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主持人语     
<正>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在各方面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曾经在历史上作为中国文化的主体、近代以来成为游魂的儒学,经历了一阳来复,又走上了复兴。韩星教授《四十年来儒学复兴的回顾与展望》对大陆新儒学四十年发展作了回顾与展望。论文从宏观上把四十年儒学分为三个阶段:1970年代末到1980年代中期是拨乱反正,重评孔子、儒学; 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世纪末是一阳来复,儒学重光; 21世纪以来是和而不同,多彩纷呈。在第三个阶段他简洁明了地概括了儒学界多种多样儒学观的代表性的观点,从已故的老一辈先生,到正在活跃的后起之秀,从学院派到民间书院,尽可能全面地给予展示。  相似文献   

2.
遇晓 《教育》2010,(11)
进入21世纪以来,新儒学复兴运动渐成燎原之势。新儒学复兴运动是对中国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尤其是新世纪以来的思想趋向给出一种概括性的标识。新儒学复兴运动乃是中国不断崛起这一背景下的产物,但其具体建构尚不明  相似文献   

3.
民国以来,学术界对捻军起义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建国后至20世纪80年代达到高峰,期间曾经有过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和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两个高潮。之后,有对捻军基本史实进行研究到逐渐同社会史接轨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20世纪80年代以来,海外儒学缓缓复兴,其中新加坡的努力最为显著。杜维明这本《新加坡的挑战》,从教育的角度详细论述了儒家伦理在现代困境下的出路探索。他从三个方面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建议:一、对传统儒家伦理正面价值的梳理;二、提出暂时妥协与多元包容的策略;三、对未来新生和振兴的期待。这些设想已为历史所证明是可行的,有效的,对今日的儒学复兴也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以来的淮河文化研究经历了酝酿、催生到正式展开科学研究三个阶段。酝酿阶段时间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催生阶段时间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1998年安徽省首届淮河文化研讨会召开前;正式展开科学研究阶段时间从1998年至今。淮河文化研究的繁荣局面正在形成。  相似文献   

6.
汤一介 《今日教育》2009,(11):53-55
我想,一个民族的复兴和它的文化复兴应该是联系在一起的,中华民族的复兴和中国文化的复兴,特别是儒学的复兴,也应该是联系在一起的。因为,从中国文化发展的情况来看,儒学是源远流长的。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我们国家的发展和世界  相似文献   

7.
20世纪80年代的儒学复兴与后现代主义输入对大学萌发人文素质教育起到了文化熏陶作用。 1、对人文素质教育的诘难 由于人文素质教育是建立在现代新儒学和后现代主义基础之上的,而现代新儒学和后现代主义在我国的文化根基又是不牢靠的,这两种文化显然都未形成当今中国社会的主流文化,因此……  相似文献   

8.
制定政策法规是美国联邦政府干预高等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二战后美国联邦政府干预高等教育历程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时期:战后初期至20世纪50年代末,是干预的谨慎时期;从50年代末到60年代末,是干预的加强时期;从6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是干预的减缓时期;从80年代中期以来,是干预的持续时期.本文分析了上述各个历史时期主要的联邦高教政策法规对高等教育的影响,并总结了联邦政府通过制定政策法规干预高等教育的若干特点.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教育课程进行了多次有益的改革尝试。实际上,课程改革是对原有课程价值的重新审视。随着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职业教育课程价值也不断地发生了变化:一是改革开放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职教课程的核心价值为传承知识,提升文化水平;二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职教课程的核心价值转变为训练技能,形成职业意识;三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职教课程的核心价值体现为发展能力,培育职业素养。  相似文献   

10.
美国城市教育史学是以城市教育史作品作为研究对象,对美国的城市教育史的研究历程进行反思的学科。19世纪末到20世纪50年代初,城市教育史并没有引起教育史学家的重视。1968年凯茨的《对早期学校改革的嘲讽:马萨诸塞州19世纪中期的教育革新》标志着美国城市教育史学的诞生。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是美国城市教育史学发展的黄金时代。这个时期,城市教育史学有三条研究路径:温和修正派的一致论、激进修正派的冲突论和"折衷主义"。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城市教育史学转向了"后修正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