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纂的《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对该所1978年编的《现代汉语词典》(以下简称《词典》)作了较大修订,不仅增收了许多新词,而且对一些词的词义和用法作了改动。以下举报刊中常用的两组词“象”与“像”、“帐”与“账”为例作一说  相似文献   

2.
我特意找了国内权威的工具书——《辞海》、《新华词典》、《现代汉语词典》等,这些词典都说生物是进化的。这已经成为约定俗成,但它的定义就是错的,说“生物总是从低级向高级进化,从简单到复杂”。  相似文献   

3.
《新闻战线》第2期《读者论坛》登有一篇《“杀”出来的思索》,批评去年11月经济日报上一篇来信的题目《为奶奶买上衣苦杀我也》,说“杀”字用错了,应该用“煞”。查阅现代汉语词典和新华字典,“杀”和“煞”字通用。现代汉语词典举例说:“杀”用在动词后,表示程度深;例:气杀、恨杀、笑杀人。因此,经济日报这则题目中的“杀”字没用错。该文作者的立意是好的,强调文章题目不要用错字、错词;  相似文献   

4.
《新闻战线》第2期《读者论坛》登有一篇《“杀”出来的思索》,批评去年11月经济日报上一篇来信的题目《为奶奶买上衣苦杀我也》,说“杀”字用错了,应该用“煞”。查阅现代汉语词典和新华字典,“杀”和“煞”字通用。现代汉语词典举例说:“杀”用在动词后,表示程度深;例:气杀、恨杀、笑杀人。因此,经济日报这则题目中的“杀”字没用错。该文作  相似文献   

5.
《采写编》今年第一期上《“垂手”怎得?》一文中认为“垂手可得”是“唾手可得”的误用,其实是作者搞错了。 翻开修订本《现代汉语词典》第200页,上面赫然有“垂手可得”一词条。其意为:“形容不费力气即可得到。也说垂手而  相似文献   

6.
“图文并茂”不等于“图文并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图文并茂”与“图文并重”虽只一字之差,其内涵却大不相同。“图文并茂”,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图画和文字都很丰富精美的意思;按照1999年版《辞海》的解释是图与文都“美盛”的意思。这两种解释可以用美丽、丰盛来概括,即有图片,有文字,形式美观,丰富多彩。“图文并重”一词目前尚未见到收入词典,但“并重”两字,《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不分等次,同等看待(2000年版改为“同等重视”)的意思。据此,“图文并重”可以解释为图片、文字不分等次,同等看待、同等重视。“美丽、丰盛”与“不分等次,同等看待、…  相似文献   

7.
“反应”与“反映”,都是动词,读音也一样。但词义不同,用法也不同,不能混用。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反应”一词,除了物质受刺激而引起的相应的活动外,我们常用的是“事情所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动”。如“妊娠反应”、“化学反应”、“他的演说得到的反应很好”等。“反映”一词,有两层含义:一是反  相似文献   

8.
“莘莘学子”不等于“学子” “莘莘学子”严格说并不是成语,许多成语词典都没有收录。《现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汉语大词典》等都只收录“莘莘”一词,然后举“莘莘学子”为例。  相似文献   

9.
汉语同音字多,未必是好事,电话通知“全部来”,听成“全不来”,满拧。也巧,几天内收到三封信,都有一个词儿:捅娄子,但写法不同。一位文化界的老友写的是:“此间会议,领导又说千重要万重要,不捅楼子最重要”作“楼子”;一位报界编辑写的是:“老总告诫,谁捅漏子,谁负责”作“漏子”;一位期刊编辑写的是:“言论栏目难办,怕捅娄子也”作“娄子”———那么,到底是“楼子”“漏子”,还是“娄子”?便查词典,《现代汉语词典》、《新华词典》倒是都作“娄子”,《中国俗语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却作“捅漏子”,并特意加…  相似文献   

10.
平民化新闻与记者作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娥 《新闻前哨》2004,(1):36-37
平民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被解释为“普通的人民”。新闻传播中的“平民化新闻”就是指普通人民的新闻。这种新闻报道的主体是普通老百姓,报道的内容是普通百姓的工作、生活、学习以及喜怒哀乐等等。 平民化新闻是近几年才出现的。1992年从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栏目开始,到现在遍布全国各个地方电视台形成的固定的“说新闻”阵地,可以看出平民化新闻强劲的发展势头。  相似文献   

11.
现代汉语里字音相同,字义相近的字有很多,“作”和“做”就是其中的一对。 “作”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是:“起也,从人从乍。”它的本义是“兴起”。由“兴起”引申出许多义项。《说文解字》中没有“做”这个字。《康熙字典》里说它是“作”的俗字。在现代汉语里,“作”和“做”的意义仍然相近。我们只有清楚地认识和严格地区分它们,才不会用错。 《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中,“作”(zuò)有 7 个义项:①起:振作/一鼓作气。②从事某种活动:作孽/作案。③写作:作曲/著作。④作品:杰作/佳作。⑤装:作态/装模作样。⑥当作,作…  相似文献   

