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美塞罕坝     
正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围场县北部坝上地区,北邻内蒙古自治区。它曾是清代皇家猎苑—木兰围场的一部分,经过几十年的造林建设,现已成为森林、草原、湖泊、湿地景观兼具的著名生态旅游区,被誉为"河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  相似文献   

2.
西夏王朝(公元1038年~公元1227年)是一个以党项族为主体,包括汉、吐蕃、回鹘、契丹等多民族的国家政权。然而,西夏政权延续近190年之后,最终在连年的战争中为成吉思汗率领的蒙古铁骑所消灭。其毁灭之惘然、彻底,加之蒙古人在灭西夏后未曾为它撰修一部分量足够的正史(至今二十四史中,唯独没有《西夏史》),使得后人难觅其踪,难寻其实。西夏王朝成为古代丝绸之路上的一个“神秘王国”。历史钩沉党项原是中国古代北方民族之一,原居青海东南部,后来逐步向东扩展,曾归附隋、唐两朝。宋宝元元年(公元1038年),36岁的党项首领李元昊在兴庆府(今银川…  相似文献   

3.
以文化旅游理念为基础,再现和传承"木兰秋狝"文化,发掘和体现中华民族的文化精华为目标,通过实地调查,探访当地百姓及查阅历史文献,并参考相关刊物杂志等方式,探讨了清代的"木兰秋狝"制度的历史文化背景和昔日皇家猎苑的生态变迁,对当地生态旅游文化规划与开发建设中保护旅游资源和旅游环境质量提出了合理化建议,以指导木兰围场自然保护区经营管理者对未来生态旅游规划的制定与实施。  相似文献   

4.
正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到康熙三十五年(1696),康熙帝发动三征噶尔丹之役,以平定漠西蒙古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所发动的叛乱。其中在康熙二十九年(1690),康熙帝御驾亲征,率劲旅进驻今内蒙古锡林郭勒一带。长途征战,加之水土不服,从内地调来的清军官兵疲惫不堪,许多人出现心慌气短、恶心呕吐、不思饮食等症,作战能力急剧下降。最初,康熙帝想以人参  相似文献   

5.
社会文摘     
按照古代礼仪,皇帝春天出猎叫作“春搜”,秋天出猎则称作“秋狝”(xian)。自康熙二十年(1681)开始,康熙每秋外出行围射猎,亦谓之“秋狝”。但其射猎的主要对象是鹿,射猎形式仍保留满族传统特色,即吹本哨引诱鹿群围猎,也称为”哨鹿”。其满语的汉字音译为“木兰”。  相似文献   

6.
现代通讯技术在森林防火工作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发现火情以后能否及时通报,在扑救森林火灾过程中能否得到统一指挥协同作战,关键在于通讯。因此,通讯是森林火灾扑救工作中的重要环节。现在就木兰围场国有林场管理局通讯技术设施的完善感受一下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一、木兰林管局森林防火通讯网络建设的过去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演皇帝的电视剧可真不少.以<康熙王朝>与<天下粮仓>为代表歌颂帝王的电视剧,从积极方面来说,它再现了古代生活以及封建王朝时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场面,让观众看到了封建官场上血淋淋的斗争.但是这些编造的电视剧也起到了不少负面作用,特别是对缺乏历史知识的观众,就会误以为那些封建帝王就是那么仁慈、善良,甚至会从内心里崇拜他们.  相似文献   

8.
古代北魏乐府民歌《木兰辞》讲述了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精忠报国的故事。木兰的故事经过多次改编,从1927年的《花木兰从军》到1956年的豫剧黑白戏曲片《花木兰》,再到1964年香港邵氏公司出品的彩色故事片《花木兰》,木兰的故事多次被搬上荧幕,直至1998年美国迪斯尼公司将《木兰辞》改造成动画片版《花木兰》。时隔6年之久,又推出《花木兰2》真正的让世界了解了木兰。在这一过程中,我们通过对木兰的比较可以看出中美在文化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电视连续剧<康熙王朝>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一个睿智、果敢的康熙大帝展现在人们面前.然而康熙一生崇尚科学并身体力行的事迹却鲜为人知.可以说,在历代封建王朝的皇帝中,像他这样酷爱科学、重视科学,是绝无仅有的.康熙为何对科学情有独钟呢?  相似文献   

10.
正自历史发展来看,古代王朝最为精致、高超的技艺莫不彰显于皇家用品,衣食住行比比皆是。如今而论,那些遗留下来的"稀世珍宝""雕梁画栋"既是对旧时皇权至上的凸显,也是文明历经沧桑之后的物质文化宝藏。颐和园作为清代皇家花园、行宫,始建于公元1750年,历时15年竣工。其原名清漪园,是清代北京著名的"三山五园"(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园、万寿山清漪园、圆明园、畅春园)中最  相似文献   

