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新华社体育记者王训生7月间在南斯拉夫萨格勒布举行的第14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荣获最佳记者奖。这是建国以来我国记者首次在重大国际体育活动中获奖。采访这次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各国记者多达1200人,我国各新闻单位也派出了38名记者(包括两名常驻记者)报道这一本年度最大的国际体育盛会。在本届运动会组委会组织的最佳记者评选活动中,王训生  相似文献   

2.
巡回采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巡回采访,这种采访方式,现在已不大采用了;与一些年轻的同志谈起,都不了解是怎么回事.可是在我刚做记者的时候,开头几次采访,恰巧都是巡回采访.现在各新闻单位的记者,一般都按报道的内容,有固定的分工.如工业记者,农业记者,财经记者,文教记者,政治记者,等等.有些大的新闻单位,记者分工就更细一些,如文教记者中,又有教育记者、科学记者、文艺记者、体育记者.记者各有一个摊子,各有固定的采访对象和联系单位.如按记者的活动方式分,则有常驻记者,蹲点记者,机动记者……,活动的范围和采访的内容,一般也是指定了的.巡回采访则不同,出去跑一次,周游几个地方,巡回观察一番.没有具体采访范围,工农商学兵,党政军民学,都要看看;也没有具体的报道要求,一切由自己瞧着办.  相似文献   

3.
于冰 《新闻知识》2001,(8):14-15
从事新闻工作一段时间的人,大概没有谁敢说没采访过会议的。单是经济方面的会议就有什么展销会、交易会、洽谈会、博览会及某一具体部门的行业会议等。采访会议的记者都知道,会议报道既好写,也难写。说好写,是指一般开会的部门或组委会的秘书处大都会给参加会的新闻单位发通稿,或者即使没有通稿,也会发些相关资料,记者要想偷懒,东抄抄西凑凑也能交差。说难写,是指会议报道要想出彩还真不是一件容易事。为什么呢?去的新闻单位多,新闻资源(会议资料、有关人员讲话等)共享,题材上的优势大家都没有,你要不想出些出奇制胜的点子,…  相似文献   

4.
新闻单位现在有这种情况,有的记者足不出户,就坐在电脑前,上网搜索相关信息,很快就搞出一篇又一篇作品,速度快,信息量大,但由于没有到达新闻现场获取第一手资料,有的作品缺乏现场感,有的作品的真实性令人质疑,使新闻的公信力受到影响。笔者不反对上网采访,相反赞同记者善用网络采访,但网络采访也是双刃剑。互联网时代,对新闻采访提  相似文献   

5.
1995年9月,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197个国家和地区的4万余名妇女代表聚会北京。实践证明,这次历史上规模最大、情况最复杂的大会取得了圆满成功,它已作为世界妇女运动的又一个辉煌的里程碑,载入了人类的史册。世妇会的成功召开,与中国新闻工作者的成功报道密不可分。据联合国的有关机构统计,采访本次世妇会的有4000多名记者(代表了3174个新闻机构),仅注册并与会采访的中国记者就有800入。联合国有关部门在评论这次对世妇会的报道时,一致认为“中国记者干得最出色”!中国组委会在世妇会报道工作总结时指出,中国新…  相似文献   

6.
年初,坝上张北、尚义发生强烈地震,当夜,我和同事就赶赴灾区采访,在那里度过了终生难忘的20个日日夜夜。作为刚踏入报社大门的年轻记者,这次采访感受颇多。 此次地震面积波及2000多平方公里,应报道的东西很多,时效性又很强,新闻线索非常重要。当时来这里采访的新闻单位从  相似文献   

7.
由于激烈的竞争环境和较大的生存压力,新闻采写、报道的速度越来越快,几乎和新闻发生同步。但一味地求快,使得新闻报道越来越浮躁、轻率。很多时候,由于记者没有经过深入采访和认真核实,事实或是事件的细节记者不清楚,这时固有的刻板印象就会对记者的认知、采访和写作产生极大的影响,极易引发失实报道,引起新闻剧情反转。  相似文献   

8.
一位记者写了篇报道,不料竟引起一位记者的不满,说是那个记者“吃过了界”,不该采访他分管的行业。"吃界",在新闻单位内部是一个敏感而又头疼的问题。因为,新闻单位特别是省(市)以上较大的新闻单位,似乎都有一个  相似文献   

9.
中宣部关于《六届人大一次会议和六届政协二次会议新闻报道工作总结》中,在谈到各新闻单位的宣传特色的时候,有这样一段话:“例如北京日报,这次得到了一个采访名额后,这一个记者就采访了12篇报道,使北京日报关于会议的宣传大为增色。”总结里说的“这一个记者”,就是最近被评为优秀新闻工作者的北京日报政法部记者郑理。他在拚搏会议报道要搞出特色是比较困难的。象全  相似文献   

10.
本文作者在昆明艺术节闭幕后,与中国京剧艺术家关肃霜约定于三月六日去她家采访,不料,关肃霜于此日不幸逝世。于是作者写了《一次没有交谈的采访》的特写。报道了关肃霜逝世的消息,又写出了关肃霜与长春的关系及她对京剧艺术的卓越贡献。这篇特写获1992年全国晚报新闻特写大赛一等奖。特写的时效性强。作者于三月六日去关家采访,当天即写出稿子,次日晨发稿见报,传播了关肃霜不幸逝世的消息。成为全国的独家新闻。作为一名记者能够把社会生活中出现的影响大而又为人们所关注的新闻事件及时地报道出去,使新闻价值得以最好的发挥,这是记者的一个基本功。这取决于记者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也是记者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修养的体现。本文作者于三月六日采访中,意外地逢采访对象关肃霜逝世。遇到这种始料  相似文献   