12.
“中盘”是台湾商业界对一般规模的经销商的俗称。台湾无人编辑出版现代汉语词典,更没有人编辑出版俗语词典,要从词典上找到“中盘”的解释是不可能的。最初仅用于五金、杂货、花纱布等行业,后来也进入了出版界。五六十年代,台北有一条街全是中盘商。经销商有大小之分,大经销商称为“大盘”,小经销商称为“小盘”。一家经销商承担一家出版社全部图书的经销工作,称为总经销。有能力承担大出版社或多家出版社总经销工作的经销商即为“大盘”。《中小型  相似文献   

13.
11月9日《人民日报》第二版一则消息《昆明8家宾馆被公开谴责》,在副标题中提到“两个月”,而在文中又写成“2个月”。前者是对的,后者用错了。类似这种不统一、混用、乱用现象,在新闻媒体上比较普遍。实际上,“二”、“两”、“2”、“俩”的用法是有分别的。《现代汉语词典》  相似文献   

14.
眼下,一些媒体对“凌晨”的乱用,已经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程度!如北京某报在《现场目击》栏内刊发一幅新闻照片时竟称:“昨天凌晨零时10分左右……”至于“凌晨1时许”、“凌晨两时”等等,更是俯拾皆是,不胜枚举!作为时间概念的“凌晨”,它是有其相对的时段界定的,最新版本的《现代汉语词典》对“凌晨”的释义是:“天快亮的时候”;1999年版《辞海》对其的释义不仅与《现代汉语词典》完全相同,且以白居易诗句“薄幕萧条投寺宿,凌晨清净与僧期”相佐证。由此可见,“凌晨”不是固定在从每天的几时几分起到几时几分止,它是“浮动”的,即随季节的…  相似文献   

15.
《陕西日报》二月十一日第二版《轮奸哑女国法难容》的报道中有“凌晨一时”之称;二月十四日第一版“秦瞭望哨”栏末之内又有“深夜凌晨三时”之称。这样使用“凌晨”一词不妥。《辞海》和《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均是:“凌晨”,即指“天快亮的时候”。它与“拂晓”的含义相同,与“黎明”的含义相似(《辞海》注释“黎明”:“天将亮末亮时”)。唐代诗人白居易在他写的《采地黄者》诗中有一句说:“凌晨荷锄去,薄暮不盈筐”。据注释:凌晨,即天将亮时;薄暮,  相似文献   

16.
大凡火车站、汽车站的候车厅里,一般都设有“问讯处”。但是,你注意了没有,“问讯处”大都成了“问询处”。《现代汉语词典》1522页“问”字下列有词条“问讯”而无词条“问询”。问讯的义项有三个:(1)询问。如问讯处。(2)问候。(3)僧尼跟人应酬时合十招呼。也说打问语。  相似文献   

17.
抓“两点”爆“冷门”──谈谈怎样选择新闻报道点子湖北《襄阳报》韩书成有一位老新闻工作者说过这样一句话:“消息靠点子,通讯靠情节”。就是说一篇新闻报道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报道点子的选择。什么是新闻报道点子呢?点子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里解释为关...  相似文献   

18.
围绕《物理学词典》的“神话” “五种语种对照的《物理学词典》于一九七四年动笔翻译,只一年多时间就完稿,他(王同亿)对自己积累的语言能量充满了自信。” “一九七六年,著名科学家钱伟长在‘清华’的厕所里,……拄着拖把翻看王同亿的英、俄、法、德四种语言对译的《物理学词典》手稿,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他被这个年轻人扎实的功底和执着的精神深深感动了。” 这两段话均引自南方某网站的《笑傲辞海 王同亿》一文。此文是为配合今年1月王同亿椎出《新世纪现代汉语词典》(以下简称《新世纪》)等三本“系列词典”而精心制作的四…  相似文献   

19.
《人民日报》7月7日发表的《以史为鉴——纪念“七七”事变五十周年》社论中,用了“荦荦大端”这句成语。有读者问:这句成语作何解释,为什么有的报纸刊作“荣荣大端”?荦,音 luò(洛)。《现代汉语词典》对“荦荦”的解释是:“明显的要点或是主要的项目”。  相似文献   

20.
1991年《新闻与写作》第5期上刊登的《认真推敲,才能写得准确》一文,其中不少地方都用到“推敲”一词,如“仔细推敲”、“好好推敲”、“要逐字逐句推敲”、“认真推敲”等等。笔者认为这些“推敲”词组的运用是文章的作者以及编辑同志悉心安排的,体现了他们的匠心所在。“推敲”一词的来历众人皆知。是什么意思呢?《现代汉语词典》也好,《辞海》也好,以及新出版的《汉语大词典》都注释为“斟酌字句、反复考虑”。《认真推敲,才能写得准确》一文中众多“推敲”的运用是符合这个含义的,是经得起推敲的。这篇文章在运用“推敲”对,前面都加了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