11.
赵建安  张英  刘芳 《资源科学》2009,31(12):2047-2054
本文结合伊犁河流域土地开发自然条件和环境,对新疆伊犁河流域历史上,主要是清代农业土地资源开发的规模、形式、结构等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并对历史上的农业土地资源开发特征进行了总结,提出古代伊犁河流域农业土地资源的开发活动,在历史上起到了重要的屯垦戍边,保障“丝绸之路”繁荣的基本作用;同时,还起到了推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农耕技术与文化的传播,民族交流与融合等多种功效。古代伊犁河流域的农业土地资源开发方式对当今伊犁河流域的土地资源开发模式和格局具有重要的借鉴及启示。这些借鉴及启示包括:①伊犁河流域历史上农业土地资源开发主要与屯垦戍边相关联,是一个边防与经济发展并举的重要举措;②古代以屯垦为主要方式的伊犁河流域农业土地资源开发与中原王朝政权的兴衰相关联,边疆地区的安宁和发展,将有赖于国家的繁荣昌盛;③以屯垦为主要方式的农业土地资源开发活动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功效,对当今伊犁河流域的土地资源开发模式和格局起到了重要的铺垫;④当今伊犁河流域的农业土地资源开发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需要充分考虑当地资源环境的供给能力;⑤当今伊犁河流域的农业土地资源开发需要更注重于结构和质量提高,在总量上控制开发规模,优化结构,提高集约化开发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相对而言,清朝民族政策较为成功。清朝民族政策的奠基者是康熙王朝,清朝在南方区域设置土司制,实施改土归流的策略;在新疆区域设置伯克城主,并且派遣喀什噶尔参赞大臣和伊犁将军,在西藏地区对喇嘛教加以支持,以及派遣驻藏大臣、册封班禅和达赖等;在外蒙和内蒙实施分而治之、满蒙联姻,持黄教等的策略。这使得民族区域跟中央王朝之间的关系得以缓解,创建了一个时间长达300年的多民族统一的国家,这对于社会的稳定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非常有利,在民族问题处理与民族事务管理实现了较大的和超过前朝的成就,且大大地影响了后世。  相似文献   

13.
王德亮 《知识窗》2007,(5):26-27
国子监其实就是中国古代的大学,而且还不是一般的大学,全国就这么一所。从元代迁都大都(今北京)到清代,国子监在中国历史上有600多年。这里以明朝为例.说一说国子监的情况。  相似文献   

14.
宋代著名科学家和政治活动家沈括(1033—1097),字存中,北宋钱塘(今杭州)人。沈括是我国历史上不可多得的通才。在古代史家的眼中,他“博学善文,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无所不通,皆有所论著”。如按近现代的学科分类,沈括曾涉足数学、天文历法、地理、地质、气象、物理学、乐律、化学、冶金、兵器、水利、建  相似文献   

15.
九号文件(注1),犹掷金貔箭,启调英才千百万,决策宏意邃远。读文如沐春风,顿觉神绪倍增,共建和谐社会,征途复创新功!清平乐·赞《今日科苑》名刊“科苑”(注2),科普一华卷,引来读者千百万,阅罢竖指称赞。办刊宗意鲜明,容博知广趣丰。今握一刊在手,万象尽在其中。注1:九号文件,即  相似文献   

16.
在古代,中国历代统治王朝都认为出国侨民是"自弃王化",对他们漠不关心是常态,清朝初年甚至把出国华侨视为"盗贼"、"贱民",不准他们返回祖国,更遑论保护。不过,到了清朝末年,受到西方风气的影响,朝廷对华侨  相似文献   

17.
事关姜太公     
姜健  张伟 《百科知识》2007,(5S):57-59
姜太公,姓姜名尚,字牙(又作子牙),号太公望,又号师尚父。东海上人(今山东日照),相传为炎帝之裔。他的祖先在虞夏之际因协助大禹治水有功,受封于吕,故又叫吕尚、吕望、吕子牙、吕太公。据考,姜太公生于商朝康丁帝八年八月初三,卒于周康王六年,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曾为周王朝的建立和巩固立有不朽功勋,又是开创齐国的第一位国君、齐文化的奠基人。  相似文献   

18.
<正>全世界都在重视环境保护,但别忘了对黑暗夜空的保护,它也是珍贵的自然资源。宝贵的夜空在智利的阿塔卡马沙漠,工人们正在设法削平拉斯坎帕纳斯山的顶峰,并且清理数千立方米的岩土。这些工作都是为了建设麦哲伦望远镜,它耗费10亿美金,预计在2020年完工。麦哲伦望远镜并不是阿塔卡马沙漠中唯一耗资巨大的天文望远镜,在其附近,大型综合巡天望远  相似文献   

19.
正德州满城是华北地区仅有的六座满城(其他五座是京师满城、密云满城、开封满城、青州满城和太原满城)之一,其设置肇始于清初动荡的时局。17世纪中期的山东地区,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新组建的绿营军(清代汉兵,以绿旗为标志)无力弹压。顺治二年(1645),清廷派八旗军队在山东部分军事要地进行临时驻防,德州便是其中之一。形势逐渐稳定后,迫于南下作战的需要,这些军队很快撤出驻防  相似文献   

20.
正明崇祯十七年(清顺治元年,1644)四月二十二日,多尔衮率八旗劲旅在山海关大战中击败李自成的农民军,10天后清军占领北京。同年十月初一,顺治帝在紫禁城的皇极门(今太和门)举行登基大典,开始了大清王朝268年的统治。清军入关后面临着严峻复杂的形势:国家尚未统一,战乱频仍,起义不断,盗贼横行。为了镇压各地的反清起义,维护地方稳定,清朝统治者除了以绿营兵分驻各省外,还在全国设置了许多八旗军驻防地,"无事则拱卫控制,隐然有虎豹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