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已开设若干年,相关的课程指导文件却仍然是2000年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课程的发展既需要有科学的指导方针,也需要有具体可行的课程标准。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不断发生变化,这给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带来了诸多困惑。  相似文献   

2.
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必修模块设置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国家教育部正式颁布《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然而由于全国经济发展不均衡,信息技术发展水平不均衡,导致全国的信息技术教育发展也很不均衡。在城市或经济较发达地区,绝大部分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都接受过信息技术教育,  相似文献   

3.
关于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国家标准还没有出台,一些省、市、自治区根据本地情况制订了适合本地的课程标准或者指导纲要,这对将来国家的课程标准出台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另一方面,我国中小学信息基础设施发展非常快,而原来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指导纲要》中关于初中的部分已经严重过时,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研制迫在眉睫。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论坛-苗逢春博士主持 http://bbs.nrcce.com/index.php不上网也能上好网络部分的教学课在信息化设备相对落后的一些城市和农村,学校没有上网的条件,网络部分…  相似文献   

4.
一、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现状分析 《广东省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是以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与持续发展为宗旨的基础性课程,课程的性质和价值主要体现在实践性、创造性、方法性、开放性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英国经过十多年的不懈努力,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具有自身特点的信息技术教育体系。2003年4月,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信息技术),信息技术课程成为一个独立的科目被写进课程标准。文章旨在探讨英国与中国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内容,发现其异同,从而为我国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全日制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出:“在信息技术课程的实施过程中,通过具体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讨的能力。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也充分展示信息技术的使用,使学生在任务驱动中掌握信息技术,注重学生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课程标准所提倡的三种教学模式之一,任务驱动法已经得到了广大小学信息技术老师的认可和欢迎。采用任务驱动模式,  相似文献   

7.
随着信息技术课程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问题也成了受人关注的课题,在《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中就明确指出:“评价是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应围绕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规定的培养目标评价教与学,保证信息技术课程目标的达成。  相似文献   

8.
《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提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根本目标,信息技术教育走向信息素养培养的理念已经广泛地被大家所接受。《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的颁布只是一个开端,解读《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是一个重新审视课程标准和丰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信息技术教学要突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能力,要在实践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以及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在信息技术课程中采用合作学习不但尊重和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促进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和讨论,真正实现了自主学习,有效提高了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0.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审定稿)》中明确提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根本目的”。这对于义务教育阶段同样有着一定的指导作用。提升信息素养的过程很大程度关系到人的思维。左手栏就是这样能够促进人思维的信息处理工具。  相似文献   

11.
义务教育阶段(1-9年级)信息技术课程经历了20多年,比较大的转型阶段是2000年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指导纲要》);在这个阶段中,课程名称由“计算机课”转变成为了“信息技术课”,对教学内容和培养目标的认识也由原来的计算机软件教学转变为基于任务的信息素养培养。  相似文献   

12.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明确指出要大力倡导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文章意在通过对《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的解读,分析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学发生的转变,寻求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课程在一定层次和角度的整合,并阐述了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及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20 0 1年国家教育部下发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 ,沿用了 5 0多年的教学大纲即将结束它的历史使命。对教学来讲 ,《课程标准》的诞生是一件大事 ,因此备受各方关注 ,我们也进行了认真的学习。《课程标准》确有它新的思路、新的理念 ,它必将会对今后我国义务教育产生深远影响 ,这是不言而喻的。《课程标准》下发时间不长 ,有关议论其实是早就有了。 90年代中期笔者在福建武夷山参加高中语文新大纲编制会议 ,当时会上就曾有过这样的动议。至于《课程标准》体现的新观念、新思路 ,就更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而是历次课改尤其…  相似文献   

14.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明确指出要大力倡导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文章意在通过对《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的解读,分析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学发生的转变,寻求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课程在一定层次和角度的整合,并阐述了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及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盲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是人民教育出版社根据教育部的计划,组织编写出版的盲校九年义务教育系列教材之一。该套教材力求体现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基本理念,遵循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要求,深化特殊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盲校素质教育;从视力残疾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出发,注重潜能开发与缺陷补偿相结合,坚持以人为本,推动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正式发布,体现了对于初中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与日俱增,同时,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也让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方式、内容和过程等都有了明显的变化。因此,作为地理教师,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时,需要在研究地理学科知识的基础上,找到地理教学与信息技术的切合点,才能达到有效的教学目的,更好地提升学生地理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7.
娄宏峰 《学苑教育》2023,(15):89-91
初中信息技术作为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性学科,在2022年版的新课程标准中已更名为信息科技,它是当前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提升学生利用信息科技手段解决现实生活中问题的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对标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我们当前的信息技术教学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然后探讨改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当今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作为基础教育部分的美术教育,其发展需要信息技术的加入。在《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中提出:"推进信息技术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不断提高现代教育技术水平。教师应尽可能尝试计算机和网络美术教学,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设计、制作出生动的美术作品;鼓励学生利用国际互联网资源,检索丰富的美术信息,开阔视野,展示自己的美术作品,互动交流。"  相似文献   

19.
随着信息科技的快速发展,其对人类的生活产生了全面的影响。信息科技在教育层面的蓬勃发展,使许多专家学者相信,信息科技可以促进教育的革新。这一理念符合当前的教育趋势,不论《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还是《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均将信息教育列为重要议题或是素养。不论在哪一个学习阶段,都不能忽视信息科技对于学生学习的影响,以及其在教学上所展示出来的强大优势。对于目前的课程教学而言,要重视信息科技对于教学的辅助作用,将信息科技融入初中教学中。  相似文献   

20.
信息技术课程是中小学校的重要课程。落实《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政府、学校和教师三方面探究实施《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对策,以期对提高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质量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