11.
李琦 《新闻采编》2013,(1):29-30
在新闻采访实践中,有一个问题是回避不了的:面对不同的采访现场,该采取怎样的提问方式更好。年轻记者刚入行时,什么都觉得新鲜,采访也有激情和冲动,提问方式往往没有讲究,也能完成一些题材的报道。但是,经过一段时间,年轻记者后劲不足,感到没有什么新鲜感了,写出的东西就成为一种模式化的新闻,甚至还有的记者把往年的同类报道模式拿出来,对照着内容旧瓶装新酒,  相似文献   

12.
日前,常驻东京的外国记者团同日本的新闻宣传机构发生了深刻的对立。对立的原因在于日本的记者俱乐部制度限制了外国记者的采访自由。这次对立的直接诱因是1985年2月在成田举行的采访金大中的记者招待会。金大中是国际上引人注目的人物,外国记者都想去参加这次记者招待会,可是,主办单位限制外国记者采访人数,并驳回了他们的采访请求。以这次事件为开端,拥有一百四十家新闻单位、四百余名记者的外国记者驻日本新闻协会,向安倍外相和日本新闻协会递交了抗议书。其内容是,对记者俱乐部制度的背景作出  相似文献   

13.
《半岛都市报》4月6日报道,日前新疆伊宁市公布了《关于不得拒绝新闻媒体采访的若干规定》,已于4月1日起正式实施。规定要求各部门、各单位应积极配合记者进行采访报道和舆论监督,不得以任何借口拒绝新闻采访,更不得出现辱骂、推搡记者及没收、损坏采访器材等不文明的过激行为。各部门、各单位均要对新闻采访实行"首问负责制",实事求是地回答记者提问,不得采取回避、推诿或无可奉告的态度  相似文献   

14.
县市报道一般由驻站记者完成,驻站记者在新闻战地的第一线,及时向编辑部传回各市县的报道. 驻站记者各据一方,他们对各县市有关情况了如指掌,但在长期的采访中,容易形成某种心理定势,只注意采访某一方面的新闻.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记者采访遭拒、限制采访、记者被打等现象时常发生.记者报道正面新闻时,采访对象一般都乐意配合,但当记者说真话或是报道负面信息时,一些单位、部门就千方百计阻碍,甚至动用武力打击报复记者,记者的采访权屡被挑战.  相似文献   

16.
据日前《法制日报》报道:去年7月,浙江电视台、电台及钱江晚报等9家新闻单位先后到衢州采访,准备对衢州市政府违法行政的做法曝光。不料,衢州市政府主要领导听说此事后,竟指使市委宣传部和政府以官方的名义,分别向该省各省级新闻单位去函,以“由于贵报记者这次采访均未与各级政府正面接触”,因此,“我们对这次采访的意图不了了之”为由,要求不要登稿。为了达到彻底封杀舆论监督的目的,衢州市主要领导还派专人到杭州对省委宣传部和各媒体进行游说,阻止曝光,致使许多待播登的报道被撤了。以“官方名义”封杀舆论监督。远比…  相似文献   

17.
六月的西欧,山青水秀,百花吐艳。胡耀邦总书记在这景色迷人的季节首次访问欧洲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引起各国舆论界的广泛重视,国内各新闻单位也派遣了27名记者协同驻在国记者充分报道这次具有历史意义的访问。路透社专门发了一条消息介绍中国记者团,对每一国家有40多名中国记者参加采访感到惊讶。  相似文献   

18.
在宁夏当了10年驻站记者,我得了个雅号:在石头缝里抠新闻的记者。对此,我虽说不上有什么得意,但从心里还是认可的。 宁夏地处偏远,被称为新闻的“贫矿区”。一位从辽宁调到宁夏的老记者说:“在辽宁—弯腰就能捡条大新闻,在宁夏掘地三尺也找不到新闻。”话可能说得有点过头,但却形象地道出了在这里干新闻工作之难。在号称没有新闻的地方,真的就发掘不出新闻吗?有些事件,从表面上看确实没有什么新闻,但是只要深入挖掘,就会发现新闻,有时甚至是很有意思的新闻。我当记者,就没少从石头缝里抠新闻,也确实抠出了不少东西。 1991年,宁夏电视台为几位获奖记者颁奖。这条新闻对于我们光明日报这样一张全国性大报来说,也  相似文献   

19.
中央新闻单位驻地方记者站记者是这些单位在全国各地的耳目,是中央新闻单位新闻触角的具体体现,他们虽然大多单兵作战,但中央新闻单位对地方的许多报道是通过他们提供的线索或采访完成的。对一个地区报道得多与少、好与坏也与他们的工作有着直接的关系。驻站记者中藏龙卧虎,写出了不少具有全国影响的好报道,许多新闻界的领导都是从驻站记者干起的。为探寻他们工作的奥秘,我们设计了几个小问题,请一些中央新闻单位驻站记者回答。我们的问题是:  相似文献   

20.
由新疆记协和新疆新闻学会主办的自治区首届好新闻评选,经过新闻界各系统、各单位同志的努力,已于6月下旬全部圆满结束。汉文报纸、少数民族文字报纸、广播电视系统、新华社新疆分社四摊子共评出1985年全疆获奖好新闻作品272篇(件),表扬稿87篇。这是我区新闻战线优秀劳动成果的一次检阅。评选好新闻,是自治区新闻界的一桩盛事,它对促进新闻改革,提高采访写作水平,很有意义。这次评选是一个良好开端,对各新闻单位和各族专业、业余新闻工作者,都是一个有力的鞭策和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