育合作是“一带一路”倡议首个十年中国教育对外开放最成功的案例之一。研究依托人员、领域、治理的框架分析中国—东盟教育合作,发现学生流动的主体性地位持续强化、教师流动取得优先性和战略性地位、教育合作领域更加立体化和协同化、教育合作制度与治理体系持续优化。中国—东盟教育合作存在中国面临教育合作需求增长与外部竞争加剧、东盟各国教育现代化转型与需求收缩、渠道数字化的系统性变革等挑战。为推进中国—东盟教育合作高质量发展,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等可对接区域教育合作的新需求,推动学生流动的数量增长和质量提升;定位区域教育合作的新结构,打造层次多样、供给充足的教师队伍;扩展区域教育合作的新领域,建立更具韧性的教育合作体系;不断完善区域教育合作的制度,推动教育合作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13.
《贵州教育》2016,(5):49
2月23日,中国-东盟中心(ACC)、东南亚教育部长组织(SEAMEO)与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组委会秘书处(CAECW)第四次三方会议在贵阳国际生态会议中心举行。会议由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组委会秘书处执行秘书长刘宝利主持。出席会议的有中国-东盟中心秘书长杨秀萍、东南亚教育部长组织秘书长加多特、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组委会秘书处副秘书长杨勇。中国-  相似文献   

14.
2010年8月3日至8日,由外交部、教育部和省政府联合举办,由贵州大学承办的中国一东盟教育部长圆桌会议暨第三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在贵阳举行.这是近年来中国-东盟(10+1)合作框架下在教育领域举办的最高级别、最高层次的国际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出席会议,会见东盟十国教育部长并在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  相似文献   

15.
广西—东盟警察教育训练交流合作的SWOT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尹彦 《高教论坛》2012,(11):44-46,53
广西-东盟警察教育训练交流合作是中国与东盟国家战略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受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内外多种因素的影响。运用SWOT分析法认识和分析广西-东盟警察教育训练交流合作的内外部环境、优势和不足,以期实现交流合作的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国-东盟在文化产业交流与合作的不断深入,针对广西在此过程中的人才需求和广西高职教育发展状况的分析,揭示了中国-东盟文化产业的交流合作对广西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从区域文化特色和高职院校发展前景等多个层面论证了进一步提升高职教育的可行性,提出广西高职教育在中国-东盟文化产业的交流合作机遇中的发展构想。  相似文献   

17.
晓潭 《职教通讯》2016,(25):80-80
2016年9月22日,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发展论坛在广西南宁举行。论坛以“开放合作,共享发展”为主题。论坛由中国-东盟职业教育研究中心主办、广西师范学院承办,来自中国和东盟各国近400位代表出席会议。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所长杨进教授出席会议并作《职业技术教育如何应对不断变化的新需求》的主旨报告。  相似文献   

18.
2005年12月5日至9日,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举行了“正规教育中共同价值观教育”国际研讨会,研讨会由德国阿登纳基金会和全球伦理基金会主办,马来西亚教育部协办。来自于东盟各国——马来西亚、印度、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老挝、菲律宾、新加坡、斯里兰卡、泰国、越南与中国的负责道德教育、公民教育、宗教教育的课程方面的教育行政官员和专家学者约50人参加了研讨会。作者应邀代表中国参加。  相似文献   

19.
刘玉成 《广西教育》2013,(35):4-6,23
中国-东盟高等教育区域性合作是中国与东盟各国参与国际化进程,推动区域一体化的重要举措。应立足双边教育发展的现状与特点,积极确立中国-东盟高等教育合作的战略取向,即以语言教学为平台,不断拓展中国-东盟教育合作新内涵;以文化认同为教育合作的着力点,积极推进中国-东盟区域合作和谐发展;以平衡知识要素为教育合作重心,推动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本刊讯 《广西教育》2013,(35):F0002-F0002
9月3日-4日,2013中国-东盟职业教育联展在广西科技馆举行,内容丰富多彩,包括2013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合作交流巡礼、中国-东盟职业教育成果展、职业院校学生技艺展演、职业教育装备展等,吸引了众多学生和市民前往观看。近年来,职业教育作为培养应用技术和技能人才的教育类型,正在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而举办此类职教合作联展,对推动中国与东盟的职教交流、资源共享以及校际合作,无疑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